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职场新人来说,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

他们经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遇到问题想请教别人,却不知道怎么开口,更害怕被拒绝。

见到老员工在一起聊天,自己找不到话题,只能靠边站。

遇到领导紧张、尴尬、脖子粗,不知道怎样打招呼。

前几天,有个刚进入职场的小伙咨询我,他说:

业务上碰到一个难题,花了半天时间没搞定,就去问工位旁边的老员工。

人家也不是不告诉,就是有一搭没一搭,还一边说着风凉话。

最后,问题他还是没搞懂,却吃了一脸闭门羹。

不得已去问领导,领导给他一顿批评,说他怎么不自己想办法。

他很困惑,想知道怎么能够在没经验、没资源、没背景的情况下,获得别人的帮助,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建立自己的人际影响力。

这是许多职场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必须攻克的难题。

职场新人只有建立好自己的人际影响力,才能获得他人经验加持,进入职场高速路。

既然建立人际影响力这么重要,首先得了解一下“什么是人际影响力”。

什么是人际影响力?

人际影响是指在他人影响下,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和行为所发生的变化。人际影响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人际影响力就是影响他人信念、态度、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这是百科上的定义,不太好理解,我用大白话解释一下。

在职场里:

对于普通员工,就是让别人认可你,愿意帮助你,愿意和你一起共事的能力。

对于领导者,就是让别人愿意追随你,愿意跟你一起做事的能力。

职场新人,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建立人际影响力:

一、印象管理法

心理学上有一个首因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以后印象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虽然第一印象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却给人的印象最牢固、最鲜明。

你在入职时,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会形成别人对你最初的认知,之后对你的了解会整合进入第一印象中。

在入职时,从别人看到你的穿着和你的形象,在到你开口说的第一段话,别人已经对你有了大致的印象和大概的了解。

回想一下,你与朋友第一次见面,是不是也是这样对他形成了第一印象?

既然逃不开第一印象效应,那就好好思考一下,该怎样利用第一印象。

可以从两方面做出改变,第一是穿衣和着装风格,这一点不用刻意去改变,只有整洁干净,衣着得体,不要第一天上班就穿奇装异服和拖鞋。

最近,几年互联网公司追求工作效率,不像传统企业穿的那么正规。

我所在的公司大家都穿着比较休闲,有的甚至会穿一些凉拖鞋上班。

但作为新入职员工,一定要穿着正规些和专业些。因为对老员工来说,大家都很熟悉,不会从衣着上评判一个人的专业性,而对于新员工大家只能从第一印象穿着来判断。

说完了穿着,说下第二点,自我介绍。

这个是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在我们部门有新员工入职,我都会让他们准备一天,然后会单独培训,这些人在进入新的环境,公开表达时,所有人会紧张。如果不提前准备,一次表达自己,让大家认识自己的机会,就变成了噩梦,给大家一个初始的糟糕印象,对后续工作开展非常不利。

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主要有3点,让大家知道——我是谁;我过去做过成功的事情;我未来希望做什么。

我是谁:印象介绍法。

人的大脑对于有画面的事物记忆更深刻。所有,在介绍全名的时候,结合景物或者故事。

比如,介绍李峰,就可以这样说:我叫李峰,李是李白的李,峰是山峰的峰。你可以这样想象我的名字,李白清早去爬山峰。我叫李峰。

最后,一定要在重复一句自己的名字,不然大家就只记得李白了。

我过去做过成功的事情:

关于第二点,简明扼要即可,关键是告诉大家你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价值。除去工作上的事,也可以介绍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比如,你是一名产品经理,简单介绍完自己的过去成功的产品案例后。如果你还做过英语翻译,或者PPT做的好等等。都可以说,不过要抓重点,不要喧宾夺主。大家知道你有价值,才会记住你,工作后你有问题他们才会愿意帮你,因为他们有一天可能也会请你帮忙。

我未来希望做什么:

这一个其实是你的工作职责和定位,在介绍这一点前,一定要和你的领导沟通后,明确下来。大家知道你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和你相关的人就更容易记住你。

在介绍的最后,在表达一下决心,让大家看到你积极和正能量的一面,更容易感染别人。让一个团队接纳你,就是让自己配的上这个团队,积极努力和正能量永远是不会错的。

二、间谍接触法

当你介绍完自己以后,每天按部就班的在工位上工作,并不能让别人记住你和认可你。你很快就会变成职场小透明。你必须了解你所要影响的人,然后接触他们,在时机出现时,影响他们。

在《像间谍一样观察》这本书里,提到一个友谊公式,趋近度、频率、持续时间、强度。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友谊 = 趋近度 + 频率 + 持续时间 + 强度

趋近度是你和他人接触的时间长短。这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我在管理部门员工时,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些中层负责人或者工作上经常向我汇报的人,我就容易记起他们,在做绩效评估时,更容易记起他们做的事。对他们有印象分。有一些招聘进来的人,只是下属leader带他们,我基本没什么印象。

频率是你和他人在一定时间内接触的次数。持续时间是指你和他接触的时长。强度是指通过采取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满足他人心理或生理需求的强度。

这是书上的概念,比较不好理解。

举一个案例:

我刚入职第一家公司,我的第一个上司是一个东北人,他喜欢抽烟也特别能聊。和我一起在他手下共事的有3个人,他们几个都是社招生,工作经验丰富。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提升个人技能和业务能力外,还必须快速拉近和领导的距离。我们那时候工作压力特别大,工作空闲可以到办公区外休息一会。他喜欢抽烟,有时候我看到他会和另外几个负责人抽烟的时候聊项目和业务。我当时不抽烟,不过我也会买一包,偶尔看到他出去也会跟着出去,假装偶遇,然后递上一颗烟,问一些业务问题。他都非常乐意解答。后来会和他们一起吃午饭,有一些活动他们也会叫上我,算是加入了他们这个小团队。之后,我在他的帮助下,快速提升业务能力,过几个月顺利拿到项目的核心业务。

这里我用友谊公式拆解一下,让你更容易理解。

趋近度:我会刻意制造一些机会,增加与领导的接触时间。

频率:领导每天都会去工作区外休息,我基本也每天都会去聊聊,有时候并不说话,一走而过。这样也能增加互相见面的频率。

持续时间:这个也好理解,每次他们聊天我都跟着聊聊。另外也会一起吃饭,持续时间都在半个小时以上。

强度:这一点是让对方和你聊的话题有兴趣,让对方聊完有成就感,让对方觉着爽。所以一般聊得话题,都是业务相关,领导比较熟悉。还会问一些过去成功的经验。

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但它也有一些弊端,假如对方对你没有好感,频繁接触只是会让对方更反感。

所以,在我们和别人建立人际关系,影响别人前,得先需要提升个人的价值。在职场上,必须工作态度积极,让对觉着你是认真的。其次,你努力提升自己能力,让对人觉着你未来有价值,会反向帮助到他们。

总结下来,我们通过衣着和自我介绍来建立初步印象,然后通过了解所要影响的人,增加与他们的接触次数,持续接触,并且聊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增加互信的好感。

其实,建立影响并不难,只要用以上技巧,基本上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最核心的还是要真诚待人,并且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能够回报帮助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