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豆莱说
编辑 | 豆莱说

电影中的3D效果

在2D动画技术中看到开场白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在1964年的“一大块美元”中,它只使用这种格式的排版字体和动画图像。然而,许多泛型将图形元素和类型字体集成在一起,在2D平板屏幕上创建三维错觉。

添加3D效果可以帮助观众沉浸在电影的气氛中,并诱导一种真实感。另一方面,今天被称为“3D电影”的东西需要特殊设备,属于本文不涉及的另一类。泛型排版中的3D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建,在一些电影中,片名是用具有3D效果的字体制作的。

这方面的例子包括1996年的“坠机”和2005年的“国情咨文”。为了表征这些3D效果排版字体,我们可以说有更多的光影游戏,并且经常使用特殊的纹理,如金属,冰,石头,木材等,以进一步加强深度感知

有时,3D效果可以用2D绘制的字体创建,这些字体与其他视觉元素相结合,提供深度线索。例如,2003年“梦想家”的主题曲是由一个垂直的全景摄影机运动构建而成的,这个运动贯穿埃菲尔铁塔。

人们永远无法看到塔的完整形状,但这座著名的纪念碑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其独特的金属结构来识别

在这部由Richard Morrison导演的片尾片中,2D片尾片通过金属框架向下移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包含背景指示或提供景深的图像内容时,3D错觉并不是自动发生的。

例如,唐尼·布拉斯科(Donnie Brasco,1997)的精彩片尾片中的学分被认为是2D的而背景场景则提供了屏幕深度的参考。这里的文字不与图像的背景相互作用,它们就像树叶,漂浮在场景的表面。

通过这种方式,信用和场景的维度世界在我们的脑海中被分离,尽管背景中有深度的暗示,我们还是感觉到了2D的呈现。有时,改变2D字的角度会导致透视错觉,暗示像开场序列那样三维排版的感觉“天空骑士”,2005年由热拉尔·皮雷斯执导的法国动作片。

在这部由Laurent Brett设计的片尾片中,排版错觉是通过将文字融入背景图像的视角来实现的,这提供了一种3D感知,并误导了眼睛。在前面的部分中,我们讨论了将标题集成到图像视角中的主题。

在这个主题上,我们研究了“恐慌室”(2002)的开场白,这是一个相当极端的例子,将3D类型的字体和深度索引结合在一起。由背景图像提供,在这个数字格式的学分中,每一个学分都出现在悬挂在纽约街道上的一组朴素的石头字母中。

排版文字的个性

字母和单词有一种抽象的美,这种美表现在对构成它们的元素的操纵和分离上。因此,字母更多地以形式出现,而不是以语言实体出现。事实上,字母,通过它们的视觉方面,如形状,大小,纹理,颜色,甚至它们的布局方式,可以暗示各种各样的情感或内涵

平面设计师和字母设计师在字母表的表现力和功能性与可读性的要求之间取得平衡,以创造一种原始的视觉美学。例如,排版可以传达一个信息,甚至通过单词的视觉维度来显示书写者的身份

正如Andreu Balius所描述的,排版是传递思想的工具。形式和内容结合在一起,超越视觉,反映一种态度。排版的使用有助于提供一种意识形态的体验,在一个沟通在多个层面上进行的世界里,排版--风格,大小和颜色--是我们传达附加‘意义’的方式之一。”

我们认为,一个文本总是伴随着一种形式,将其插入一种文化,一种社会,一种历史。然而,通过形式传递信息的问题字体并不是一种新的做法。根据加拿大排版家和作家罗伯特·布林赫斯特的说法,这一想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和2世纪的排版史。

当时大写字母和“serif”或“sans serif”的雏形出现了。

在那个时代,许多字体被认为浸透了文化特征。Bringhurst在他的“排版风格的元素”一书中解释说:“在雅典和罗马,模块化和丝网字符也是文士帝国的商标和象征。没有衬线,没有调制的字母是共和国的象征。”

几十年来,特别是在现代,“字符传递视觉信息”的原则一直得到实践者的支持现代主义在排版字体人格理论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以包豪斯设计学派为特征的“形式跟随功能”的思想,分布在应用艺术的许多领域,包括排版。

这一设计规律对20世纪20年代的“新排版”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于“形式跟随功能”的理念,排版师们一直在努力改变排版的地位,从一种对观看者几乎没有敏锐触觉的装饰性呈现工具,转变为消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交流信息的手段。

电影新旧文字排版的不同

RobinKinross在他的现代文章Typographie中描述了新的排版:“文本的内容和目的应决定文件的设计----形式,其形式,包括排版,应表达内容,就像表达内容的口头文本本身一样。”例如,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Tschichold在“新排版”一书中解释说:

新排版与旧排版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第一个目标是发展文本功能之外的可见形式。对所印刷的内容给予纯粹和直接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如在技术或他接着说:“印刷文本的功能是沟通,重音(单词值)和内容的逻辑顺序。”

由于排版是一种沟通手段,这种沟通的形式必须尽可能清晰和有效。由于“新排版”是现代主义时期的特点,因此对纯形式的重视程度很高,不仅信息的布局被精心安排,而且当时的字体也被有意选择,以具有不同的个性,满足不同的表达要求,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

