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父母都在把大部分焦点放在孩子吃饭多少、学习成绩如何、排名几何、能考入什么学校……,而对孩子的品质和责任培养,则投入的精力甚少。殊不知,孩子的品质和责任才是“树之根”,如果根很脆弱很单薄,即使你用揠苗助长、使用激素、增加阳光等方式把这棵树养的开花结果了,但是一旦遇到风雨,这棵看起来很漂亮的树,就会很容易被掀翻!
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独自面对世界,高分低能、内心脆弱、无责任心之人,定然不会在社会中走得很远。
一个孩子的品质和责任心,小的时候也许看不到太大的效果,但是等到长大了,与其他树木同时迎接风雨之时,方显出他的坚强不摧及厚积薄发。
五天前,一个上大学的贵州大学生刷屏了!据悉,他因为在学校各种关系处理不好,又无法排泄负面情绪,竟然疯狂到走到大街上把一个无辜女童杀害了!这就是品质坏了,一棵树,如果根烂了,再空有其表,考上再高的学府,都注定是一场悲剧!
那么如何养根?我们可以从“责任感”入手。
- 小孩子说:“妈妈,我不想吃这个菜,我要吃豆角!”
- 大孩子说:“妈妈,你昨天怎么给我收拾的书包?有一套题没装,害我被老师批评,真是的!”
- 已经上大学的孩子回家时说:“妈妈,我这件衣服我明天要穿,你现在洗了吧,不然来不及了。”
这样的一个孩子,工作了会有责任心吗?只怕不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且还会推卸本该承担的责任吧?这样的孩子,将来若是结婚了,能帮伴侣分担家务吗?能看到伴侣的辛苦,并去心疼伴侣、体贴伴侣吗?
如果都不行,那么他会受到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喜欢吗?他能拥有幸福的婚姻吗?
培根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而有力的营养,能帮助孩子茁壮成长,根深叶茂!
所以,家长就要提早锻炼孩子的“肩膀”,让他来承担责任,承担对自己、家庭、团体和社会的责任,有了这样勇担重任的“肩膀”,孩子才有可能创造更大的成就。
(一)六级责任阶梯
《责任病毒》一书中,阐述了“责任阶梯”的六个级别,从低到高,代表着不同程度的责任感。这本书虽然是针对公司管理和团队管理,但是这个”责任阶梯“部分,特别适合育儿。如果父母能引导孩子从责任阶梯的第六级逐步迈到第一级,那么,这个孩子想不优秀都不可能!
我们依次看看这六个阶梯的含义及状态,大家估测一下,自己的孩子目前在哪一级,自己又在哪一级。是要引导孩子往上迈,还是和孩子一起往上迈?
责任阶梯等级六:把问题堆在对方的桌子上,摆出一副无助的样子。
- 妈妈,这个题我不会,你告诉我答案吧!
- 爸爸,我做不了这事,你帮我做吧。
这一级的特点是:我决定不负责这件事了,由你来帮我做。我不管,不理,不看,全靠你完成,全凭你做主。这是一种置身事外的逃避状态。
责任阶梯等级五:请对方来解决问题,但是你一定要在旁边观看和学习,以保证你下一次可以自己解决。
这种状态,多发生在父母与孩子身上,孩子越小,这种状态出现的次数越多。因为孩子想要成长,从一张白纸到丰富多彩,除了自己实践之外,便是耳濡目染,观摩学习。
这一级不再是完全逃避的状态,而是表现出了愿意承担责任的心,愿意去观察,去记忆,去学习,这就比前一级好一些。
所以,当孩子好奇想要看着我们做事时,如果不涉及到人身安全,就不要轻易将孩子赶走(赶去写作业),他愿意观摩学习,就给他机会,这也是培养责任心、让他成长的一种方式。
责任阶梯等级四:向对方描述问题,并请他们将问题结构化。
所谓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通俗的讲,就是孩子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能够清淅的描述出来,也知道症结所在,但是不知道如何解决。希望我们能帮他们一起解决。
孩子不只是想观察,而是想要参与其中。
比如:孩子拼插积木,拼到一个步骤突然不知道怎么做了,希望父母指点一下,但又不想让父母代劳,而是自己依然参与其中,与父母一起完成。
再比如:孩子不会做这一道题,想要父母给解法或者直接给答案。如果我们想引导孩子迈上这一节台阶,就要引导孩子参与其中,提示解题关键点,让孩子思考具体解题步骤,直到找到答案。
若是你直接给孩子答案,就意味着你同意孩子留在第六级。这对孩子成长来说,非常糟糕。
责任阶梯等级三:向对方提出几个想法,并请他们帮你做出选择。
这个等级并不容易迈上去,尤其对于孩子来说。
即便是我们成人,在工作进行中遇到问题,也很少会自己主动思考出几种解决方法,再去向领导请示,让领导做出选择。大多数人都是直接抛出问题,等待领导指点,然后继续。也就是第四级的状态。
如果你认识到自己处于第四级,那么就要有意识地向第三级迈进,因为只有你先做好了,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当孩子问我们一件事应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问他这个问题:
“孩子,你是怎么想的?妈妈想先听听你的想法,无论好不好,都没关系,都可以和妈妈说一说。”
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孩子头脑风暴,对孩子提出的想法不要去否定和嘲笑,而是要接纳和理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有勇气和信心提出更多的观点,提的多了,可行性便会越来越强。
没有哪个孩子,第一次做决策就是完美的,每一个睿智的头脑都是锻炼出来的。
责任阶梯等级二:向对方提出几个想法,以及自己建议采用哪个方法。
这个就更容易理解了。
妈妈,这件事是……的。我想到了一、二、三个方法,我觉得第二种可能会更好些。您觉得呢?
