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做好保教工作的结合
保教结合原则及运用
(一)保教结合原则
保教结合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保教并重的思想,把保教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增长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园中包括保育和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保育”就是精心照料幼儿生活,保护幼儿健康,包括健全吃饭、穿衣、睡觉等合理的生活制度和提出具体要求;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保证安全;科学地开展多样的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对幼儿进行心理保育。“教育”就是按照体、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卫生保健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发展基本动作,传授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
保教结合原则不仅是我国幼儿园发展地教育方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幼教工作者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幼儿园总体教育中,既不能只抓保育,不顾教育;也不能只抓教育,忽视保育,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幼儿园各项具体工作中,都要始终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既要注意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保护,也要注意发挥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作用。
总之,保教结合原则贯穿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都必须牢固地树立保教并重的思想,认真地贯彻保教结合原则。
(二)保教结合原则的运用
(1)幼儿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增强保教结合意识,在工作中坚持保教并重,不可偏废。既要注意保育中的教育作用,又要注意教育中的保育作用。要把保育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去,以实现保育和教育共同的目标。
(2)幼儿教师的工作要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加强对幼儿的保育工作:①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活动,注意活动的持续时间、方式方法和强度、难度,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和充足的自由活动机会;②密切注意教育教学环境的安全和卫生,合理调整活动室的照明、通风、保暖,幼儿坐、立、动作、阅读和书写的姿势,以及活动区、活动过程中房屋等建筑物、建筑材料、玩具、剪刀、铅笔等安全和卫生;③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对教学过程中偶然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如处理好个别幼儿出现屙屎撒尿、有病、口渴、打架等问题,这既是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也是加强保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3)保育员的工作要以负责幼儿日常生活、保护幼儿身心健康为主,但是,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教育和环境始终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产生着影响,因此对日常生活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①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树立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加速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②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在保育目标实施中,洗手是讲卫生防疾病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③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注意发展幼儿的动作,并介绍简单的知识,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和讲文明、讲礼貌、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美好生活和事物的情趣,使个性得到全面健康发展;④科学安排好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
(4)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保持家产和幼儿园的联系和密切配合,使家庭与幼儿园在保教内容、要求、方式、方法等方面形成共识,同步进行,避免家庭和幼儿园力量出现相互抵消的结果。
二、如何做好保教工作
如何做好保教工作:
幼儿健康及全面发展的实现,不只是依赖于有计划的专门组织的正式的学习活动,幼儿在班级参与的一切活动,如晨间活动、就餐活动、午睡等其他生活活动,如同教学、游戏等活动一样都具有特定的价值。
为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加上《纲要》中提出:教师与保育员之间要分工又合作,相互支持,体现保教结合、保教渗透的原则,完成日常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结合到我们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保教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对孩子的关心。只有真正的关心孩子,才不会把细化到教学或生活。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很聪明,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差;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却缺乏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对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保教工作的紧密配合。
2、过去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侧重于保护幼儿的健康和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只侧重保育而缺乏教育性。然而现在的保育的含义扩大了,不仅强调保护和增进幼儿的健康,而且更注重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培养活动兴趣
,增加幼儿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从而发挥保育的教育作用。这在无形之中对保育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保育结合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性质决定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这种结合是自然的、有机的。
3、将保教结合原则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如愿、盥洗、进餐、午睡等。这些活动虽然很平常,但是我们应该从这些琐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要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抓住幼儿的特点,利用平时的机会,多与幼儿交流。
通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使幼儿与同伴之间能友好地交往,并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
三、幼儿园如何实施保教配合
一、 保为基础,保教结合,目标合一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这个目标需要教师和保育员共同承担并完成。教师、保育员应主动配合,既重视教育中的保育工作,又抓住保育中的教育契机,为同一目标而努力。 儿童从一出生就有教育,成人的言谈举止、周围的环境都会影响到他(她)们的一生。0-3岁的保育花费的时间要高于教育花费的时间,3-6岁的保育和教育并驾齐驱。整体来讲学前儿童的保育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在长身体的阶段,保育教育目标就是儿童健康成长。
保育院的儿童最小的56天,最大的近3岁,我们这一阶段的儿童为先学前阶段。之后就入幼儿园属于3-6岁的学前阶段。中国本土幼儿园注重保育,这一时期教师对孩子吃喝一定要付出很多辛苦,儿童独立吃、喝、拉、撒就是他(她)们要学习的内容。保为基础,保教结合,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没有保育,教育是谈及不上的。没保好儿童总生病,就无法适应环境,如何谈及教育?所以说,三岁以内的儿童的教育涵盖在保育里,目标是合一的。
二、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观念合一
要确立教师和保育员同是保教工作者,虽岗位不同、分工不同,但应具有相同的教育观念。幼教工作者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保育工作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教”;对儿童由表面安抚到关注内在需求;由侧重“保”到注重“育”。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保育员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及角色。儿童细微的小动作都是学习的内容,如穿衣、吃饭、如厕等。教师和保育员在任何活动中都应贯彻“保教合一”的意识,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彼此之间密切协作,保持沟通,促使幼儿园“保教合一”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序。
托儿所、幼儿园是实施保育与教育的机构,要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儿童素质,必须做到保教结合,寓教于保,以保促教。实行“三教轮保”模式已成为各个学前教育机构未来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