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听课和评课
一、怎样去听课,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一)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
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
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文,准备怎样教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里懵懂地
听,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教师去参加教研活动听公开课也要做准备。由于大多数教师平时埋头教学工作,对某些教
学理论,学术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去听较高一点的公开课会有一些不适应。这就需要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千方百计去了解与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或向人
求教,或者重温自己所积累的资料。这样能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这样去听公开课就会收获更大一些。
(二)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
教学方法。 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皋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厘,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
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
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对熟悉的教师,由于对其班级情况有所了解,可着重就其课堂上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
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三)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
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一
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 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
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
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二、教师如何评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
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
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 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
面。 第一、看教学思路设计 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
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
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哟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
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
析。
第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
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
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
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 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
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
过少现象。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
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
象。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
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
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第一、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
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
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第二、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
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第三、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
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第四、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
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当前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还存在“四个一”现象,这应
该在听课评课中得到解决。这“四个一”是:1,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2.一练到底,满堂练。由
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备课找题单,上课甩题单,讲解对答案,怪不得学生说: “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满堂练。3.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
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 实为“自由式”。4. 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教师
把“满堂灌’’变成了 “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
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
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
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
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
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
价。 对一堂课的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整体评析法的具体操作,不一定一开始就从七个方面逐一分析评价,而要对
所听的课先理出个头绪来。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
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七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二、如何听课与评课
教师应该怎样听课和评课
一 教师听评课的目的
1.听评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活动,主要的目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听课”或“看课”,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当然不能离开主体。但教师是课堂教学是设计组织者,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当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辨证统一。离开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来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对研究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3.听评课要以学评教。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表现、学习的效果,对照教师的教学行为,考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评价教师的课堂设计、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只有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正确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策略、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征,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学生的学习行为着眼,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联系起来分析研究,这才是听、评课的要义。
二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的看法是:
(1)一堂好课应是有意义的课,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学生在课中,要学到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对今后的发展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上课,“进去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教师讲的东西学生已经知道了,何必再上?
(2)一堂好课应是有效率的课,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有没有效率要看:课对全班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好的,中间的,困难的,有多大效率?效率的高低怎样?课必须是充实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3)一堂好课应是有生成性的课,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
(4)一堂好课应是常态下的课,是平实的课。教师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不少教师一旦开课,容易出现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都拿着准备好了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课前准备有肋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和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课应该是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5)一堂好课应是真实的课,是有缺憾的课。
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计的指标本身就是错误的。
三.怎样听课?
教师听课一般包括三个过程。
1、课前准备。
听课忌盲目性。教师听课前应准备那些工作呢?
A.熟悉教材,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领悟课标或大纲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了解编者意图,弄清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B.自己思考、设计课堂教学初步方案,勾勒粗线条的教学框架,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C.大致了解所听课的班级的类型(文、理科;物化、政史班等)或学生的成绩水平的情况;
D.了解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因为这样才好对所听的课有一个大致的定性。
2、观察和记录。
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听课需要听课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从以下方面观察、记录:
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主板书;
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效果。
在观察记录中,要注意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
3、听课 思考和整理。
听完课后应进行思考和整理。比如回顾听课记录,与执教者交谈,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比较,写“听课一得”,或者吸取执教者的优点用于自己的教学。要注意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注意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关注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准备情况。
四.听课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的教学目标(学哪些?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渗透哪些情感价值观教育?
(6)知识的系统化、复习巩固和提高的内容、方法。
(7)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三、教师如何听课与评课PPT
2012-10-20 2012-10-20 2012-10-20 1 2 3 4 2012-10-20 O熟悉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教材 ① 弄清本学科(新教材)的特点 ②弄清教学目标 ③弄清教学建议 ④弄清知识体系 ⑤ 弄清知识范围和深度 O掌握一些学科、教改的信息 O了解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 O积累一些听课、评课的材料 1 2012-10-20 O —— ①听课是一项工作 ②听课是为了工作 ③听课是共享经验 ④听课是情感释放 2 O —— ①理解组织者的良苦用心 ②理解开课者的辛勤劳动 ③理解研究者的殷切希望 ④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 2012-10-20 O O 3 2012-10-20 O O 4 2012-10-20 1 2 3 4 2012-10-20 1 ——“ (1)听教师如何导课、控课、结尾、布置作业 (2)听教师如何讲授: ——新课要点、思维引导、学法指导 (3)听学生怎回答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在教师的启发下显露才智 (4)听学生怎样讨论问题(形式、效果、时间) 2012-10-20 2 ——“ (1)看教师的精神面貌、民主作风 (2)看教师的教学手段、肢体语言 (3)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4)看教师的时间控制、环节控制 (5)看教师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 (6)看教师的板书设计:科学性、层次性、简约性 (7)看学生的组织纪律、课堂气氛、精神面貌 (8)看学生的教材理解、学习方式、学习效果 (9)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活动控制 2012-10-20 3 ——“ (1)想精彩环节中的课程理念、教学思想 (2)想问题片断中的客观因素、主观原因 (3)想改进或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宝贵建议 2012-10-20 4 ——“ (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2)详录:比较详细的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 (3)课堂实录:把教师开始上课,师生活动的全过程,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O 2012-10-20 4 ——“ (1)记基本情况: 听课日期、学校、班级、执教者、学科、课题、课型、节次、听课目的 (2)记教学情况: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板书要点 (3)记学习情况: 活动情况、学习方式、讨论时间、练习时间、阅读时间、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学习效果 (4)记简要分析:精彩成功、问题错误、意见建议 O 2012-10-20 导入 讲故事 (听) 9:15 氯气的 。。。。。。。。。。。。。。。。。 氯气与 演示提问 观察讨论 9:45 很成功 物理性质 (组织) 看书 9:18 氢气反应 2012-10-20 —— 2012-10-20 1、 重听轻评 2、 敷衍了事 3、 平淡肤浅 4、 面面俱到 5、 参评面窄 6、 以偏概全 7、 评“新”弃“旧” 2012-10-20 1 3 4 2 5 2012-10-20 1 2 3 4 2012-10-20 O —— 1、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明确,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是否准确 3、教学目标的达成意识是否强,是否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2012-10-20 O ——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素质 3、知识量和训练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2012-10-20 O ——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落实“双基” 2、教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向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2012-10-20 O ——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2、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动机激发,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2-10-20 O ——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调控课堂能力强 2012-10-20 O ——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2012-10-20 O —— 1 2 2012-10-20 2012-10-20 综合评析包括以下内容: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4、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分析 5、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7、从教学个性上分析 8、从教学思想上分析 在此基础上作出综合性评析意见 —— 评课者对一节课从整体上做出全面、系统性的评价。通常做法是先分析,后综合。 2012-10-20 课后评价是教师听课与评课的重要环节,是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机会,虽然课后评价形式不拘一格,但应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上。 1、综合评价 2、环节评价 3、交流评价 通过这样的听评课会使授课与参与听评课的教师都有较大收获,在业务上得到提高,达到听课与评课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