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网上视频,说的是一家民营股份制医院在营销会议用的PPT方案中有“怎么让病人长期留下来”,“怎么让病人给我们排队交钱”这样两个题目,网上曝出后当地卫生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后来医院方解释说这方案是年轻人做的,用词不当造成误解,其实质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让病人有家的感觉,让患者再有病还来这里。这解释能让人信服吗?

网民留言那是非常热烈,“有些行业就不能允许资本进入”、“这家医院够直接,把目的说出来了”、“有些医院只做不说”等等。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是为患者解除疾患和病痛的地方,从古代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职业,所以赋名曰:“白衣天使”。这使我想起一部电视剧,名字忘了。讲的是一个治疗骨伤的世家,不收钱,在门外放个大笸罗,患者治好后自己放东西,有什么就放什么,也可以是谷物、蔬菜瓜果,或家里可用的物件,不给东西也可以治病。古代中医讲究开方也要照顾病人的经济情况,没钱就用便宜些的常用药。所以在中国人眼里行医之人必先有德后有才,早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观念,而今天让人看到的赤裸裸的直奔挣钱或更难听一点,就是恨不得从你腰包掏空你才能放过你的架势,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用流行的网络用语:吓着宝宝了。

在这种盈利为目的医院出现生命垂危的病人没钱也不给治的现象那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国家出台政策,降低医院进药成本、降低医药进口税费都是想法降低百姓的治病费用,这医院投资人的想法却是反着个儿的。

期待官方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