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班级作为一个载体,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而且是老师管理学生的场所,班级是纽带,它连接的是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载体中,老师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健康的学习和生活,可见班级对于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所以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个和谐的班级中,老师和学生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建立一个亦师亦友的环境,从而形成双赢的局面,使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学校的教学有一个大幅的提升。
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是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一点功夫,我个人觉得要建立一个健康的班集体,要做好下面几点:
第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学生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对于班级的事物应该尽一份责任,于此同时,学生也有权利去处理班级的事物,所以班主任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让他们自己处理班级的一些事物,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建立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更有利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有的老师不注意这一点,班级的大小事物他一人说了算,他觉得这样可能更好,而事实却是相反的,这样做,学生会觉得这个班是老师一个人的,不是大家的,久而久之,他们会变得无所谓,这是很可怕的,作为班级的主体,学生对于班级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个班级是建立不好的,所以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处理班级事物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团结起来,这是建立和谐班级的第一步。
第二,要尊重学生,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教会儿童侮辱和尊重的意义,这将会是对儿童起巨大作用的价值观,保护它,刺激它,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由此可见,尊重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人都渴望被人尊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保护学生的意愿,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觉的被尊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评选一些先进分子,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和提高,这样使整个班级都处于一种榜样的力量的感召中,是整个班级处于一中向上的力量中,这样才能为建设和谐的班级打好基础。
在建立和谐班级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是 以人为本,培养和谐的班级氛围。作为教者要十分重视并善于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教育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此间,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间也进行着情感交流,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大家其乐融融。

1、召开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我经常借助于主题班会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上,如:开学动员教育、纪律教育、诚信教育、公德教育、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涉及方方面面。在召开的形式上也力求多样化,如心理专家专题讲座、记录片介绍、学生跟家长共同参与班会等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有审美体验,又有情感教育,这些主题班会的召开大大升华了学生的内心,更加觉得这个班集体的温暖友爱。

2、开展心理教育。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在写作上如此,精神上也是一样的需要源头活水,这些精神可以支撑着学生情感的大厦,鼓励他们跨过人生的坎坷。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讲座或演讲活动,这些活动像清风涤荡着学生的心田,也像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房。如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洪战辉来校演讲,一次次的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正如有些同学在日志中所写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唯有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有关安金鹏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感知到了学生感动的心灵。同时史铁生、霍金、张海迪、贝多芬等也走进了我们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都给我们学生的心灵注入了一腔活水。在这样的活动感悟中,学生更是觉得生命的不易,知道了既要珍视自己,也要珍视他人,整个班级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平时谁有了困难众人齐帮忙,班上的事大家争着做,每天早上都有人悄悄的把教室打扫干净……,在这样的班级中大家感受到了不是亲情甚似亲情的温暖。

3、开展合作活动。

合作,顾名思义,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分享。如师生间的合作,教师学生都成为参与者,彼此互相尊重、信任,从而建立了和谐关系。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让学生彼此地认识、赏识对方,彼此取长补短,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篮球比赛、合作跑比赛、拔河比赛等实践活动,讲究的就是彼此间的协调,不协调的集体肯定是不打自垮的。合作活动让师生缩短了距离,让好多同学改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在这个可爱的班级中不断的改进自己,完善自己。
在一个和谐的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构建这种和谐的班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如何创建一个和谐的班级体


1
构建和谐班级体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
和谐的班集体,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健全学
生人格,
能够让学生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创建和谐班集体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班
主任工作实践,粗浅的谈一谈怎样建设一个和谐的班级。

首先,做一个和谐的班主任。所谓和谐的班主任是指尊重学生,言语温和,不能
随意大发脾气。
对于学生的错误能够容忍并能心平气和的去为学生分析。
当学生请假
时,要先询问情况再决定。同时,我认为,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让学生时时刻刻都
能感受到我们在关注他们,关注这个班级。不管这个班多么的稳定,我们要经常进班
看一看,哪怕是我们进班里没说一句话,就看了一眼,肯定比一天不照面要强的多,
因为学生知道你在,他们也知道不管有什么事可以找你帮忙,班干部也有了底气。因
此我觉得做到腿勤对一个班主任来说也很重要。

