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教师应该怎样与学生相处


  1. 教师应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任何情况下不说侮辱学生人格的话,你能当众体罚学生。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以沉着镇定、言语文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即使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学生有什么错误尽量的把学生叫到外面去说,而且谈话的声音不大,还给学生解释的机会。

  2. 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当主动与学生多交流沟通。教和学的互动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产生的,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是普遍现象。教师只与个别班干部和“好”交流,学生只愿与喜欢的教师交流。

  3. 老师应正确处理师生间的矛盾

    老师和学生长期相处,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运用生活中的事例经常性地指导学生,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学会采用适当的方式与老师交换意见,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奋斗着。

  4. 老师应当做到言传身教

    老师在与学生的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老师是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老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大方、幽默、风趣,真诚宽容的良好品质,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

拓展资料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



二、老师与学生应当如何相处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扩展资料: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原则是保障。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有时教师的一句平常话、一个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只是上面所探讨的几个方面。今后还应不断实践和总结,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果。



三、新手教师应该怎么与学生相处


很多老师在执教初期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怎样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和学生愉快相处。如果和学生关系太好了,好到没有原则的纵容,学生只把你当伙伴,那就少了该有的尊重,课堂纪律很难保证;如果和学生关系太僵硬,学生就会对老师敬而远之,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反馈和解决,教学质量就会不好。我觉得做到以下三点就可以有效解决怎么和学生相处的问题——1.找准定位,转变观念;2.尊重学生,热爱学生;3.与时俱进,了解学生。


找准定位,转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