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之而来的护患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新的护患模式要求护士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身心护理,而不再是过去以打针,吃药,输液为主的技能性的护理模式。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意识、树立以病人至上、服务最优、以病人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为了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有效的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不同层次的病人,护理人员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的身心需要。良好的沟通让病人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配合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病人早日康复目的。
一 护患沟通的必要性
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护士与患者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了解,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的满意度就会大打折扣。住院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情绪低落及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有效的沟通可大大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消除顾虑,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断的加深,患者既希望从护患沟通中获得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也希望从护患沟通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有效的护患沟通可大大缓解护患的紧张关系及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
二 护患沟通的前提——信任
信任是个人依赖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个人愿望。信任感的建立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信任感在护患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护患双方产生安全感,使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重视。视病人如亲人,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广泛开展护患沟通,建立一种主动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这种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沟通与交往来实现的。护士在这种新型的护患关系中发挥主导和调整的职能作用。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通过自己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耐心来创造一个有充分信任感的氛围.以高素质,高质量服务于临床.尊重病人,热爱病人,维护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并通过自己扎实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增加病人对自己的信任感,以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 护患沟通的技巧
在护患沟通过程中,必须有效掌握沟通技巧.护士应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服饰整洁,步履轻盈,面带微笑,语言和蔼,因为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使护士在短时间内赢得患者及家属的好感乃至信任,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非常重要,在护理工作中时常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病人.每个病人所患疾病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也有一定的差异,病人患病后的表现千差万别,即使有时患相同疾病的人,患病后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些病人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反应.需要护士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灵活地与此类病人沟通。
1.恰当的语言 当病人带着病痛来到医院后由于对医院的生疏环境不适应,为自己的疾病担忧所以在与患者交流中应尽量使用患者能听得懂的语言,多说普通话少用方言避免用专业术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充分说明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作用,因此要在言语中体现出患者的同情,关怀,体贴的情感和对患者诚恳,信任,尊重的态度,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微笑 微笑在患者眼里是没有副作用的镇定剂,在护患沟通中可以给患者传达出真诚友善的信息。从而使他们在合作时能够更加的轻松。在我们护理工作中必须提倡微笑服务,这样可以使患者心情开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倾听 护理人员要全神贯注的倾听患者的谈话这样有利于对内容的接受理解,也有对患者表示尊重的意思,以获得好感。而且在倾听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谈话要作出反应,点头或微笑等,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话,打断对方的话常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行为,一定要听完患者的话后再讲话。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增进护患关系。
四 护患沟通的方式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理解病人的感受,体谅病人,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权利,对病人所提供的信息保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向护士讲述自己的各种想法和顾虑,护士一定要对病人所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的信息及时做出反映,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病人的问题,满足病人的需要,而且可以使病人感受到关心、温暖和重视,加深护患关系。随时向病人提供健康的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
只要我们能入院时多介绍一句,就可以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操作时多说一句,就可以让病人感到放心;晨间护理多说一句,就可以让病人感到舒心;手术前多解释一句,就可以使病人解除恐惧;手术后多安慰一句,就可以让病人感到亲切;出院时多关心一句,就可以让病人感到温馨。只是多说一句却可以使护患沟通工作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具体。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患者感到住院就像回到了家里。
五 体会
在护患沟通交流过程中,我觉得应该多注重一些细节方面的服务,用心去体会病人的感受,与病人沟通时应尽量做到:爱心多一点、耐心好一点、责任心强一点、对病人热心一点、护理精心点、动作轻一点、考虑周到点、态度认真点、表情丰富点以及对病人尊重些、体贴些,符合病人的心理,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和对护患沟通的需求。
六 总结
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建立护理中的良性人际关系,使护理工作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护士应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使病人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
二、怎样跟家属沟通老人的健康
老年朋友与普通人群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智力、学习能力、记忆力逐渐减低,机体的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同时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从而所带来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无时无刻地影响着老年人,加之部分老年人性格孤辟、倔强,部分老年人性格幼稚。因此,在充分了解和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老年病人的沟通应讲求技巧和策略。下面谈谈我们与老年病人沟通的一些体会。
1 语言艺术辅以适当的举止贯穿于沟通的始终
语言交流技巧是整个医患沟通过程中的关键,使用礼貌性语言,尊重患者人格;使用安慰性语言,关心患者病痛;使用解释性语言,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1]。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语言,正确对待不同老年人种种“权威思想”的表现,尽可能使病人产生亲切感,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同情、关怀、热情、温暖、鼓励的语言会使患者感到莫大的慰藉,即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为进一步沟通奠定基础。适当举止是整个医患沟通过程中的桥梁,患者住院首先接触的是护士,入院时护士应主动扶持患者,护士进入病房的轻盈步态和娴熟的操作技术会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与老年患者沟通时保持一定的前倾体态,患者认为你在认真听他们的倾诉,体现出对他们的关心之情。因此,护士应努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训练自己的举止,真诚而不虚伪,求实而不浮夸,沟通才能顺利进行,达到沟通的目的。
2 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时间、内容、地点、方法。入院时应根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对疾病的病情作出估计,倾听患者的心声,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为日后的治疗奠定基础;住院期间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随地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变更治疗方案时、贵重药品使用前、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要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转归要及时沟通,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要沟通;出院时应向患者或家属沟通出院医瞩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2]。当患者愤怒时,应先分析原因,消除误会,使患者满意,待心平气和后,再进行沟通;当患者不合作时,护理人员切忌指责或表示不满,分析其原因后,应给予积极疏导,找空闲时间进行交谈,使其配合治疗;当患者态度冷漠时,应多做解释性工作,使患者积极主动,使护患关系更融洽;当患者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时,护士应同情,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总之,通过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想法,使护患双方在感情和心理上相互沟通,促进彼此了解,取得患者信任。
三、如何与家属进行沟通及善后处理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医生与患者家属交谈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医生与患者家属交谈技巧:
1、要保持友善
重视第一印象,学会打招呼。医生可以邀请患者家属到办公室,请他们坐下来,给他们倒一杯水,营造一个友好、轻松的氛围,建立信任。
要尊重每个人,包括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试着记住别人的名字,和家属接触要有眼神交流。礼貌性用语是患者家属愿意听的,让他们觉得被尊重和理解。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提供支持,表达关心、理解和帮助的愿望。
2、从询问病情开始
以患者及其家属说,医生听的方式开始,以他们容易接受的内容开始,主要讨论疾病的发生、变化和家庭成员的希望,这样可以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和冲突,主动介绍医院信息,包括本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病床的医生等。
3、建立同理心
医生可以建立同理心,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说话,向对方表达同情。要充分了解病情,要记住他们的名字和嘱咐。
要抓住主要矛盾,家属心里可能有很多困惑要解决。如果医生能快速“猜”出来,主动解释,家属就会更了解患者的情况,沟通就会变得轻松顺畅。
4、让家属了解病情的危急
首先,让家属信任你,建立良好的情感,不能有抵触情绪。寻找多种机会来解释患者的病情,比如疾病的变化,新的检查结果等,在不同的地方,多位医生给家属解释,特别是要让值得信赖的医生告诉他们,病情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