其次,要培养和谐的班级管理干部。班干部既是班主任的班级“代言人”,又是
班级的精英团队,她们可能成绩平平,但一定要思路清晰、待人谦虚、办事利索。我
在安排班干部时,
就打破了所谓的只有
“优秀生”

“尖子生”
才能当班干部的观点,
大胆选用做事果断,责任心强的学生,不论成绩。比如我们班的李梦茹,虽然成绩一
般,但是对班级班级工作是认真负责,我安排她当卫生委员,她在检查卫生时,能细
到每一块瓷砖,只要不合格,必须返工,因此,学生打扫卫生也变得细心了。还有史
金月,为人正直,也是成绩一般,我安排她做纪律委员。在工作中,我还充分信任每
个班干部,
大胆放手让他们展开工作并进行悉心的指导。
如在工作前让他们把自己的
想法和老师说说,给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在工作中我经常询问工作进展的情况,让
班干部感觉到班主任老师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我定期要求班干
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然后我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表扬和鼓励,以
及需要改进不足的地方。每当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运动会等一定要把
班干部召集起来,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怎么搞,有了方案后在讨论是否可行,
哪些细节需要改进,拍板后注意周密布置,仔细分工,让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各
司其职,活动后,我及时进行总结,谈一谈得失,为以后搞活动积累经验。总之,让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不仅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增强了自信心和主人翁责任感,

2
而且培养锻炼了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
让他们在学习和管理的双重过程中健康、
全面
和谐的成长。

第三,要健全和谐的班级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和谐的班
级,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班级的规章制度,保证班级工作的规范进行。在班主
任工作实践中,
我倡导
“人人爱集体,
个个做主人”

学生是班级的真正主人,因此,
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必须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班会上,
我跟同学们说,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社会如果没有行为规范,
那将天下大乱,
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而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是社会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班
集体,也必须有一个全班共同遵守的准则。但这个班规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它必
须是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中学生行为规范,在咱们全班同学的民主决策下产生的,
是对班上全体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的准则。我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为制定班规献计献
策,看谁的点子多、点子好,让大家分成小组充分讨论,对于好的点子在班上立即表
决通过。最后再将这些通过的班规,由班长进行整理成文。我拿到这个班规之后,对
于不足的地方再做补充,但对于每一个补充,我都会向学生进行解释说明,让学生充
分接受。不仅仅是班规,我们班的考勤时间的确定,卫生区打扫的要求标准,教室物
品摆放标准,都是用这种方法确定下来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让学生参与到班务中,
提高她们对班规的认可,
又同时为学生上了一次班规课,
提高了她们对班规的熟悉度。

第四,建设和谐的班级环境氛围。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每天主要都在教室里学习生活,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
教室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因此我特别重视搞好教室环
境。首先要求桌椅要摆放整齐、地面无纸屑、无灰尘,教室墙面要保持干净洁白,玻
璃窗户明亮干净。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的值日生要负责全天的教室环
境的管理,扫地、拖地、黑板过水擦同时清理黑板槽内的粉笔沫,在优美教室环境的
创设和维护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而且也培养了同学
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爱整洁、讲秩序、做事有条理等良好的习惯,使同学在和谐的环
境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五,建设一个凝聚力强的班级。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班级利益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
一个良好班集体要有
共同的奋斗目标,它是班集体的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每个同学生活在集体中

3
是集体的一员,必须为集体服务,这样才有利于同学健康成长。在班会上我跟同学们
讲,我们大家生活在一个班级中,是个大家庭,如果我们没有共同的理想,就不可能
有一个让我们为之骄傲的班集体,这就需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
处使,每个同学都争为集体做贡献。如果没有班级中人与人的团结协作,即使我们每
个人都能奏出美妙的音符,但是人们听到的只是杂乱无章的噪音,只有团结协作,相
互配合才能奏出优美的班级乐章,
才能使我们每个人集体中不断成长。
通过主题班会,
同学们懂得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每个同学严格要求自己,

为集体做贡献,增强了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团
结友爱,形成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