孩子不但清楚地描述了问题,而且还给出了不同的方法,并说出了自己的选择。来和我们说,是为了听一听我的想法,作为参考。
如果孩子真的可以迈上这一级,那么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便不是我们在上、孩子在下的垂直关系,而更像是平行的朋友关系。这就是大多数父母非常期望看到的状态,包括我。
所以,努力修炼自己,认真引导孩子。就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职责。
责任阶梯等级一:考虑各个选项并做出决定,然后最后通知一下对方就好了。
这个状态,估计至少要等到孩子上初中、高中或更以后,这要看孩子独立自主的程度。
现在父母的包办和溺爱,让社会上诞生了很多“巨婴”,不是每个孩子只要长大了,就都自动具备了做决策的能力。孩子决策的能力,需要我们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建立。
(二)责任阶梯,能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自信心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在责任阶梯的第四级和第三级,那么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些孩子,遇到困难,直接退缩,躲在爸爸妈妈身后,告诉他们:“我做不了,我不会做,我好害怕,好无助……”如果父母不去做引导,让孩子直面问题,而是心疼孩子去帮他解决,那么这些孩子抗挫折能力会一直很差,总有一天你帮不了了,他在一个他认为很大的困难前面,便崩溃了。
可是,如果这个孩子能够清淅的认识到这个问题,还能看到症结所在,甚至能想到一两个可能行得通的方法,那么他便不会退缩,不会怯懦,即使没人给他指点,他也会去尝试他想到的方法。
如此,不断地尝试和磨练,孩子的责任感不但越来越强,而且抗挫折能力也会与日俱增,同时增长的,还有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
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或是以后的婚姻,都会经营的有声有色。
(三)爱孩子,就引导孩子走上责任阶梯,活出他的灵魂和意义!
穆尼尔·纳素曾说:“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而这正是爱,正是主动。”
其实,我们陪着孩子留在第六级,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但是引导孩子在责任阶梯往上迈步,则需要技巧和心力。而且孩子越小,我们帮他做的事情越简单,看起来越省时省力。
比如:
- 孩子不会穿衣服,我们帮他穿,两分钟搞定;如果让孩子练习自己穿,半个小时也不一定完成。这时候,一些妈妈就着急了,就代劳了。
- 孩子想学做饭,但是总把厨房弄得一团乱,于是你让他赶紧走开,你自己做饭二十分钟搞定,孩子来做,一个多小时都收拾不完。
这些做法都意味着:你在陪着孩子留在第六级。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夸大自己的作用,低估孩子的能量和学习能力。我们总是很心急,总觉得看着孩子学习其他学习之外的事情,那么浪费时间,那么无关紧要!仿佛只有学习和成绩,才是对孩子唯一重要的事情。殊不知,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点滴承担,才能帮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才能让孩子的根扎得更深更壮,将来才会不惧风雨,枝繁叶茂!
而且只有更多的孩子,都具备了强有力的责任感,我们的小家、大家和国家才能发展的更好!
疫情之下,各个领域都涌现了很多伟大的人,兢兢业业如钟南山、无私奉献如奋战一线的白衣天使、还有那三个购买60吨果蔬捐送武汉的高中生……这些人,无疑都拥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正是这些责任感让他们发光发热,让我们热泪盈眶,让整个国家和世界为之增色。同时,正是因为这些行为背后的灵魂和意义,也能让做这些事的这些人的人生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