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在德国柏林的IFA消费电子展上,英特尔用一系列资料力证自己才是"真实性能"最强的那一个,由此掀起又一次嘴炮大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理论上来说,当前AMD处理器核心数量优势明显,单核效能也相比过去得到了极大提升,进步非常快;Intel凭借花了4年不断完善的14nm工艺将主频优势牢牢锁定,AMD超到冒烟也追不上。

但在谈论实际使用性能时,即便是自己输掉的部分,英特尔也用"那些应用根本没人用"来解释那不重要。有趣的是外媒观察到英特尔提到"在真正的世界里只有0.22%的用户才会使用Cinema 4D的软件",所以Cinebench测试输了不能叫输。

但很多人可能没看到下方的一行小字,该数据来源是英特尔从笔记本和二合一笔记本电脑用户群体中调研的结果。这就很有趣了,渲染类的工作需要CPU高负荷连续长时间运行,笔记本电脑原本就不是这类专业用户的工作平台,没人用很正常。但不代表这些应用不重要或者说无所谓,恰恰相反,在台式机领域锐龙正用这项优势击败英特尔。

在回避渲染类应用性能落后的同时,英特尔还善于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延迟敏感型应用,比如Chrome浏览器冷启动之类。这些优势能够在PCMark 10应用启动测试中得到彰显,不过由于Chrome默认会在关闭所有窗口后继续后台驻留,所以冷启动速度的巨大优势实际上只在每次电脑开机后享用一次。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广告都是为自己服务的,但消费者也应该通过敏锐的眼光去辨别数据来源以及信息中的价值。PPT里列举的只会是光鲜照人的一面,这样的对比又是否全面、真实体现了真实世界里的应用效能呢?没有亲自测试之前,这个答案我们也不知道。

最后,我们看到英特尔在狠狠地吐槽arm架构笔记本电脑了,这是不是说明骁龙平台正成为英特尔的又一个威胁?软件生态的确是arm现阶段的瓶颈,但它持续在改进。贬低他人不能使自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