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形容蔚来ES8的隆重登场一点也不为过,作为当前市场上最被寄予厚望的互联网造车公司,蔚来汽车从诞生伊始,就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昨晚算是真正实现了PPT落地。由于前有乐视汽车这个夹生饭做对比,加上大多数人沉浸在发布会的亢奋中,人们赞扬蔚来产品的顺利落地,并没有对互联网汽车所面临的挑战提出质疑。但市场就是市场,在一片赞扬声里,你对ES8 44.8-54.8万元的定价怎么看呢?
说实话,堂哥第一眼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44.8万元,一辆豪华品牌中型SUV的中高配也不过就这个价格。我拿一辆买奥迪、宝马还过得去的车的钱去买一辆蔚来ES8,在这个还算注重品牌的当下,究竟会有多少人愿意这么做,真的会有那么多人为蔚来的品牌买单吗?
其实自主品牌迈向高端之路从未暂停过,从最早的观致开始,到现在的长城的WEY和吉利的领克,堂哥一直觉得这条路并没有错,观致没有错,长城和吉利更没有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把握住时间点和定位。
观致上市的时候,国人还大多充斥着对大众神车的膜拜,观致3直接对标大众速腾的价格,自然让很多人表示不屑。结果自然也不出大多数市场专业人士的预料,观致的销量迟迟没有打开,上百亿的亏损,让观致的两大股东奇瑞和以色列投资方打起了退堂鼓,时至今日,才爆出宝能系接盘,观致也算可以稍稍喘一口气。
长城和吉利的品牌高端化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则相对顺利很多,一方面也是他们推出的产品其实不过是从原先的10多万,上升到20万元左右,价格提升的幅度并不大,推出更高端的品牌,也可以更好地承接自己品牌消费者的置换需求,同时自主品牌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在技术已经完全不输给韩系品牌,特别是基于沃尔沃技术而打造的领克品牌,即使对标主流日系车,无论从配置还是整车机构来说,都丝毫不落下风。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来蔚来,现在推出50万元左右的电动车,合适吗?诚然从配置上来看,蔚来ES8的确不低,该有的都有了,对标特斯拉的用意也非常明显。但蔚来似乎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特斯拉到现在任然深陷巨额亏损的泥潭,而且特斯拉车型向下的路线也已经非常清晰,意图只有一个,尽快提升销量。撇开一些超级豪华的品牌,汽车是一个典型的向规模要利润的行业,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销量支撑,各类成本无法摊薄,时间一长,公司的运营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
还有一个不得不忽略的因素就是品牌。特斯拉品牌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款纯电动车这个概念,其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最为关键的是特斯拉创立的时候,市场上几乎没有纯电动豪华品牌这个概念,这么多年来的苦心经营,也让特斯拉积累了足够多的粉丝和拥趸。这些都远远不是蔚来所能企及的。
按照李斌说的,ES8基于当前定价还处于一个略亏的状态时。其实,这才是互联网造车公司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的成本控制问题,而成本控制背后更深层次的则是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搭建的问题。
对于传统的汽车公司来说,无论是大众、通用,还是上汽、东风等,都花大力气在自己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上。也就是说他们主要的零部件都是旗下的零部件公司来提供,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是寻找独立外资的资源。这就确保了零部件供应道路的顺畅。而对于蔚来这样的互联网造车公司来说,其本身就是定位于轻资产,没有资源,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构建自己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企业一旦在造车时,通常不得不面对先拿钱,再交货的境地,特别是乐视系欠债新闻地不断曝露,让很多供应商对互联网造车公司也是心有余悸。以零件开模费为例,对于大众、通用这样的公司,往往可以将模具费用摊薄到以后的单件成本中去,但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估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此外,蔚来目前还是寻找江淮进行代工,制造成本还相对可控,但堂哥对江淮的造车质量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对于江淮来说,一旦资质申请落地,自己建厂也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就更是一个无底的资金黑洞。
再有,我们来看看现在的长安汽车、北京汽车纷纷发表了禁售传统燃油汽车的时间表,再加上国外汽车巨头,如沃尔沃、捷豹路虎等也已经发布了自己的类似的计划。从高端到中低端,其实传统车企在相关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也已经加快了自己的包含纯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一旦这些传统汽车品牌在电动车行业完成布局,并将产品投入市场,那留给蔚来的机会还有多少呢?留给整个的互联网造车公司们的机会还有多少呢?
现在对于蔚来ES8下乐观结论还为时尚早,未来到底来了没有?蔚来ES8到底行不行?这一切还要有待市场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