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微头条#如何看待研究生课程主要由学生做PPT进行课程展示?当今中国大学教学怪事不少,其中就包括研究生课程由学生主导完成,老师却在陪读的现象。而且越是层次越差的学校,老师越喜欢这种方式。我的几个研究生,平时看文献、写论文的时间都没有,不是做PPT就是在做PPT的路上,到头来莫说科研能力,就是基本的文档处理能力都没提高多少。那么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这种授课模式也是源自西方,其本意是专题性质的seminar。应该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就某一个专业话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索研讨,本来就是研究生培养的题中之义。这种方式需要学生课下投入大量的时间查文献、相互讨论,对于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有帮助的。但是个人认为,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带有研究探索性质的专题课,比如本人就上过“中国宏观经济学”专题。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这种课程,学生主导讲课PPT的时间也要控制在50%以内。

【2】不少老师把原本知识性的课程也搞成学生主导,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老师确实能力不行,二就是这个老师基本的授课态度有问题。学生前面讲,后面老师干其他事,既没有点评,也没有指导,纯粹打发时间。

【3】这种现象的盛行还与部分高校的圈子文化不无关系。在很多学校,研究生的课程工作量是按本科生的双倍计算的。同样一节50分钟的课,研究生的相当于两个本科生标准课时。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学校的研究生课程,数十年如一日就是一个老师在上,外人想插手基本没有机会。但实际上研究生的培养目的决定了,哪怕是基础类课程,最好也是几个老师合带,以展现更多样性的效果。

一家之言,欢迎批判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