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近日,银保监会起草了《关于保险公司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在业内征求意见。我们结合十三五期间的政策导向 以及 国际上代理人发展趋势,形成一个简要报告,供各位学习参考。


先说一下观点:

1、这个制度对寿险代理人暂时不是很实用,还是探索为主。盲目的推动,可能会产生渠道冲突,不一定会有好效果。

2、中国的独立个人代理人是专属代理人,不是独立代理人(代理多家产品)

3、目前财产险由于高频、刚需、价格透明更适合专属代理人/门店模式

4、寿险的专属代理人只是过渡阶段,下一阶段会是独立化,中国很可能跨过专属代理人,过渡到真正的独立代理人/经纪人,当然核心还看监管引导

5、寿险的网电销一体化、兼职代理人,也适合专属代理人模式


具体报告如下:要详细资料,关注公众号,加老刘微信。

目录:

第一章、监管政策变迁

第二章、海外市场借鉴

第三章、国内市场难点及发展思考



第一章、监管政策变迁

  • 独立代理人是保险十三五规划中介市场发展目标之一,以探索为主
  • “中国式独立代理人”其实是专属代理人,不能与中介机构签约,也不能代理多家产品。2018-2020经历多次征求意见,监管约束在放宽
  • 目前产险试点已经有突破,寿险刚起步


第二章、海外市场借鉴

  •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专属化处于过渡阶段
  • 日本代理人经历从“人海”向“专属化/专业化”的演进过程;90年代门店快速发展。2018年门店10万家,其中法人门店3万家,个人门店7万家;代理人23万,门店人员100万(1:5);占保费20%;日本代理门店主要销售简单产品,其中“来店型”以销售复杂产品为主(客户有自主购买意识之后,喜欢去门店)
  • 美国寿险渠道发展分为员工制、专属代理人、独立代理人、多元化均衡化,四个阶段;美国的专属代理人更像中国的员工制代理人,独立代理人更像保险中介;目前美国只有产险的个人业务以专属代理人为主,寿险和产险的ToB业务均以独立代理人渠道为主;随着产品透明可比较,独立代理人更受欢迎,专属代理人的市场份额逐步被独立代理人抢占


海外发展启示

  1. 人海模式向专业化销售模式转型是必然规律,专属代理人模式是向专业化销售转型的路径之一
  2. 日本和美国专属代理人模式不同;中国的独立个人代理人更像日本专属代理人
  3. 美国专属代理人模式是过渡,随着产品透明化,过渡到独立代理人/经纪人阶段
  4. 门店模式不仅是利益分配问题,更需要后台支撑
  5. 中国的线上化普及,很可能跨过线下门店,大量转移到线上门店
  6. 专属代理人在中国很可能是短暂过渡,向真正的独立代理人或者经纪人方向发展


第三章、国内市场难点和发展思考


寿险专属代理人推动可能遇到以下三类难点:

  1. 对现有团队冲击
  2. 管理和服务能力缺失
  3. 模式不成熟,活不下去


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

  1. 减少冲突
  2. 降低销售难度
  3. 降低管理难度


专属代理人模式更适合哪些场景:

  1. 新公司。没有历史包袱的,但是需要大量投入,存在风险
  2. 产、寿险相互代理的公司(比如集团公司或者战略合作公司)。产寿险可以共享销售,以产险代理人、个人产品切入,再协同寿险资源。但是这种模式做不大。
  3. 创新渠道。比如SAT模式、兼职代理人模式。(个人比较看好这种模式)
  4. 传统团队中,部分销售高手。反正也不愿意增员,干脆支持转型(也面临很多冲突)


关注公众号,给您更多战略干货

superliu110 ,分享本文,领取pdf

欢迎继续关注,未来还会讨论的话题:

  • 中小寿险公司如何破局
  • 保险公司+中介公司+科技公司如何协同发展
  • 如何提高保险公司估值
  • 发展线上代理人如何提高寿险公司效能
  • 新时代银保如何做才能上车
  • 寿险商业模式重构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