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亲密的交
流空间,
和谐的班级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
愉快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三、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能使学生不断进取,健康成长;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轻松而充满激情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灵魂。要把一个班级学生培养好,要把一个班级搞活,建立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是主导因素。班主任的学识水平、师德修养、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学艺术和方法等,对建立和谐班级起着决定性作用。
1、“魅力”是建立和谐班集体的必要条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师使用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少,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古人感叹日:“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人格,提高自身素质,既要当好“言传”知识的“经师”,又要当好“身教”的“人师”。只有当班主任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时,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
2、“爱”是建立和谐班集体的基础。
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爱得深沉、持久,学生得到班主任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对班主任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得好: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喊:“我尊重你!”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对方回音也是:“我理解你!”你喊:“我恨你!”对方绝不会回答:“我爱你!”。可见,师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如何更好地体现出师爱呢?具体地说,表现在“尊重、关怀、理解”三个词上。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才会与学生有交流的平台。再而,古人云:“关心如日”,我们常闻学生说:“理解万岁”!确实,关怀、理解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催化剂和桥梁,班主任要多方面关怀和理解学生。一个班集体有了互相尊重的基础,在充满关怀、理解和信赖的气氛中一定是和谐的。
3、“欣赏”是建立和谐班集体的前提。
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班主任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要有一颗欣赏学生的心,对学生怀有深厚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尊严,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体会到温暖激励之情,其心自然受到鼓舞,上进心必然更加强烈,就会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共同推进班级建设。
4、“信任”是建立和谐班集体的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要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信任学生,班主任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如此一来,学生会从班主任的信任和期待中受到激励而不断进取。
二、实施和谐的手段
1、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人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好比是“由成千上万条溪流汇合成的江河”。这就是说,集体不是一般群体,集体一旦形成,具有比各个成员相加更大的力量。要使这个集体真正和谐,发挥其力量,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正确的集体舆论。
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和开展集体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多种内容多样形式的集体活动,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气氛,从而催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控制个人或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积极的、正确的舆论能起到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错误的舆论则会起到混淆是非、涣散人心、毒化风气的不良作用。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并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育和引导正确的积极的集体舆论。最终使班级具有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在正确的舆论面前,集体成员会自觉地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行为,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中,从而促进每个成员健康成长。
2、以和谐的人际关系陶冶人
在一个班集体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成员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难免产生种种磨擦、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难免出现种种不协调不和谐的情况。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和研究集体成员之间思想上的矛盾、认识上的分歧、心理上的隔阂,尽快地加以调整,力求统一思想认识,消除分歧和隔阂,最终形成一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首先,要广开交往渠道,促进人际交流。交往和交流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交往与交流,才能促进思想与感情的接近、沟通与理解,才能进一步密切联系,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其次,要优化人际关系准则,提高人际关系质量,培养学生的爱心、热心、善心、责任心,乃是班集体建设中的迫切任务之一。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集体活动和积极的和谐的人际交往,引导集体成员自觉克服消极的个性行为,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使各自的心理需求和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和发展各自的智力和能力优势。教学生学会关心,让他们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3、以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
一个班集体中,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工作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班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带动其他集体成员,沟通信息,协调动作,开展集体工作。但要注意避免出现总是让一部分人去管理、支配另一部分人的情况,要通过干部的核心作用,吸引和带动所有集体成员积极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到集体的荣辱与个人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地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些“小领袖”式的学生干部,作为同龄人,在班级学生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
4、在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搭设“桥梁”
任课老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之一,和谐班级的构建离不开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但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与学生的课余接触相对较少,因而对学生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另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不行使班级日常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职责,部分自律性欠佳的学生往往会对任课老师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大打折扣。因此,如何让任课老师了解本班学生,让学生接受和配合任课老师,班主任这条“沟通桥梁”至关重要。班主任应及时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与任课老师通气,同时也应积极配合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在得到了任课老师的积极支持和配合的前提下,也只有在学生尊重、敬爱他们所有老师的前提下,班级建设才会蒸蒸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
结语:和谐班集体实现的具体形式不是千遍一律的,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应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学生的特点来体现和实施。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共同发展的基础,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员,是班级与学校之间,各班级之间,班级与家庭和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处理各种关系的关键人物,是建立一个和谐班级的奠基人。也就是说,一个和谐班集体的构建关键在于班主任老师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引领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