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
如何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必须进行“销售额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经营单元的设定不仅仅是成本,还有生产量和附加值。我们不仅需要进行成本管理,还要尽可能将成本降低,实现“销售额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我们将每一道工序的支出降到最低,将销售额提到最高。在追求经费最小化的过程中,若是组织过于庞大,只会算出一笔糊涂账,搞不清楚哪个地方支出了经费。因此,采取更为细致的经营单元核算管理法,是将大的企业划分成小的经营单元,并由这些单元进行购销核算。
经营单元核算表不仅包括了各个单位的收支情况,还能计算出该差额的附加值,该附加值除以总的劳动时间就可以得出每小时的附加价值。这样一来,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属单元每个小时生产了多少附加值。实施单位核算,大家可以实时掌握生产变化,每个单元的销售目标、生产定额、经费等进展情况,及时实施应对措施。有了这套经营管理体系,即使市场价格不稳,也能立刻反映在经营单元的购销价格上,使我们及时调整应对市场变化。
二、请问如何让利润最大化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包括在总成本中,这里讲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如果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厂商不亏不赚,只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厂商便要发生亏损。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发生亏损,这时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就不会增加产量而会减少产量。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极大值。所以MR=MC成为利润极大化的条件,这一利润极大化条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市场结构。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包括在总成本中,这里讲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如果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厂商不亏不赚,只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厂商便要发生亏损。
企业是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在经营的种种环境中,经营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利润。为了维持企业经营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而保持适宜的利润,这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有三大理由:1、对企业的努力给予补偿;2、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危险给予保障;3、对未来的发展和更新做出准备。所以,确保利润,对企业的生存来说,是绝对必要的条件。
利润最大化原则推导
对MR=MC这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可用数学推导加以证明:
设π为利润,Q为厂商产量,TR为厂商总收益,TC为厂商总成本,则
π(Q) = TR(Q) ? TC(Q)
利润极大化的必要条件是π对Q的一阶导数为零。
而TR对Q的一阶导数就是边际收益MR,同样,就是边际成本MC。所以,当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极大。
三、国际经济学中如何达到利润最大化
1、MR=MC是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条件,即使这点是亏损情况也是最小亏损。这一结论是很清楚的,不用多作解释。需要注意的是最小亏损并不代表亏损很小,它有可能很大。
2、后面在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短期生产时,已经明确指出了它的前提条件是MR=SMC,在这种情况下,书中分析了三种情况:AR>AC,企业有正的利润,应该生产;AR=AC的位置是止损点,当AC>AR>AVC,此时企业亏损,但是继续生产可以弥补部分AFC,应该继续生产;AVC=AR的位置是停业点或者关门点。当AVC>AR时,企业不仅亏损,而且连收益连可变成本都不能弥补,所以要放弃生产。
3、正如以上所述,当MR=MC时,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即使这点是亏损情况也是最小亏损,但是最小亏损并不一定亏损很小。书中的第一种情况是正利润,此时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第二种情况是亏损,企业达到亏损最小化,但这个最小亏损确实比较小,企业继续生产可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所以生产是有利的;第三种情况也是亏损最小化,但是这个最小亏损却是比较大了,收益连可变成本部分都无法弥补,生产越多亏损越大,所以应该果断放弃生产。
PS:MR=MC的最小亏损点与后面的三种情况是不矛盾的,后面三种情况是在企业已经达到最优化的情况下的生产抉择。你好好读一读书中(你用的是高鸿业的吧)关于这一段的论述,相当清晰,不明白的多看几遍,其义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