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们做什么,总是在追寻着一定的规律往前走。写作这个事儿,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是方法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
不行动哪个都不重要[呲牙]
下面说说我总结的读书法则。
这里要提前打个招呼,就是无论我们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读书,做读书笔记都是我们在任何时候读任何一本书的都不能少的一项活动。
接着聊正题,正确打开读书法则的顺序。
一是选定领域 ,锁定目标
读书变现,写作也分为很多的种类,例如情感类,小说类或者是干货类。这么多的种类,如果我们想打造自己的品牌的话,就不可能杂乱无章的每一种都要写。
只有先选定一个自己能胜任的领域,锁定目标,才能让我们在这个领域里深耕。才能持续的输出有质量的文章。
无法确定领域怎么办?给几个小建议
1.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
因为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以及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客户关系,这些都可以结合书本知识,输出一定的写作内容。
2.结合自己的爱好
可以看自己更喜欢做哪些事情,喜欢的才会有热情,才会有动力。
如果实在找不准自己喜欢什么,那么就反推,不喜欢什么。把不喜欢的都列出来。把不喜欢的刨除去,剩下的里面选。
3.自己擅长的方面
擅长这方面,也可以是你工作中擅长,比如说办公软件或者是PPT或者其他类型的比较擅长的。可以是工作上的,也可以是业余生活上的。结合自身特长来找。
4.如果以上都没有可选的项
那就从更容易赚钱的选项里找找。或者看看长远发展,更有发展空间的事情。也可以前期多方面发展,但是到后期要重点选拔。(不能一直多方面,不垂直会没有精准定位,就不会吸引精准的粉丝)
不知道自己哪项适合,那就都尝试一下,越到最后肯定有你想放弃的,有想坚持的,那就把坚持的继续坚持下去。
选定了领域,那就向着目标出发。
读书法则第二点 选书,开始就要设路障
选择了一个领域,那么在看书的时候,就要在这个领域内选择相应的书籍看。建议大家在选书的时候不要选特别简单易懂的那种。要选相对有点难度,自己读起来会稍微费点力的,理解起来会比较费劲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我们把这样一本领域内的书理解透彻的时候。在读相关领域的书籍就不会太费劲了。
同一领域的书所讲的内容点,知识点大致是相通的,我们在读其他书的时候,已经认知到的知识点就可以略读,去读那些对我们来说新增的知识点就够了。
这样在阅读其他书的时候就不会有第1本书这样长的时间或者这样难理解的程度了。
比如《被讨厌的勇气》,或者是《跨越不可能》这两本书我读起来的时候都有点费脑子,但是一旦读通的时候,所有跟这两本书有关的知识点一看到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样读书会有一种更容易理解的轻松感。
第三点是先慢后快,打牢基础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呢,什么都以快为准。
但是这里,我还是强烈的建议,大家慢下来。
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基础打牢,你什么都摸清楚了!慢慢的就会快起来。
所说的慢就是要在读书的时。分析作者的中心思想,分论点和行文结构,以及它的逻辑框架。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总结,然后去运用。只有自己真正的掌握了,这样的方法,才能会更好的运用。也为后期的快打基础。
这个慢读书的过程中,要刻意让自己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看到一个问题,一个观点。多想想为什么?多想想和哪些事,哪些人,哪本书有关联。让大脑保持这样一个习惯,养成了习惯,自然就学习去深度思考。
前期是我们掌握方法和养成习惯的时候。方法需要靠我们大量的读书,总结才能练出来。习惯靠我们刻意练习,坚持才能养成。这是我们在前期摸索阶段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所以前期我们要以慢为主。
四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打造知识库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完成的。
但是我们看的每一本书,每一个感想。都是在为我们的知识体系添砖加瓦。
知识体系是我们思维方式的展现。但知识库却是我们建立知识体系的实体化工具。
积累素材尤为重要。
知识库就像中药房的一个小格子一样,需要分分门别类的存放。不同的是中药一种药一个格子,素材是一类素材一个格子。
当抓药的时候,大夫会根据不同的病情几种中药搭配定量使用才能发挥最大药效。
写文章也是,不同素材组合,案例,观点,金句选出效果最好的才能写出好文章。
想做自媒体写作,知识库必不可少。里面存储的各类素材也可以从不同的地方获取。
1.生活中的灵感,故事
2.书本中,阅读看到的
3.网络中 ,接触到的各类都可以收集
我觉得哪个渠道获取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素材出现的时候,你能不能及时抓住,收为己用。这也是锻炼我们对信息的敏感度。
当你的知识库越来越富有,写文章就更会得心应手了。
知识库让我们丰富素材,深度思考让我们把别人知识化为用己。
学习从会看书开始,行动是必要条件。
有句话说的好“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
我的世界读书在继续,一起交流学习吧!欢迎关注我,会继续分享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