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分层次布置数学作业
课堂教学之外,有计划,有目的布置一些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
其次,布置作业要掌握好度。这里的度包括量度及难度。教师布置作业应力求做到难易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避免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另外,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第一层次的学生人数不会太多,简单的作业可以不用做,适量的培优题可以有另外一本作业本,至于讲解应该是小组进行,可以作为竞赛辅导的性质;二是中档生的作业也就是一般情况下的作业;三是学困生的作业,可以是同样一本作业让他们只做一小部分,一些提高题或拓展题他们就不用做了,当然讲解的时候应该把题目补完整。分层后的作业讲解与辅导,更应该重点突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但一定要把人数最多的层次照顾好,然后再重点选择一个时期的工作、检查对象。还要发挥层次的对比与互助关系,好的层次带动差一点的层次。那样就能很好的提高效率而减轻老师的负担了。
总之,针对数学的特点,仅仅靠课堂45分钟想让学生掌握数学是十分困难的,只有在课外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学生才能十分熟练地运用数学。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多角度入手,使数学作业布置更为合理,切实有效地起到复习巩固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如何分层次有效布置作业
分层次有效布置作业的方法如下:
丰富作业类型,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谓之语文素养?即: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作业做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设计时更应该着眼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涉及到“听、说、读、写”各个层面的练习,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从以下几类着手:
1、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的作业。
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相当不错的自学能力,课前让学生从“初读课文”和摘录“好词、好句、形近字、多音字、小问号、资料袋”两个方面入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其所能对课文进行预习,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更有利用学生发挥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布置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根据课时目标把握课时目标,布置作业紧紧围绕目标。
3、布置口头识记的作业。
如: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二会字的识记等。
4、布置观察、收集类作业。
这类作业往往能为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为学生写作准备第一手资料。在教学《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时布置学生提前观察家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体会浓浓的亲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抓住生活细节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5、布置亲子互动类作业。如:
1)推荐书目,鼓励亲子共读,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的同时也解决了课外阅读面广,涉及问题较多,教师不能一一兼顾的问题,提高了阅读效率。
2)布置学生把学到的课文讲给家长听,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发挥的家庭教育一对一因材施教的特长。
3)写心里话读给家长听,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如何有效布置实施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影响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会全心全意地努力学习。 布置家庭作业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手工,一起分角色朗读一篇课文,一起讲故事;和同学一起做手抄报等。甚至放手请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选择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的提高性作业;也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同一题材能表现不同主题,这要看你的笔力,你的写作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