各种不同的字体可以用来描述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有这样的声音,有这样的排版。Ovink指出,这种使用不同字体的选择并不会对文本的意义传递造成实际障碍,然而它严重阻碍了对文本整体印象的把握。

排版不仅通过将文本置于时间框架内,而且通过将文本置于空间和视觉框架内来参与文本的意义在排版中,就像在任何构图艺术中一样,每一个元素的意义取决于上下文及其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就像字母的横截面只有与它的大小和圆度有关才有意义一样,标题的大小也是由文本来衡量的,而文本本身又取决于页面的格式。例如,斜体字通过将一个单词稍微向右倾斜而在段落中产生的差异来获取语义值。

因此,任何文本提及都可能是字母形式所传达的次要意义的支持,即文字也是图像。在书面给口头话语带来不朽的同时,它也赋予了它许多内涵。文本的形式,即排版或字母,从看单词的视觉方面可以说,排版字符的个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类型字体的选择或刻字风格

此外,由于我们已经讨论了字符选择的主题,历史字段对字体的选择和排版员个性化字符的外观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排版的视觉和文本能力,内涵可以在多个层面上传达。当我们看电影时,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字符的形状,文本的布局和布局的影响。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文本从来不是孤独的:它总是有一种形式,将其插入地形,历史和文化背景中。”这种形式使头脑限制或改变其整体解释。在通配符排版中,字母的形式和布局,其色彩,三维度和纹理,运动等都积极参与词义,决定着排版的特点

另一方面,排版字符的个性和它们在整个电影促销活动中的统一使用对于帮助记忆它们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们将在后面看到的,伍迪艾伦的电影不能通过他们的标题排版来识别,从而创造了一个统一的风格。

作者观点

虽然每部电影都是不同的,但工作的组织已经合理化,这导致制片厂被限制在电影类型。体裁一词这一基本概念在当代电影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在这方面,一部电影的片尾可以通过确定片尾的期望和“作为坚实的片尾片惯例的例证”来发挥片尾类型的指标的作用。它完成了海报,广告,预告片,评论等已经开始的行动。它是电影所属电影类型的最后一个,通常是非常明确的特征

在片尾的第一张照片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雕像变成了一个挥舞着两支左轮手枪的迷人的女牛仔。事实上,根据它们的特点,片尾中的字体和字母的图形也可以唤起电影的类型排版的选择有助于电影在美学连续性中的分类

在主要依靠发展,人物深度和情感主题的戏剧或浪漫类型的电影中,为了呈现片名,通常采用书法启发的类型字体。对于喜剧,其中包括旨在引起欢笑和娱乐的电影,标题是以俏皮,动态或古怪的排版呈现的。

我们可以看到不规则排列的字母,有时甚至使用几种类型的字体或不同的字体大小。1964年,在布莱克·爱德华兹的“黑暗中的一枪”中,标题中使用了几种字体。通常,在这样一个标题中可以使用几种明亮而坦率的颜色

1964年由霍华德·霍克斯拍摄对于通常涉及暴力的动作片或冒险片,体力,危险和风险,往往具有高度的幻想,往往使用更动态的人物,或增加金属纹理,以支持电影主题的工业维度。

悬念类型,包括惊悚片和恐怖片,通常使用血腥风格的字体,如“狼人”(1941)和“撒旦的面具”(1960)。另一方面,从1995年开始,正如在凯尔库珀的片尾Se7en,呈现了一个新的,完全现代的方面的动感排版类型的恐怖与粗暴,垃圾或叠加效果。

西部片是一种有自己排版的流派。事实上,大多数时候,西部片的主题曲都有很强的内涵。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西部片片名中的体裁概念的影响开始融入排版。

标题的其他字体风格,也可以在西部片的标题中看到:这种带有装饰性轴距的排版风格受到19世纪木制字体的影响,如托斯卡纳埃及字体;这种类型的角色经常出现在西部片的片名中,包括艾伦·德万的“边疆元帅”和安东尼·曼执导的“遥远的国家”。

如果我们看看当时(从1850年开始)的广告海报或印刷品的一些例子,事实上,我们可以找到这种字体风格,但在许多其他字体中丢失了,因为当时的印刷和广告设计似乎更多的是不同类型字体的混合。

因此,我们可以说,多亏了电影,这些字符已经成为西方的象征,成为西方排版的象征。这种作为该流派“官方人物”的出现似乎完全参与了这一现象。这种风格是把字母画得像是用木板形成的。

在“拉勒米的人”等电影的标题中,“大天空”,“朱巴尔”,它们的起源很容易重建,木材让人联想到早期牧场,或者是他们自己也被用来创作西部片的主题曲,这些人物并不声称来自西方本身,但象征意义非常强烈。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您迅速获取到更多精彩内容。

参考文献:

1. 楚珺.《电影海报中的图形化文字设计研究》[J].电影评介,2011(21):81-83.

2. 亢琳.《浅析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文字》[J].电影文学,2011(15):146-147.

3. 周雅文.《叙述的流转:从文字叙述到电影镜头的转换》[J].文学教育(上),2011(04):86-87.

4. 赵超.《基于电影蒙太奇与文字建构的特色分析》[J].电影文学,2011(02):11-12.

5. 唐晓明,孙淑萍.《电影片头、片尾艺术中的文字结构律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0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