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内容导航:


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国际交流增加,覆盖全球区域最广的语言英语越来越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新英语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化意识就是其中的新概念,旨在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欧美国家以及大多数说英语的国家与我国在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方面有着很大差别,与这些国家的人士用英语进行真实交谈时,往往会引出诸多麻烦和笑话。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渗透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课堂教学作为渗透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渠道 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也最长。课堂教学应该说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阵地,它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不断汲取有关英语国家的知识,既有利于学生感受英语文化意识,又利于学生正确处理好英语和母语的关系。 1.通过词汇学习渗透文化意识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词汇作为渗透文化意识的切入口,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的介绍。在教到dog时,告诉学生狗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狗、走狗等,而在英美人眼中的狗却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等常用词语。恰恰相反的是:龙(dragon)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崇敬的动物,是吉祥和智慧的象征,但在西方它却是邪恶的象征,是不幸与厄运的预兆。再如,教到green、brown等有关颜色的词时,我总是向学生拓展一些与颜色有关的英语习语,如a green hand(一位新手)、fell in a brown study(深思熟虑),避免学生望文生义而大错特错。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正确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只有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才能避免中文思维交际的不良习惯。 2.通过文化比较渗透文化意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但要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输送给学生,还要适当地导入英美国家的文化,文化导入离不开中外文化比较分析,在比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How nice!时我向学生说明:在英语国家里,当别人用How nice!夸奖你的东西时,你应爽快地回答:Thank you,而不能沿袭中华民族的美德,谦虚地说:It' s not nice.,再如,在学到How old are you?时,我告诉学生,在中国打听年龄很正常,但在国外问年龄特别问女士年龄时,她会说:It' 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显然不礼貌。这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具体语境中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禁忌,我们才不至于陷入说话不得体的尴尬境地。教会学生说话并不难,教会学生说话得体却不易。说话得体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把课外作为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课外是一个广阔而多彩的天地,它比课内更富有吸引力。课外氛围若是充满了英语气息,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中国有句老话:环境造就人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空,创设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的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自由地感受到英语国家文化意识。 1.通过学习园地渗透文化意识小学生对图文并茂的英文内容总是兴趣盎然,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在学校的宣传栏和黑板报争得一席英语学习园地之地。充分利用这些空间进行英语文化宣传,力求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英语,一个月或一个星期更换一次。园地的内容可以是利于学生记忆的习惯用语和名言警句,也可以是英语诗歌和儿歌。教师也可根据班上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论文编写一些国外小孩子经常玩耍的游戏,如填字游戏、谜语等。这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语感。 2.通过英语广播渗透文化意识英语广播也是营造英语氛围的重要工具,教师可利用广播把英语国家的文娱、体育活动介绍给学生,如美国的NBA职业篮球赛、英国的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这些赛事都是世界闻名的,学生从电台、电视等媒体上对它们已有所了解,而且对这些运动都很熟悉,有的还很热爱。教师可以和小广播员们一起收集有关这些比赛的资料,通过广播进行介绍。迪斯尼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动画电影公司,它制作的许多动画片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我们也可以把它们作为广播内容,在播放内容的时候,为调节一下学生的心情,可在中间穿插播放一些欧美儿童经典名曲,如JingleBells等,这些都不失为学生更好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把活动教学作为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的机会,还要想方设法密切结合日常生活给予学生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以致用、增加体验,从而把自己融入到相应的文化氛围之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1.通过主题活动渗透文化意识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教师可适时举办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如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等,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西方文化。在新年联欢会上,我让学生齐唱HappyNew Year,并辅之一定的舞蹈动作,大家互相赠送自制的贺年片送上新年的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某个学生扮演西方小孩子人见人爱的圣诞老人(Santa Claus),让学生聆听歌曲Silent Night,共同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个心愿再赠予礼品,感受亲情和友情。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带领学生到郊外野炊,指导学生制作南瓜饼等西方食物来感谢大地对我们的恩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感知西方文化和了解风土人情。 2.通过社会实践渗透文化意识人们的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语言的运用和发展均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学生除了在课堂及校园里了解文化,社会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大课堂,有更丰富、更全面的英语文化信息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因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索和尝试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比如,教育学生利用网络零距离地接触英美人士,从而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又如,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大批外籍人士来到中国,我们可寻找机会让学生与他们面对面用英语真实交流。