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
家长时常会忽略孩子的主人翁意识教育,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学会这些事,大了自然会明白。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父母总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还小,家里有关“待人接物”的事情理应由父母来处理。正是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为习惯。
孩子小脑袋里没有小主人这个概念,也不知道怎样去做小主人。哪些事情必须做,哪些事情可以做,她一点也不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接待客人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帮助莎莎学做一个热情周到的小主人,的确是时候了。
专家提醒,要帮助孩子学做小主人,首先,要树立孩子的小主人意识。由于父母一直没有想到要让孩子充当小主人的角色,很多孩子一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家里的小主人。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以从强化“小主人”这个词入手。家长可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选择一个较轻松的环境,问孩子“什么是主人”。孩子可能一时很难回答清楚,这时你不妨和孩子一起查查字典,
字典上的解释是“接待客人的人”。搞清楚词义后,家长接着问:“我们家如果来了客人,谁是主人呢?”孩子这才会明白:“噢,原来爸爸妈妈是大主人,我是小主人。”当家里有客人来访时,父母可以向客人介绍说:“这是我们家的小主人莎莎。”或者说些“小主人,快给叔叔拿水果”之类的话。总之,多用“小主人”这个词来强化孩子的主人意识。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小主人”必须尽的义务。既然主人是接待客人的人,所以只有让客人高兴,想客人之所想,才是好主人。怎样接待客人呢?父母应告诉孩子接待客人的一些基本常识:主动热情地和客人打招呼,给客人倒茶,给客人拿点心、水果……只有客人在我们家里过得愉快,他们才乐于拜访我们,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要让孩子做好小主人,最重要的还在于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当家中来了客人时,父母要把孩子看成是接待员之一,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给客人送茶、送水果。当孩子在座时,有时可将话题抛给孩子,使孩子学会在客人面前轻松地说话。一些聪明的父母还会故意留点时间让孩子和客人单独相处,培养孩子与客人交谈的能力。
接待小朋友是孩子学做小主人最好的机会,也最能反映孩子行为的优点和不足。家中有小客人时,可把接待小客人的.任务完全交给孩子,让他给小客人拿饮料,分玩具,和小客人做游戏。同时,要让他管理好小客人,既要玩得高兴,又不要乱打乱闹。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家长注意,由于年龄还小,有的孩子既不知道招待客人应尽的义务,也同样不知道作为主人也有自己的权利。一些小孩子对小客人的破坏行为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毫无办法。这种主人当起来就会让孩子有时非常委屈。父母可以让孩子明白,小主人在热情接待客人的同时,也有保护好自己家里物品的权利。要告诉孩子主动地将东西拿出来给客人玩,给客人吃,那些不便拿出来的东西要保管好,如果客人随便乱动,是可以制止的。这样,孩子当主人就有了分寸。
送走客人时,家长要把孩子喊来一起向客人道再见。客人“,问问孩子当小主人的感受,和孩子一起回味一下当小主人的滋味。
学做小主人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接人待物的习惯,对孩子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假如您有一天去做客时,不妨观察一下他们家的小主人。从中可对这个家庭的“小主人”教育了解一二。
二、如何培养班干部的主人翁意识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学习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的良好心态,勇于负责,独立思考,能用适当的方法处理问题和危机,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是那么的迫切。
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有目的地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逐步使学生成为现代班集体的主人。
一、在制度建设中体现“主人”意识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现代班集体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要学会自我教育,教师就要让学生处于主体位置,进行自主管理。建立和健全班规制度,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有“法”可依,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制度是班级全体学生在充分民主、自由讨论的基础上,从品德、纪律、学习、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把班规转化成行为,班主任要健全外在强化监督机制,使学生行为由监督到自觉到自我教育逐步过渡。
首先,在班干部竞选时可采用“优胜劣汰制”。班干部队伍是集体的先行部队,核心力量。学生干部由自荐到民主选举到聘任,在队伍渐渐趋向稳定的同时,从全班学生中不断选拔后起之秀,补充队伍的“新鲜血液”。其次,还可根据班级实际,丰富班级中的管理角色,让更多的学生担任集体职务,服务于集体,为学生获得管理班级,成为小主人的积极体验创造条件。在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这是一种岗位上的自我激励。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一人一岗制,班主任不是指定某学生任某岗位,而是让学生发现岗位,引导学生设立岗位。如:课间巡察员、讲台美容师、个人卫生督察官、桌椅整齐挑战队、黑板报设计师、各科作业收发员等。岗位定位后,半学期再实行竞选上岗,能者上,弱者汰,使全体学生都长期保持竞争意识。角色互换,换位思考,提高了学生自我约束的自觉意识。实行“值日班长制”,用班长职位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按学号轮值,设“值日班长登记本”,对当天情况进行书面填写,并在全班述职,自我总结,谈当天工作体会及存在问题,全班评出值日班长当天优良中差等级,并把值日优秀者作为下一任班干部聘任的参考,形成竞争机制。通过角色体验,班级人人都是主人,我为人人服务,人人为我服务,主体性、自主性大大增强。为更能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定期评出“优秀值日班长”、“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标兵”、“爱心小天使”等。平时,还利用“悄悄话信箱”等阵地来广泛采纳队员们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建议,健全每两周班干部会议及小组会议,由班长主持,班干部讨论存在问题,班主任背后点拔,听取意见,肯定并采纳一些别出心裁的建议,逐步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通过晨会、午间活动、班队课等,为学生创设施展个性才华的大舞台。
在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氛围下,班主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合理的管理方法,寻找适合学生自己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乐于成为班级管理中的小主人。
二、在班风创设中贯穿“主人”意识
良好的班风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知道,竞争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没有竞争,无以求生存,没有竞争,无以求发展。竞争也告诉我们,传授知识不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唯一的目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经常为他们设置竞争的班级氛围。现在的多数学生家庭比较富裕,在生活上他们不用主动去“竞”,去“争”,因而竞争意识相对薄弱,有的只是短暂的好胜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在班级中创设主动竞争比拼的氛围,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显得十分有必要。比如班级结合学校活动向学生提出“学习进步我能行”、“遵守交规我能行”、“互相合作我能行”等倡议,让学生在比赛中你争我赶,在竞争中争做班集体的主人。从多种角度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他们树立竞争目标,帮助他们确立竞争对手,让学生生活在竞争的环境中,时常有急迫感,逐渐主动地参与到竞争中去。在这一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关键。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班集体主人的价值。对班级有突出进步的同学记功,在家长会上集体表扬,你一“评优”,他去“创”;你一“记功”,他去“争”。小主人翁的身影不断涌现,榜样不断树立,事事讲集体,人人是主人,自我激励真正调动学生竞争,迸发个人力量,争做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