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在幼儿期, 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家园共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我们的教师们也认识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是提高教师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因为从家长处教师可获得许多宝贵的知识经验与信息,对提高教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犹为重要。这里的沟通,是指在幼儿发展与教育上,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幼儿发展的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提高自身修养,用爱打开心灵之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乐于奉献。作为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我们教师的无微不至,无限关爱,无私奉献,也离不开家长的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只有两股绳拧到一起,才能发挥最强、最佳功能,老师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平时多多观察幼儿、关心幼儿,善于打开幼儿的“心锁”。时刻关心幼儿为突破点,赢得家长的充分信任。
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关心他们的因为家长真正关心的是:老师是不是关怀我的孩子?因此,不管老师采用何种沟通方式,都应让家长觉得老师真心诚意地关心自己的孩子。这种感情的投资,不仅是日后开展老师工作的基础,而且还是老师跟幼儿、跟家长取得互信的基础。家长对老师信任了,使他们主动想与我联系,而不是在幼儿出现了情况以后,才被迫向家长投诉,然后企图把家长拉拢过来,跟老师一起去对付他的孩子。另外,老师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适当表达自己对幼儿的关心,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那么在交流前就要充分了解幼儿,包括幼儿的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幼儿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再譬如平时幼儿病后的一个问候电话,幼儿家庭有困难后的一次家访等等,家长往往会很受感动,感激老师对他孩子的关心,彼此之间可能出现的隔膜自然也就消除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自然就产生了。“文明用语”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润滑油。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多使用文明用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三、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如今,幼儿园里老师年轻化,好多老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碰破一点皮, 家长接幼儿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 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幼儿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幼儿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幼儿,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幼儿是自己的幼儿,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家园沟通就不会受阻。四、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个别化的家园沟通由于每个幼儿个性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文化素质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沟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家园沟通的方式有家访、约谈、家园联系册、电话以及接送幼儿时的交谈等。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于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而进行,以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教师更应主动些,并且要努力为沟通渠道创造条件。幼儿教师要真正从狭隘的教育观中走出来,必须充分认识到:家长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幼儿园教师怎么与家长沟通
导语:家长和教师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保持家园合一实施教育的良好条件。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地进行,作为老师,要耐心倾听每位家长的叙述,合理分析家长提出的问题,并力求以最快的效率解决家长反映的问题,确保家园工作和谐、顺利地开展。
幼儿园教师怎么与家长沟通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如果形成合力,就会产生“共振”效应。为了建构家园教育的和谐发展模式,幼儿教师要围绕班里孩子存在的问题经常与家长进行互相交流沟通,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的长处和不足,和谐施教,从而整合家校教育,有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认真开展与家长的交流工作,建立新型和谐的家园关系,是当代幼儿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二、幼儿教师与家长和谐关系建立
(一)相互信任原则
教师要把自己摆在与家长平等的位置上,多与家长沟通,尊重、信任家长。对家长们提出的合理的建议,教师应采纳,要善于吸取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要清楚地认识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与幼儿园双方密切配合教育的成果,而不单只是教师的功劳。
(二)相互尊重的原则
教师与家长应该相互尊重,在此强调的是教师必须尊重家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善于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乐于和教师接近,愿意和教师沟通情况,与教师相互配合教育孩子。
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一)不要以告状的方式与家长进行谈话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谈话沟通的过程中,说话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表现出一种真诚的态度,另外,说话的语气要减慢,让家长能够听得明自。就算是孩子在幼儿园犯了错误,为了维护孩子和家长的自尊,教师要遵循“一表扬二建议三希望”的原则。
(二)不同的家�L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发展水平等。孩子的个人状况不同,家长的关注点也不同,沟通的侧重点和方式也不同。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对他们进行认真观察,观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观察出每个孩子身上显现出的家教风格。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
(三)因事而异的沟通策略
1. 以交流孩子情况为主的沟通技巧
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教师最好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要借助具体事件反映孩子的`表现。这样会让家长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状况,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在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缺点时,教师更要注意措辞,避免用一些过激的词语伤害到家长的自尊,因此,教师要多使用就事论事的评价方式以及发展性的评价。
2. 以布置配合工作为主的沟通技巧
教师要明确交代任务,语言要言简意赅,任务要具体,这是因为:第一,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工作不是十分了解。第二,每次教师与家长见面的时间有限。同时,要尽量让家长理解工作的目的,使家长心里清楚,以便更好地做好配合工作。
3. 家长因误解情绪过激时的沟通技巧
在幼儿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让家长产生误解,使得家长情绪过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辩解,耐心等家长说完,然后再一一向家长解释,尽量避免与家长抬杠。教师要从家长疼爱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长心理,并从关爱孩子的角度谈论问题,这样更易于家长接受。
综上所述,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好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三、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合作
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很近,使家园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但是,家长对孩子的爱有时是不正确的,要么爱得过火,要么不到位。例如,当孩子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教师会教育幼儿:"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而有的家长怕孩子受批评,竟主动替孩子开脱责任:"是我不好,我没有提醒他。"从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认为"完成老师的任务是爸爸妈妈的事,和我没有多大关系。"而有的家长则是恨铁不成钢,当众指责孩子:"你看别人怎么都完成了?你为什么忘了?"从而使孩子羞愧难当,自信心大受伤害。咱们在与家长交流时,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长良好的出发点,不要使家长有挫败感,同时要给家长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他们的爱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 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咱们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
沟通时,作为幼儿老师,
一、要尊重家长。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亲亲孩子的小脸蛋说:“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三、咱们应耐心告诉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咱们是有一定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曾遇到过一个家长向我诉苦“老师,我们家孩子太任性,每天上学非要买零食,怎么打他骂他都没用,不买就不上学。”咱们应该先告诉家长:吃零食过多,不但有碍于幼儿身体健康,还会造成幼儿偏食;建议家长把和孩子交流时用浅显的语言讲给幼儿听,其效果肯定比打、骂的方式好的多。家长从咱这里了解到了正确的育儿知识,及时的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咱也更加了解这个孩子,同时与家长也拉进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