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恐惧演讲的人:紧张忘词、大脑一片空白

年度总结的时候到来了,全公司忙上忙下,都在紧张的整理一年的收获和成长,以便在公司年终总结上展示业绩,获得升职加薪机会。

可小王却犯难了,作为公司的小领导,每次一遇到当众演讲的场合时,不仅心理上恐惧,生理上也有反应,手心流汗,说话结巴......每次都是以尴尬破场结尾。

因为这事儿,老板找小王谈了好几次话,说小王心理素质太差,要改。

虽然小王口上应和着,但每次都会因过往的失败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每次到了关键时刻,总会掉链子。

像小王这种一演讲就感觉自己“濒临死亡”的人大有人在,papi酱在《不可思议的offer》中说道:“自己是一个特别害怕上台的人。”

自己明明在上台前是有准备好了词,但是在一上台之后看到那么多人,一下子就懵了,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

有一次电影颁奖典礼,papi需要上台领奖,因为恐惧演讲,她暗自想到:“高跟鞋断了怎么办?,上台演讲出丑了怎么办?”.....

对演讲恐惧的的人,他们的典型表现是:

心跳加快;手脚冰冷;大脑空白;说话打结;身体晃动;语速变快;声音变小;......

直到声音淹没在人群中,自己把自己吓傻。

其实演讲就是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

2、为什么你总是害怕当众讲话

演员陈坤虽然拍过很多戏,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非常有经验,但是当他受邀参加综艺节《开讲啦》时,曾因过度紧张恐惧,将演讲题目《人生路,莫慌张》说成了《人生路,莫紧张》。

美国一个调查曾经向民众提问: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结果表明,死亡仅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一的居然是演讲。

不管是身在神坛的明星,还是普通老百姓,演讲似乎成为了难以逾越的沟壑。

为什么我们会对演讲产生恐惧呢? 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 恐惧是人类的本能

想象一下,你正在一片森林里,忽然,前面有一头熊向你跑来。

你的心跳开始加速,快到你不能承受,你的大脑只出现两个字:逃跑。

你开始玩命地奔跑。

这就是我们大脑自古就有的自我防卫机制,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它一般会产生两个选择:战斗或者逃跑。

演讲的时候,我们暴露在所有听众的关注下,我们的大脑也会把这种场景视为一种危险,因为我们的心跳会加速,变得紧张,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恐惧虽然无法消除,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降低恐惧的程度。

2)过分关注结果

很多人在演讲上台之前,脑子总是在想:“这个演讲要是做不好怎么办?”“底下的听众不喜欢怎么办?”......

大脑充斥着很多自我怀疑和担心,结果就是这些想法让自己越来越恐惧,这种过度担心在心理学上叫“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高空走钢索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在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 因为他上场前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想的总是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

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总是会患得患失的人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总是在想失败后的痛苦,那这一活动将很难顺利完成。

就像我们考试一样,你越是担心,反而越不容易考好。所以,你越是担心演讲成果,结果越是不尽如人意。

3)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书籍《被讨厌的勇气》中有一句话:“你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オ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

但事实上 “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看到你的脸的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想法,你根本无法左右。

没有人是完美的,很多人演讲时害怕被别人不喜欢,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别人看到,而过度担心只会让自己束手束脚。

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不可能讨所有人的喜欢,只有先接受自己的全部,敢于展示真实的自己,将优势放大,才能获得舞台上的从容。

3、两个方法可以帮你克服演讲恐惧,让演讲出彩

你会发现很多人在自己熟悉的朋友面前可以侃侃而谈,但是一到公开演讲就犯怵那股机灵劲儿就没了。

其实在我看来,他们就是没有做好准备。

那些张口即来,滔滔不绝的家伙真的是即兴发挥吗?当然不是。

1943年2月,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一次演讲中说到了这样一件事。

她说罗斯福总统有一个放演讲稿的玻璃箱,里头装着一次演讲的第一份、第二份,甚至第五份第六份草稿,宋美龄还和罗斯福开过玩笑:“您这样公认的一流演说家还必须写这么多份草稿吗?”

