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感到头痛,一是作文教学没有像课本教学一样有章可循;二是作文教学效率极低;三是学生的阅历和素材少表达能力低;四是上面由第三点而产生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首先来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我认为,这项要求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既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文章优劣的能力,又能提高教学中师生的教学效率,从而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指导学生修改时,我认为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知识,给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在让学生修改修改作文前,教师必须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写作知识,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合理等。这样,让学生在感性地品读文章背后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有助于领悟写作的规律。然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以及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和符号。
2、范例启发,习作引路
学生初次修改时,往往出现较多的随意和不合理,甚至感到无从下手。然而写作的技巧大多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我先是找一些不够好的作文,学生很快就能发现错误,并加以修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巧的范例让学生找出优秀的地方,大家一起来鉴赏。示范的作文可以是经过教师批改后的学生优秀作文,也可以是教师的下水作文。选取的范例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一味求深求高求多。慢慢的学生就养成了如何去修改和鉴赏别人的文章。从而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3、有针对性,不面面俱到
作文修改的范围比较广,不应每次都面面俱到,没有针对性的修改容易使学生不知所措,从而产生浮躁的情绪,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文章也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每次修改都应给学生确定本次修改的重点,不能盲目随意。最好能形成一个体系,符合本班级本学期习作教学的计划,由点到面,最终提高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4、激发兴趣,重视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信心是最强的动力。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修改的乐趣,要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每次修改后,教师应在最快的时间内组织评价,可以在同桌、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对待学生的批改,教师应以淘金的的眼光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学生修改的精妙的地方,应用肯定的符号给予表扬,也可以作为范例评讲。教师也可以多介绍一些中外名作家推词敲句的经典故事,组织一些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修改,教师不能听之任之,应重视评价。评价到位及时,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有利于培养兴趣。
5、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每次修改都要有一个目标、一个任务。比如,第一步是看语言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贴得体等;第二步是看结构,要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等;第三步是看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等;第四步是看材料,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等
我相信,只要能长期、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坚持下去,就能在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文的水平。


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


余映潮老师:先回答刘老师的提问。  可以这样试一下:  首先,我们要关注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我认为,综合性学习中的这些作文教学点并没有关照到对学生文技法训练,但它们起到了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开阔学生观察视野和增加学生知识的作用。  其次,我们要根据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的内容,提炼出初中三年中学生所一定要接受的文体文类写作训练。比如记叙文,初中学生是一定要接受叙事性文章、写人的文章、游记类文章、写景类文章和咏物抒情类文章的写作训练的。  然后我们还要根据初中生书面表达的需要和中考应试的需要,提炼出若干种适合于初中生学用的文章表达模式。  如果我们能将课文中开阔学生视野的作文教学点、我们提炼出来的初中生所一定要经受的文体文类训练点和文章模式训练点这三者有机地编织起来,形成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和网络,那就可能真正是用好的系统训练的方法对初中学生进行三年的训练。  只是目前基本上没有人这样去做。  现在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只能是根据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肯定只是半边户。  另外,刘老师还问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升格训练的问题,我想这是要做很多潜移默化的工作才能达到有一定效果的,那就是指导学生多多地阅读千字美文。单纯的课堂作文升格训练一是没有时间做,二是也不可能篇篇做。  问题二:我也任教初三,这个问题我希望得到余老师的指导。余老师辛苦了!  余映潮老师:再回答苏老师的提问。  中考作文训练的过程设计。历来是难题。  这里介绍一个比较简单但也要求做得比较细腻的教学过程。  即:20个作文题复习法。  要求:  细细研究本地多年以来的中考作文命题,再来设计20个作文题。  1)这20个题的设计,要求涵盖考生中考作文应试的各个基本的生活侧面,要求涵盖中考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体的写作(一定要以记叙文为主),要求涵盖中考作文的各种题型(其中包含各种导语形式)。  2)这20个文题,有机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10个题,为必做的大作文题,教师要进行细腻的写作技法指导,在整个中考复习期间指导写成10篇文章,并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这10个文题中,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偏怪难的题,一定要有一个写烂了的平俗题。  3)另外一部分10个题,指导学生构思出作文提纲并进行反复修改。拟提纲的训练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上,即指导、要求任何考生在考场上都必须写完自己的作文。


