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也日益扩大,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为教师开展备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上好课、备好课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备教材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内容分析


备教材一直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始于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就是对学生所要系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及其总和的梳理,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解释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经过学习内容分析,教师对于课堂中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以及选择何种教学策略就会心中有数。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材的呈现方式带来了改变,也给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带来了创新。在进行学习内容分析时,教师必须依托教材,但不能仅仅“用教材教”,必须跳出教材,深入挖掘本学科、本单元的本质特征。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吃透教材”。在浏览过程中,教师能够从教学资源平台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设计。现有的教学资源平台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综合所有教学知识类型资源的平台(如百度文库、学科网、知网数据库);另一种是专门目的资源平台,如专业课件平台、某学科专用资源平台等(如微课网www.vko.cn,英语教师网www.ewteacher.com)。


微课网


英语教师网



二、备学生

借助技术多维感知学生状况


备学生是备课的核心环节。学生是教师教学的落脚点,是教学设计的最终服务对象。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需求为起点,课堂教学不再是从前的“以教促学”,而是逐步向“以学促教”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根据自身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纸质试卷的总结来开展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便捷、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教学平台了解学生。


智慧教学平台就是借助云端的计算能力、终端丰富的感知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智能化的应用软件。相较于传统课堂而言,运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较为明显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实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统计,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教师通过教师端平台可以查看学生端平台的投像,或者通过平台进行点名、黑屏等操作,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等。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发布问题请学生解答,学生也可以就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平台向老师或者其他同学求助。课后,学生可以在群组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或者生活趣事。平台支持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收集统计。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发布测试题目(选择、填空、问答等),对测试时间和时长进行控制,及时得到测试结果。



三、备教法

利用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备教法,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师自身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使它们融会贯通,保证教师可以熟练使用、学生可以接受吸纳、教材可以有效传递。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恰当的时机加以运用,才能体现出教学方法本身的效力。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使用PPT教学上,还应该引导学生解决真实问题,为学生创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与真实世界建立联系,甚至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技术手段优化传统教学方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然而由于实验器材短缺、实验现象不明、现实条件下无法完成或是容易发生危险等,学生可以完成的实验很少。基于此,教师可以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让学生直接观察各类实验现象并动手做实验,这样学生更容易进行富有个性与创造性的实验,而不再是按照教材或者教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完成。


如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视频,鼓励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讲授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每个学生应当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查阅资料信息,将运用互联网搜集的信息整合成一份报告。然后,教师认真介绍,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整理的资料进行比较,利用该学习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



四、备资源

依托信息技术制作信息化资源


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选择满足学生需求并适合教学环境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多样性,描绘学科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教学资源更好地支持教学,选对其使用的时机很重要。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往往要借助一定的教具。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制作信息化资源不是对课本内容进行复制,这样的“信息化”是枯燥乏味且没有意义的。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与简化,利用一定的逻辑关系向学生展现学习内容,用直观化、多媒体化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避免直接下载或简单修改网络上的课件资源,然后根据课件进行备课这种“偷懒”行为。所以,具备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是必要的,这样教师可以基于特定的教学模式发开、制作、整合、扩展相关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介绍几种信息化资源的制作工具:


(1)Snap!byLectora(课件制作工具)是一款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Flash课程制作以及幻灯片演示软件,也是一款PowerPoint功能最强大的中文版电子教学课件制作软件,能把幻灯片的内容在几分钟内转换为互动的Flash动画。

(2)Visme(在线交互式演示图表制作平台)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创作交互式的演示稿、信息图表和一些其他互动内容,是基于Html5技术开发的简单而强大的在线工具。

(3)万彩动画大师是一款简单易上手的手绘动画制作软件,能够制作以手势动画为主的创意动画视频、微课、宣传片等。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绝非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虽然佐藤学所说的是课程改革,但是对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也是一样的,奢望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来改变现状,往往会取得相反的效果,静悄悄的改变却实在地发生着。



本文参考《教师怎样用好信息技术》(作者:刘向永 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本书基于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必然要求,通过素养的视角、翔实的案例与简洁的语言,分析教师如何用好信息技术的一般过程和关键要素。同时,结合中小学实际案例分析,引导中小学教师努力驾驭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革新课堂教学。本书从理念转变入手,基于备课、上课和评价的教学全过程,围绕教师如何用好信息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展开,条分缕析地做出问题解析与研修指导,呈现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全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策略、方法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