再如,结合在我国举行的各种重大活动,如The World Exposition、The Olympic Games等,开展诸如小小自愿者、小导游等活动,丰富和拓展他们的实践能力。随着学生与英语为民族语的老外的交流、沟通,他们的西方文化意识也不知不觉得到了提高。英语论文外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与语言使用有密切联系的社会文化因素。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西方文化意识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排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水平,从而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如何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要言论不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就应该被尊重和容忍。同时,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侮辱、歧视和攻击他人,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尊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矛盾。,当我们面对一些敏感问题时,需要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问题。广岛原爆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的悲剧,给无辜的平民带来了不可想象的痛苦和伤害。我们应该对历史事件保持敬意和怀念,同时也应该努力推动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最后,作为留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当地文化和价值观,遵守当地法律和规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做一个有良好素质和修养的公民。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1. 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助于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顺畅地沟通和理解。
2. 尊重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差异,我们需要尊重这些差异,理解和容忍当地人的行为和观点,避免对当地文化和价值观的武断评判和批判。
3. 接受挑战和学习机会:跨文化交流是一种挑战和学习机会,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强自信、提高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敢于接受挑战和学习机会,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 增强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留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和传承中国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和尊重其他文化,避免出现文化排斥和冲突。
5. 加强交流和合作:跨文化交流是一种相互学习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应该积极与当地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推动当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尊重差异、接受挑战、增强文化自信、加强交流和合作,以理性和开放的态度面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双赢。


三、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这就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熟练的商务业务能力及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其业务的开展。
  一、传统商务英语课堂缺乏商务特色
  商务英语属于实用型的语言。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商务英语课程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既能够熟练用英语交流磋商,又要掌握广泛而深厚的经济贸易专业知识。换言之,除了学习大量的商务专业词汇外,商务英语课还应具有鲜明的特色:大量的实践活动,浓厚的国际交流气氛。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严重缺乏这些特色。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颇,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点是:第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第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第三,以应试教育为第一要务,过分追求过级率,忽视学生渴望熟练运用语言的意愿。第四,课堂缺乏渗透商务交往中的多元文化意识,难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商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跨国商务谈判因为俚语而误解
  在一次商务谈判过程中,美国人对中国官员的提议表示赞同时,说:“It's a great idea, Mr. Li, but who's going to put wheels on it?”(李先生,这主意不错,但谁来启动呢?)翻译官不懂,但又不想丢面子,因此,翻译为:美国客人刚刚就汽车工业提了一个建议。
  尽管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样说得都是英语,他们能够顺利沟通吗?也很困难。
  如:
  (1)ground floor在英国是“第一层”,first floor则是美国所说的second floor(二楼)。
  (2)call up sb.服兵役。 打电话则用ring sb. up。
  (3)当接待人员问你早上何时想“be knocked up”指的是,何时“叫醒你”。
  2.广告词信息表达不明确而出现问题
  (1)百事可乐“come alive”(令君活力四射),被理解为“come out of the grave”(从坟墓里出来)。
  (2)“白象”方便面出口到西方国家,如果该商标“白象”翻译为white elephant,就没有人敢买。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好吃懒做的家伙,人人都不喜欢。
  3.国际商务交往用语不当而造成误会
  (1)中国人见面问候用语“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呀?”如果直接翻译出来,欧美人一听到“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yet?”就以为你要请他吃饭。
  (2)一名年轻的商务英语专业女生陪同公司客户游览长城时,一位英国男士想上卫生间,但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厕所在哪儿,就很委婉地说“Excuse me, may I go somewhere?”这位女翻译心想:长城都到了,还有哪不能去呢?于是她很爽快地回答:“Of course, you can go anywhere.”被误解为“当然可以,你可以随地大小便。”
  四、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缺乏多元文化意识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教学目的应更贴切实际。使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基础英语语言知识,也了解商务词汇、商务知识、商务沟通、商务谈判等方法和技巧,并能从事各种与商务工作有关的活动和交际。
  2.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引进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商务英语》课程应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样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等录像,学生可以直观地进行学习和模仿;也可以播放英文电影,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文化。
  4.增加学生在涉外企业、跨国企业实习实训机会,感同身受体会商务英语环境,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