三、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精品


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篇好作文不是一下子写成的,而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成功的。有些同学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方面重视不够,直接影响着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学会修改好自己的作文。
  一、先把两种修改分清楚 有人说:“我们修改了,老师干什么?”这是对两种修改缺乏了解。 一篇作文,自己写完结尾段,接下去认真修改一番,这是一回事。交卷后,老师从《大纲》出发,根据作文的要求,进行批阅和修改,那又是一回事。后者,老师怎样批改学生的作文,是属于“怎么教”的范畴,这里我们不讨论;前者,学生写完怎样进行修改,是属于“怎么学”的范畴,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正题。 两次修改,不仅学生作文是这样,我们成年人也不例外。就说我吧,给《作文报》写一篇文章,给出版社写一部书稿,写完了,立即寄出去吗?可不敢那样做!一定要从头至尾认真修改一番。古人写诗的要求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的锤炼,不知修改多少遍。我们作文,更得认真把住“修改关”才是。稿子寄出去,编辑人员还得再一次进行修改,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
  二、修改,是一次作文的最后环节 一次作文的完成,往往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审题,领会好命题的要求。二是选材与确定中心,决定这次作文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三是列提纲,把要写的内容理清脉络。四是写,一气呵成。五是修改,自己满意了再交卷。 有的同学不明白这个理,写完最后一段,立即交卷。那不是自己砍掉一个环节吗?凡是这样做的,我敢说,不会得到太好成绩。往往是那些好学生,写完了,总是在那里反复推敲,一改再改,从不急于交卷。他们深知,作文可不是赛跑。
  三、“修改”的想法,贯串作文全过程 修改,从作文一开始,脑子里就得有这一条。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修改”的具体步骤,从审题到完稿,有三步必须抓住:
  1.审题后,就开始选材了。选材的过程,“修改”在脑子里就开始了。例如,题目为“我家附近一棵树”。写哪棵呢?开始,小钊想写院里那棵高大的古槐。后来,他觉得这棵古槐虽然很高大,可是写它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呢?自己拿不准。于是,他又想到大门口外路边新栽的小松树。“别看这棵松树才一人多高,它是我们小队同伴们去年春天亲手栽的。我们经常给它浇水,护理它茁壮成长……”写它,能突出在阳光下快快长大的中心思想。这不就是修改吗?这一步的修改,尽管别人看不到,但自己心里知道是有这回事的。有了这一改,写了小松树,小钊获得了好成绩。
   2.修改提纲。有一次,我指导同学们写“街头的早晨”。小棕列好提纲,拿过来请我提意见。
  中心部分:
A. 小广场上,许多老人在练剑。
B. 早点铺前人真多。
C. 成千上万的叔叔阿姨骑着自行车,奔向工作岗位。
  我看了,觉得“早点铺”这小段没有多大必要。A段写老人练剑,C段写成年人骑车上班,中间B段该写写学生们。他听取了我的意见,删去“早点铺”,增换上“一些中学生在街心花园甬道上读外语”,这就更好了。这样做,在动笔前把提纲修改好,作文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3.写后修改。无论你在选材时、拟提纲时是不是修改过,到全文写完,还必须进行修改。平时我们习惯说的“修改”,正是指这一步。这是作文修改的最后把关时刻。这一步,要讨论的内容相当多,我们将在下一期讲述。 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下) 文章写完后的修改,我们习惯上称为“小改”和“大改”。
  一、怎样进行“小改”
  1.小改的步骤。作文写完后,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读两遍。第一遍,边读边改,把那些错别字、用错的标点和有毛病的句子,都一一改正过来。第二遍,修改后,边读边听,边听边想,看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处,再修改一下。这里的读,是朗读。这一点是必须强调的。即使在考场上,也要默读。
  2. 小改的范畴。小改,从规模上讲,就是保持原稿纸卷面,只是修改字、词、句、标点。这样的修改,可以在稿纸的空行中进行。
   3. 修改的符号。有的同学不注意修改的通用格式,乱涂乱改,这当然不好。掌握了通用的修改符号,别人才能看得懂。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里用了三种修改符号:①表示把那几个字删掉;②改错别字和错标点;③增加丢落的字。这里是最常用的修改符号。语文课本的“基础训练”中讲了这些内容,大家可参考。
  二、怎样进行”大改” 大改,也叫重点修改,多是在老师批改后进行的。根据老师的意见,适当地在某一处作重点修改,全文质量即可见明显提高。善于领会老师的指点,勤于进行大改的同学,作文能力会进步得很快。需要大改的作文,只在原稿上改动不行了,应当或剪,或贴,或加在后面加以注明。 大改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增加一个段落。有的同学写作文时思路展不开,文章内容就显得单薄,没分量。记得有个同学写《难忘的一天》,提纲是这样的: 开头:阴历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举行了赏灯中队会。
  中间部分:
A. 中队长讲话后,大家开始放鞭炮。
B. “点灯啦!”每个人提着一只自制的灯笼,在大操场上玩儿起来。
  结尾:啊,这一辈子我也忘不了今天的欢乐! 应该说,这篇作文,选材、立意都不错。但中间只有两个小段,只写了同学们放花炮、玩儿灯笼。全文只写四百多字,内容弱了,气氛不浓。修改时,中间增加一个小段,写老师们放起了两只孔明灯。有了这一小段,表达出师生共同欢乐,全文内容充实多了。看,和前面讲的小改比,这不就是大改了吗?
  2. 压缩篇幅,删繁就简。初学作文,往往抓不住表达的重点。还是以写“赏灯晚会”为例吧。过农历正月十五,理当把观察与描写的重点放在“灯上”。可是,有的同学写“放花、放炮”时,收不住笔了,写了一大段彩花的艳丽和鞭炮的情趣,这就影响了赏灯的内容。修改时就要对这一段落进行压缩。
   3.重写某个段落。有的段落本应写具体情节,可笔没有落到实处。修改时可以重写这一段落。 总的来说,前面讲的小改是每次作文必须使用的。大改要看情况而定,请大家在实践中多用心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