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目视化管理工具

看一眼,就一眼,做一个明白人

“没事拍马屁,有事PPT”,为什么级别往上走,领导们似乎都喜欢喝着茶,盯着电脑,瞅着PPT ?

坦白,

老板们很忙,还有就是,PPT沟通效率高,信息量大,还能作为成文信息进行保留以及供后续参考借鉴。那么,此次分享的是管理小工具-可视化,英文就Visual management ,你应该听过,但我敢肯定一定没人跟你认真的讲过。

可视化是以5S 为基础,标准化作为展示,在现场建立标准和异常提醒,能够快速地接收信息并作出反馈。

那么明明是精益工具怎么到这里来了就成了沟通工具?

通常在人际交往沟通过程中,我们交流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谁来?多少?那个地方?,5W1H"而实际受众给出的反馈多是,

你在梦游吗?又走神了。

刚才你说了什么,我不记得了?

你说的这个重要吗?

难道不是这个意思,你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这也就导致我们沟通起来无比的难受,那么据统计,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中,发力全靠吼,也就是我们“沟通交流”过程中“说的”所占65%左右,笔记记录占20%-33%左右,而实际我们看到或者自己花时间动手的占3%-5%左右。

那么都到这里了,就别问我哪里来的统计,谁告诉你的?

我只能说既然没写这些就说明了不重要,不重要也就不要再为难人家,人家也只是个年龄稍微大了点的宝,内容也是我看过的文章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内容。

但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如图,理解并熟记的内容,10%是来自别人说过的话,20%是通过自己读取的信息,80是来自人们自己看到的或者实践得到内容,所以中间的信息差只通过沟通是很难得到有效的传达了。

那么目视化的核心归纳也就三点;

1.视觉化管理;

2.结果为导向;

3.自我导航;

当我说恐龙的时候,你脑海里面是不是已经有了恐龙的轮廓,

1.当我们画出来的时候,别人能看得懂你是画了个恐龙,那也就是满足了可视的要求。

2.那么结果为导向,又是该如何去理解?


如果红线就是我们的底线或者边界线,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结果数据都在运行的区间之内,也就是结果为导向了。

3.自我导航,通过图形指示,该去哪里,该做什么,起着引导的作用。

以上就是目视化的内容,合理的利用减少沟通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让我们都做个看一眼,就秒懂的明白人。

谢谢冬天里送温暖的人,噢,深圳没有冬天,但我仍谢谢你们!

你都看到结尾了,那我再再多说一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不如表,表不如图,图不如动画+PPT”!

从公众号复制过来,和谐了,原文关注

公众号:WXF167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