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怎样和老人更好沟通


代沟的存在总会带来或多或少的误解,年轻父母与孩子之间如此,与上一辈老人之间也是一样。
  比如,在你提出希望孤身一人的父亲搬来同住时,他却总是跑题,絮絮叨叨地讲起当年他与老伴结婚时,如何搞到这个房子的各种往事。这可不是他没有将你的问题听进去。这些唠叨只是反应出他们决定永远离开老房子后产生的留恋之情。你要做的就是安静地听他讲完,这样他才能尽量不带心理负担地去到新地方生活。
  再如,你妈妈多次抱怨眼睛不好,晚上看不清,但当你提出去医院时,她又坚决不去。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原来,她不愿意去医院检查,部分原因是不想知道自己的眼睛患上什么病。你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劝导。
  其实,跨越与老人中间的这道沟并不是很难,关键是你要理解他们正在经历的一切。以下一些简单的方法能够帮助你改善与父母的沟通。
  1、多陪。这里的“多陪”不是强调次数,而是强调时间。不能匆匆地到父母那里看一眼,坐5分钟,或是在工作间隙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而是要拿出相当的时间来陪伴他们。也许你没时间天天跟父母待上几个小时,但在周末,去给他们做一顿饭,泡一杯茶,你们的沟通也能更加深入。
  2、除了倾听还是倾听。这里你需要学会的是,从父母絮絮叨叨、似乎不知所云的话语中,发现其中包含的,你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3、提出好的问题。如果你的父母在回顾一段经历,你就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当他们忆起与一位亲人的某段旅游经历,你可以问他:“你们玩得怎么样,关系如何?”因为好的问题有助于老人更好地回忆过去。你还可以帮助他们整理相册,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一起做些手工。


二、如何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1.保持一个放松的心态,很多人在面临老人家要和她说话的时候,总是表现的很紧张,这样说话也不清楚,脑袋也不灵活了,是非常不好的,在我们面对比较严谨的老人家时,要表现的轻松自然,不过就是聊聊天,又不是什么大事。

2.将老人家当成朋友看待,很多人在面对朋友的时候是不会感到紧张的,所以当我们面对老人家的时候,也可以将老人家当成朋友来对待,但是不能像朋友那么随意,最起码的对老人家的尊重还是要有的。

3.聊一聊自己遇到的趣事,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情比较有趣的,不妨在这个时候拿出来说一说,既找到了话题聊天,同时也能够活跃气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在讲诉的过程中,要注意通俗易懂,不要用一些比较难懂的词汇。

4.向老人家请教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向老人家们请教一些问题,自己不懂得,或者想要知道的,都可以请教一下老人家们,虽然他们可能跟不上现在的高科技,但是毕竟比我们在社会中要待的久些,所以在其它方面,懂得肯定是比我们多的。


三、和老年人沟通需要什么技巧


  • 真挚:营造沟通机会,主动接触、打招呼和日常问候。还要注意称谓,不知道的可以请教他们。要知道态度胜于技术,多听胜于多说,了解胜于判断。你和老人交流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颗真挚亲切的心。

  • 接纳:要体谅老人的处境,接纳他们的唠叨、固执、反复无常。对于他们个性化的习惯我们要尝试接纳,理解。

  • 尊重:每个老人都有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渴望被认同,渴望有人听他们讲那些辉煌往事。老人的心是比较脆弱的,你的粗鲁可能会成为交流无法进行下去的障碍。多赞美他们,语言尽量充满活力,希望和幽默。姿态要端庄放松,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友好对待,然后他们才会对你敞露心扉。

  • 主动:主动关心他们,主动了解他们(包括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兴趣爱好等等)。尽量多参加有老人的活动,培养和老人相处的能力。

  • 耐心:老人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像听力、语言表达、理解能力、记忆力等功能都会衰退,所以一定要有耐心,耐心是建立信任的桥梁。大多数老人都有多疑的特点,耐心可以帮助你早日取得他们的信任~

  • 个人化、独特性:每个老人都有他们特有的性格爱好,喜恶不同,像有些老人喜欢下象棋,练太极,跳广场舞等。趋齐所爱,交流不是问题。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你最好能参与其中,或者聆听他们讲他们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