罗斯福回答说:“其实有时候我得写到第十二份,心里才有底。”

名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

成功的演讲没有捷径,所有人都要提前做好演练。

1、上台前:提前做好准备

第一: 明确演讲的目的、流程和进度,以及你可能要用到的数据和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如果演讲内容比较多,可以精简并且打印出来,特别关键的数字和时间节点最好能背下来,一旦被提问或者要求即兴回答问题,你不仅能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据。

这就会大大超过其他人的预期,获得良好的印象。

第二:准备一份演讲大纲

大纲,就是要确保演讲涉及的方向与内容要清晰。

比如,你演讲的目的是报告进度、说明事实,还是解决问题呢?演讲内容紧扣目的,列清楚步骤,写出关键词;

如果需要,就写成提纲式,抄在一张纸上,用来提醒自己。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你平时可以多进行“1分钟训练”。

冈田昭人在《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中讲解了1分钟训练法。

1分钟训练法,其实就是随机选择一个关键词作为话题,进行30秒钟思考时间,然后对该话题进行1分钟的自由发言。发言时间必须是1分钟,既不能够超过,也不能够减少到50秒。

但这个练习的好处在于,能够锻炼我们快速思考的能力,从一个随机的话题当中整理思路,确定自己一会儿要说什么,然后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的表达出来。

2、演讲中:转移注意力

恐惧无法被消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减轻演讲恐惧。

(1)专注于讲

刚开始上台时我们会紧张,一般会在五六分钟后,才放松一些。

万事开头难,我们最应该担心的不是恐惧,而是如何开场。

你可以用提个问题、讲个故事、展示 一幅图片.....的方式来调节紧张的气氛。

除此之外,《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中提出,在演讲中能用讲段子的形式来调节现场氛围,可以提高个人表现力。

幽默能让你表达能力升级成人格魅力的秘密武器。

但幽默,需要掌握度,既不能够哗众取宠,也不能够冒犯或是歧视他人。

在你讲话时,可以用一两个适合的段子作为开头或是结尾。

比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国会给她树立铜像时,她说:“我原以为要建立铁质雕像,听说是铜像后松了一口气,铜像很好,不会生锈。”

这种就用一个小小的段子使原本严肃的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成为“段子手”,就和写作文一样,需要多去积累素材,平时在看综艺节目、戏剧和脱口秀时,可以收集一些幽默的段子,在进行1分钟训练时,可以主动去使用。

一般开场顺利的话,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加,专注在演讲中,恐惧会慢慢消失。

(2)专注于演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第一印象中,55%来自肢体语言,37%来自声音,8%来自说话的内容。所以,说话内容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有决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在演讲时,密切注意自己的神态举止,主要分为四点:

① 眼神

除了保持微笑之外,还要与提问者和听众保持稳定的目光接触,眼神不要游移不定。

② 手势

演讲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双手是否自然放松,千万不要两手紧握,紧握的双手不仅显得紧张,还会加剧你在演讲时候的慌乱;

想要表现出稳定和从容,我们的手势可以是:两手指尖合起来,形成一种“教堂尖塔”的手势,这是心里有谱的表现。

最好能根据演讲的内容,合理运用一些手势动作,这里就需要模仿和练习了——找到你满意的学习对象,观察他们的手势语言运用,先自己对着镜子,然后对着熟人练习,良好的肢体语言让你看上去洒脱而自信。

③ 发音

想让演讲生动,你的发音也很重要,包括你的音量、音色以及音调。

演讲最忌讳从头到尾使用一种语调,不分轻重缓急;语调的起伏不仅能使演讲更生动,而且还能传达演讲者丰富的感情信息。

如果总是用一种平板的语调,会显得无精打采,听众也会很快产生疲倦厌烦的心理。

一般来说,演讲中常用的语调有三种:

一是上扬调。声音由低而高,用来表示惊讶、反问、号召、鼓动或意犹未尽等,以此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是下降调。声音由高至低渐次下降,一般用来表示自然、肯定、祈使和话语结束等。三是平直调。

声音从头到尾比较平稳,变化不大,用来叙述、说明、解释,表达庄重、严肃、悲痛等情绪。

语调运用时必须投入真情实感,否则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会适得其反。

④ 语速

演讲中,语速与停顿的把控也是一项基本功。

通常演讲的语速是每分钟发出两百个左右的音节,这样才能保证大家听清楚你演讲的内容。

此外,语速的快慢对于表情达意也十分重要:凡是兴奋、激动时,语速加快;而沉思、平静时,语速就变慢。

哪些辅助措施会让你的演讲更加生动呢?如果演讲现场有投影等类似的装置,PPT演示稿件、专业的数据表格或是演讲思路的思维导图,这些都应提前做好准备。

它们是很实用的小工具,一方面会让你在演讲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另一方面也会给听众最直观的感受,会大大地提升你的专业度。

4、最后小结

对演讲的恐惧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在公开场合下我们会逃避演讲的机会,这样也就错过了锻炼自己,提升和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人生留下了很多遗憾。

演讲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获得所有人的认可,而是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机会。

想要克服演讲恐惧,获得演讲技巧,通过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断地练习,持续地精进自我,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在舞台上发光的人。

更多干货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我们这届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