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搞载人航天,这不是啥秘密,他们甚至连飞船名字都想好了,叫“加甘扬”,翻译过来就是“天舟”的意思,怎么都感觉有点碰瓷咱们“天舟”货运飞船的意思。而印度的载人航天也处处以追赶咱们为目标,比如在1999年中国神舟一号无人飞船、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之后,印度也制定计划,声称预计要在2016年首次发射自己的载人飞船。

印度天舟飞船设想图

现在,中国的神舟十三都已经在太空几个月了,说好的印度“天舟”第一次载人发射却一推再推,目前最新的计划是2023年进行首次无人发射,2025年进行首次载人发射。与此同时,他们还隆重推出了自己的空间站计划,预计从2030年,也就是首次载人发射的5年后开始建造,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远处是印度空间站模型,进入是飞船返回舱模型

要说这些年来,印度航天部门在载人飞船领域一点进步也没有,也不对,至少他们画了不少PPT,比如就在最近,印度航天部门又画出了一个新PPT,展示了“天舟”飞船的发射和返回全过程。

又画出新的PPT了

从这张PPT中,能解读出印度“天舟”飞船的许多新信息,比如它采用奇怪的T形太阳翼,这非常少见,难道是两个太阳翼发电量不够,非要在一边多加出两块?另外,自印度“天舟”飞船PPT推出以来,它的太阳翼几乎每次都不同,有的时候是一字形,有时是T字形,有时候则又是X字形。而太阳翼的安装位置,有时候在推进舱最底部,有时候在返回舱底部,甚至连推进舱的喷口布置,也不尽相同,这PPT画得,也太随意了。

X型太阳翼

一字形太阳翼,位置在推进舱底部

这个位置又在返回舱底部了,尾喷管也不一样

至于印度在载人飞船领域取得的实际进步,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在2007年1月10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首次进行了太空舱返回实验(SCRE),从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飞行器在环绕地球轨道运行12天后成功重返大气层,并于同年1月22日溅落孟加拉湾,这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印度已经掌握了太空再入技术和太空舱需具备的耐热材料的能力。

这就是个返回式卫星

看到这些词汇,别以为有多高级,其实就是我们在上个世纪70年代掌握的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这是印度第一个返回式太空飞行器。不能不说,印度的胆子是真大,连返回式卫星都没搞,就敢提载人航天计划。

印度连空天飞机模型都造出来了

而在2014年12月18日,印度又成功进行首次无人太空舱飞行试验,顺利将一个约3吨重的飞船返回舱送上天并成功溅落海面。不过,从返回舱毫无烧蚀痕迹的表现来看,这应该是一次几十公里高度的飞行试验,并没有进入近地轨道,不用重返大气层,所以返回舱根本没有烧黑,其总体技术水平可能还不如贝索斯今年发射成功3次的蓝色起源亚轨道太空旅游返回舱。

这个所谓的飞船返回舱一点都没烧黑

换个角度看下

捞起来看下

在测试返回技术等“硬件”的同时,印度也没忘记搞“软件”建设。2009年春季,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就建成了首个全尺寸轨道飞行器的比例模型,并交付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的航天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工作。其后他们又正式制定宇航员的标准,并从印度空军中选择大约200名候选人,再以各种评核选出其中4人进行首要任务培训,其中有2人属于后备性质,而这一评选过程在2012年就已经完成了。

surprised

印度女航天员模型,太惊悚了

不过,准备工作开始得这么早,其实都白费,印度真正的航天员直到2020年,也就是8年后才进驻俄罗斯加加林航天训练中心,前不久刚刚完成培训,历时只用了1年,合不合格就只有天知道了。至于首次上太空的印度航天员数量,一会儿说是3人,一会儿又说是4人,据说必须加个女航天员,但是最后又将这名女航天员换成了人偶。

印度航天员在俄罗斯进行训练

而航天员培训十几年,最终还要找俄罗斯,这可以理解,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印度载人航天的减速伞、宇航服、甚至连座椅、舷窗都要从俄罗斯进口。与其这样,印度倒不如花钱直接租一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将3名印度航天员送上天,这个计划,半年内就可以搞定。而且如果钱出得多,还可以将俄罗斯火箭和飞船刷成印度油漆,甚至将火箭和飞船整体运到印度去发射,这样面子和里子都有了,印度航天负责人还可以赚点回扣,不让印度空军独美。

连门和舷窗都要从俄罗斯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