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莆田上茅村,万物生发,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家乡遍地是美景,眼睛和相机根本停不下来。恰逢清明临近,借着周末时光才有机会触碰一下久违的大自然,记录一下所见到的乡村田园风光。

清明,踏上回乡的路
城市的喧嚣已渐渐离去
带着感恩,缅怀离去的亲人

家乡的田园山水风光
处处生机勃勃
这里有湖光山色、古村民居
更有你想要的田园风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从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李白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渴望从未停止过。

年少时,每逢清明之际,都要出去旅行,脚踏青草,观赏春色。又或是在花田中,放飞风筝,回到孩童时期那种最简单朴素的快乐。今日,再次走进大山深处,享受下走在青石板上,漫步在安静的巷陌里,流连于青山绿水田野间的感觉。

清明祭祖路途遥远,一早就驱车抵达新县镇,休息片刻继续向山里出发,途经河流与山川,车窗外的风景就像幻灯片一般快速闪过,太阳也在慢慢变强。途中看到不错的风景会停下来休息一下,看看风景,晒晒暖阳,吹吹晨风,好不惬意。

福建莆田新县镇历史悠久,是福建古兴化县治所在地,古迹诸多,有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夹漈草堂,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手书、立在兴化县衙遗址正堂的《石铭》,有宋代建的奉祀妈祖的文峰宫、巩溪宫,还有中共闽中特委在外坑村宣德宫建立莆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遗址等。

新县古有“山中邹鲁”之雅称,历史上人才辈出。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金鲤成为莆田第一位进士。兴化县宋亁道七年出了三个状元,有“相去之间不百里,七年三次状元来”的佳话。南宋史学家郑厚、郑樵在夹漈山芗林寺筑修史堂,《通志》一书至今仍被国内外学者奉为圭臬。

车行驶在山路上,远处天空,与天空相接的山,山脚的村寨房屋、烟雾、农田,稍远的河岸,田地上面种植的包菜整齐排列着,好一幅美景图画,不同的绿色渐进铺开,深深呼吸一口河边的空气,瞬间感觉,春天的气息充满整个身体!

抬头看着枝头的花朵随风摇摆,微微的香味穿过鼻尖,深吸一口,觉得有点像月季的味道,但仔细品品,又觉得不似月季那么甜浓,可能因为是野生的缘故,总感觉那股幽香中带着一份淡淡的清冽。

生态环境优美是上茅村的优势和亮点,是挖掘不尽的“金山和银山”。上茅村四面环山,风景旖旎,山上有奇石怪树,比较出名的景点有村头的古树群。

几千年的农耕时代,这里的百姓就是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的劳作之后,苍茫山色中,在众神庇护下,在雅致院落里,踏实地过素朴的日子,并时时审视自己的心灵,修正自己的言行。

清明扫墓

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这一习俗从唐朝开始盛行,相传至今

人们铲除杂草,清理墓碑

献上一束鲜花

献上一杯香茶

默默祝福或者诗文以祭

表达对先人的感恩

寄托对亲人的怀念


本文首发:《石子影像生活》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