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既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且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何乐不为呢?因此,我们学校本学年开展了“学会欣赏与修改——有利于习作评论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现在就如何指导学生欣赏与修改习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传统的作文教学之所以会形成“学生写、教师改”的单一局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教师总是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完全由教师独自“经营”。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学生作文本发下去后看也不看就塞进书包,即使有看也只是看看评价等级。有的还养成了写作过程中把不会写的字空在那边或写错别字让老师修改,而不去主动查字典完成。这样老师的辛苦就徒劳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教师引导,指导方法 在培养学生欣赏与修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学”“仿”“放”的方法。 (一)所谓“学”就是学习老师是如何评改作文的。为了让学生学习评改方法,第一篇习作我批改得特别详细。好词我统一用△标出,佳句我统一用~画出,而且旁边一定要写出好的理由。总评要针对每次的习作要求以肯定学生习作闪光点为主,用真诚的赏识评价语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然后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阅读老师的批改。最后总结出欣赏与修改的方法:一读(读懂习作内容)、二找(找出好词佳句,写出欣赏理由)、三思(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想想有哪些不够的地方)、四评(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同学的习作)、五改(用相应的修改符号删、换、补、调,使文章更美)。 (二)所谓“仿”就是根据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模仿,这一阶段大概要指导两到三篇习作,“仿”分为如下步骤: 1、佳作共赏 佳作共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遣词造句的水平。这也是学生修改文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评改习作前先找一篇与本次习作相关的佳作,引领学生共同赏析。我的做法是: 首先初读佳作,大致了解内容。其次再读佳作,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如写人:(1)写什么人?(2)写他(她)什么特点?(3)列举的事例是否典型?真实?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事例吗?列举的事例是否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最后品读佳作,找出闪光点。如写人的:1、人物外貌描写有何特色?2、选择的事例是否新颖?是否有说服力? 3、叙述时,若写的两件事,是怎样注意事与事之间的衔接的。4、反映人物的特点时是怎样用人物自身的言行来为人物特点说话的。5、开头、结尾是怎样相互照应的等等。 2、自读自评 这一环节,首先根据习作要求,概括出自评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难忘的“第一次”》,自评要求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有真情实感,书写规范、整洁。然后根据自评要求自由朗读习作,最后在题目右边写上评价等级,并把自我评价语写在习作后面。(要写出自评两字) 3、互评互改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大多数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根据这一理念,在学生完成自评后,我让他们交换评改。实践证明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一定要明确互评要求,互评要求一般是: ①、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用~~画出,好词用△标出,并在旁边写出理由。 ②、圈出文中的错别字,错用标点的地方,用笔划出。 ③、发现有语病的句子作上标记,并加以改正。 ④、对语句特色、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⑤、参照自评等级,在题目右边标上你的建议等级,在自评后面写上你的评语。(要写明互评) 这一环节还要注意的是学生好、中、差要搭配好,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在参与修改中受到影响,得到提高。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水平。 通过互评互改,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作文中要注意的问题,取长补短,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共同提高作文水平和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素质。 4、老师评改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批阅永远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老师永远是评改作文的主导者。在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后,我会把学生的作文本收起来,进行认真的批阅。此时的评阅,我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更高要求评价学生的作文;二是判断另一学生给这篇文章的评价是否恰当。 5、自我再改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经过以上多个环节的修改后,最后还得需要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斟酌,修改成一篇优秀的文章。


二、如何指导孩子修改作文


一、明确修改目的
不少学生作文,从不检查修改,漏字、漏句现象百出,甚至连符
号都没有就交给老师。老师呢,在作文本上画呀,写呀,把作文批的大红一片,费尽苦心,结果本子一发下来,学生一看分数,万事大吉;教师千辛万苦,付诸东流。实际上,通过课下与学生聊天、交流得知,大部分学生赞成“老师找出错误让我自己改”,还有部分学生希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之间互批互改”。可见,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包批包改学生的作文,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还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权利,从而也培养学生平时写好作文,仔细检查、修改的好习惯。
二、提供示范,教给方法
学生初学修改作文,必须有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在明确了修改目
标后,我把学生的作文预先抄在小黑板上,把评改的规范化语言符号教给学生,如:删、改、调、换,进行修改示范,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的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使他们在今后的自己修改和互相批改时有章可循。刚学修改时,不能操之过急,可让学生先
2/5页

