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课堂管理的任务比较复杂。一般认为,课堂管理包括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有: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管理水平与权威:班级规模与学生特点:校风与班风:师生关系等。
一、课堂人际关系管理一-创设积极课堂气氛
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指的是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群体规范、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等:课堂人际关系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一)课堂气氛及类型
1.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某种稳定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待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反映,它具有认知和情感的特征。
2.课堂气氛的类型
一般来讲,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和对抗的课堂气氛三种类型。
(二)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
1.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条件
(1)帮助学生形成开放的心态
(2)真诚对待,信任学生
(3)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2)采用艺术化的教学形式
(3)实施启发式教学
3.培养集体情感与集体论
(1)积极培养集体情感
(2)强化集体舆论
4.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动态变化的,教师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挖掘出课堂教学的灵活因素。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5.实施真正的教学民主
(1)保持民主的教学态度
(2)形成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课堂纪律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概念
课堂纪律是指为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控制。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
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具有约束性、标准性和自律性三大特征。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三)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四)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
1.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2.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教学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是需要子以控制、矫正和防范的课堂学生行为。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特征为:消极性、普遍性、其程度以轻度为主。
3.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学生的身心因素
①身心发展不完善:②性别差异:③生理障碍;④心理缺失。
(2)教师的教育失策
①指导思想错误:②管理失范:③师生缺乏沟通:④教学的偏差。
(3)环境因素
①家庭因素:②大众媒体:③课堂内部环境。
4.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的原则
第一,多奖少罚原则。奖励和惩罚是矫正课堂问题行为最常用的方法。实践证明,奖励的矫正作用大于惩罚,多奖少罚对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第二,坚持一致性原则。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因此,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不能仅仅只考虑学校因素,还应同家庭因素、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相互传递信息,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体的教育网络作用。
第三,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原则。心理辅导主要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心理辅导能否奏效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建立起信任、融治、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