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是多少职场人的噩梦。

前有新东方年会上一首《释放自我》里的歌词“干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现有网友嫁给PPT高手后,生活质量飞升。网友纷纷感叹:每天加班熬夜的我,原来是努力的方向错了。


一个平平无奇的PPT,牵动了多少现代职场人的心。

古代,没有PPT的时代,如何给领导汇报工作呢?

清朝以前,大臣给皇帝汇报工作,用笏板。这个相信小伙伴们都非常熟悉,很多历史剧古装剧中都有这样的情节。


笏板有多大?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换算过来也就是长86厘米,中宽10厘米。不过那时的计量单位尺比现在少,真实的长度应该短一点。


笏板是用什做的么?

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在后期,笏板材质成为官员级别的一种象征,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


笏板的作用是什么?

笏,忽也,备忽忘也。也就是说在上朝前先在笏板上列一个汇报大纲,以免见到领导之后太过紧张忘词。

《礼记·玉藻》记载:“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也就是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以先用笏板记下备忘。而在早朝开会时,对于皇帝安排的工作内容,也可以在笏板上做好笔记以免忘记。

此外,据说笏板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挡住自己的脸,用以彰显龙威要知道。要知道,以前的皇帝可不是能随便瞧的。


到了清朝之后,随着纸张的普及,笏板就被停用了。

这时候一个新的办公用具登上历史舞台:奏折。这种方式始于清朝顺治年间,在康熙年间形成一种固定制度。

奏折按其内容可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4类,我们主要讲汇报工作的奏事折。

奏折上写什么内容

奏折的内容主要是两大类:第一类是臣子在本岗位上拿不定主意的事项,向上请奏皇帝的裁夺;第二种就是皇帝对某些事项不清晰或不懂得的,可以询问臣下的意见。


奏折怎么给皇上看

奏折由撰写人亲自书写完毕后,放在特定的心好痛给的小匣子里,上锁,然后送到乾清门,交给内奏事处,然后由他们直接传递给皇帝。


皇帝看完后会如何处理

皇帝看完奏折,会用朱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再沿着原路返回到撰写人手中。


时代在进步,在吐槽PPT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是我们工作中沟通的一种好的工具。

只能说,工具是被人所用,给人便利的。如果反过来,人被一种工具控制了,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