试着修改老师已注上修改符号的自己的作文,反复练习后,慢慢地对这些符号熟悉了,再学着使用修改符号试着给自己或同学修改一些字、词、标点方面的毛病,随着年级增高,逐步提高要求。
三、交给学生修改的步骤 修改作文从篇、句、字词、标点四个方面入手
1、篇的修改。即通读全文,看看是否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立
意是否准确、新颖。布局谋篇是否有条理。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读了文章后,你认为作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文章有无真情实感?文章是否有中心、有重点?内容是否具体?教师要有意识地再班上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鼓励学生在班上大胆评议,教师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融批改讲评为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2、句子的修改。句子是构成段的材料,在修改时要求对意思模
糊,语义不连贯、不完整、东拉西扯的句子,该删的要删,该添的要添,该调的要调,该补的要补。改好后要读,读好后要改,反复修改,才能出好文章。
3、字词的修改。指导学生反复研究,寻找错别字。往往有的同
学在写作中一不小心就出现错字、别字,仔细阅读后就会发现,同时提醒他们注意文章是否有用词不当的地方。学生经过斟酌词句不但能疏通句段,准确用词,看出错别字,也增加了词汇。
4、标点的修改。标点的修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学生逗
号、句号不分,有的一逗到底,有的写了上双引号忘了下双引号,甚
3/5页

至忘了加标点;标点形状不规范,位置没有写对等毛病很多,通过反复读、体会,促使学生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四、评改形式多样化
1、师生互动,因材施教。
学生习作本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很大。因此,我们就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关标准。差生的基本标准是: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写真事,写真人,文章表达基本清楚。中等生的标准是:在差生基础上,要求语言表达清楚。优等生的标准是:要求语言表达清楚具体,写真人、抒真情,并有创意的表达。从而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2、分组生生互动,取长补短。
构建学生自主评价作文的模式,即:确定评比要求—自主评批作文—生生修改提高。评价依据为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一般要求即字词标点是否正确,是每一篇习作的基本要求。特殊要求根据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用文等不同类型文体确立,主要是语言的表达是否流畅、准确生动,是否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根据评批的要求给他人评批。然后互相交流,说说优点,谈谈建议,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修改完善。生生互动中,学生学会了鉴赏,取长补短,培养了作文评改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
3、朗读品赏,自改训练。
推荐朗读、品赏好的章节,充分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在完成以上的修改后,可安排学生放声朗读自己的作文,从中发现不足,


三、如何指导初中生互评互改作文


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写作文就是学生害怕的事情,同时评阅作 文也是老师最繁重和头痛的工作。但是它们又分别是学生和老师不得不做的事。与其这样疲于奔命的按部就班地做,还不如在这夹缝中为学生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出口。曾经想起了陕西省教科所吴积军老师说过:“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要学会偷懒,要巧偷懒。于是我决定先从评阅作文的环节入手,我从四年前2010届的学生开始尝试着让学生参与到评阅作文当中的,本学年,我和同事一起进行了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的课题研究,更是在作文评改上做了大胆的实践。下面我把这四年的尝试做一个总结,具体如下:
1、次数:一学期2—3次。
2、方式:班内交换互评和班与班交换互评。班内互评的具体做法先把四个座位大组的作文相互交换,然后前后两排每四人一个评阅小组,语文基础好的和差的搭配。班班互评只是把我所带的两个班的作文互换,小组划分的原则一样。
3、标准:﹙1﹚标出错别字。﹙2﹚画出不通顺的句子。﹙3﹚上下句是否连贯。﹙4﹚叙事是否完整。﹙5﹚是否有点明中心的句子。
4、要求:根据小组学生语文底子的高低分发三到四本作文,每一个小组中选一个朗读能力好的学生将作文读一遍,其他组员听,然后大家说出评价。组内再推举一名字写得好的同学把大家的评语用红笔写在该作文的后面,评语分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完成后签上该组员的名字。收上来后老师给该作文和评语分别打分,再做一次全班总结。
5、时间:早自习或午自习三十分钟。
经过了四年的尝试,也有一些小小的收获和感悟。
首先,在学生方面,他们写作文不是写完了事,也不是为完成任务被动而写,更不是被老师评判的客体,他们既是写作的主体,又是评判的主体。评阅别人的作文,自己的作文又被别人评,既怕自己的作文写不好被别人笑话,又怕评不了别人的作文不好意思,带着这样的心理,学生平时既要为写好作文做准备,也要为能给别人的作文提意见而做准备。尤其是班班互评,为了维护自尊和班级荣誉,他们在写作文和评改时都很慎重。改变了学生的态度,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写作文方面他们要写好的愿望更强烈了。同时看别人的作文时,别人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自己都知道了,也可以和自己的作文作对比,以便以后借鉴别人的长处,避免自己的不足。这又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其次,在老师方面,按学校要求带两个班语文一学期要阅6篇作文,如果学生自评三篇的话,我两个班的学生接近130,一学期就少阅380多篇作文,这既是体力方面的解放,更是心理方面的减负。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的其他方面,也获得了一点小轻松。也给沉重而烦恼的作文教学带来一丝改变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