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糖尿病患者没有绝对的饮食禁忌,只要掌握好量和时机,普通人能吃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吃。
在确诊糖尿病之后,很多患者和家属都会很紧张,食物的选择上也更加苛刻,但另一方面很多不好的习惯并没有及时改正,导致不仅血糖控制不好,营养状况也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营养不良。
糖尿病管理的第一驾马车就是饮食,饮食中主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就先来唠唠糖尿病患者如何吃主食更加合理……
什么是主食?
这个问题看似是个送分题,但实际上很多人都说不清楚。我们常把米和面作为主食——大米饭、面条、馒头等。但主食的范围要比这个宽泛很多,营养学上把所有以淀粉为主的食材都称作主食。所以主食除了包括常吃的米和面以外,还有粗粮,例如小米、薏米、燕麦、荞麦等,还有各种杂粮杂豆,例如玉米、红豆、芸豆等(青豆、黑豆、黄豆属于大豆类,除此之外的豆子都属于杂豆);另外就是含淀粉高的一些薯类,比如土豆、红薯、紫薯、芋头、山药等以及粉丝、粉条等。
主食定量很重要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大米、白面都知道要控制,可是吃起其他的粗杂粮就控制的不够了,粗杂粮的优势在于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但这并不影响其淀粉的含量,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粗杂粮升血糖的速度会慢一些,但并不代表它们不升血糖!所以无论吃什么主食都要限量!
如何做到主食定量?
这是一道数学题,首先要知道一顿饭主食能吃多少?下图是中国居民膳食餐盘的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餐中主食大约要占三分之一,一顿饭中主食应该跟蔬菜(最好是深色蔬菜或叶类菜)的量差不多。
其次,需要了解同等食物之间如何交换,这是糖尿病患者膳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学会了食物交换就可以在吃的海洋中遨游了[灵光一闪]
等值谷薯类食物交换份
上表中是一个简单的主食交换量表,重量用克表示,基本上常见主食生重之间都是可以1比1进行互换,考虑到生米做成熟饭后含水量比较高,所以米饭的量要多一些,土豆、山药之类的薯类也是如此,因含水量比较高与大米、白面的换算比例就变成了3:1,也就是说如果吃了3两的土豆就要少吃1两的大米或面粉——换算成米饭就是大约半斤的熟米饭、换算成馒头就是大约1两半。
什么时候吃主食对血糖影响最小?
主食不就是正餐吃吗?什么时候吃还有讲究吗?有的,一顿饭升血糖的主要食材之一就是淀粉,而既要控制量又要避免营养不良,那么主食就要在定量吃的前提下尽量放在一餐的中后段来吃。先吃菜等副食一来可以减缓淀粉升血糖的速度,二来可以控盐——这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
文章比较长,总结归纳一下就是:
1.主食除了常吃的大米、白面外还包括各种粗杂粮、薯类、粉丝、粉条等淀粉含量高的食材;
2.主食总量占到一顿饭的三分之一左右即可,应与蔬菜的量差不多;
3.各种主食之间是可以互换的,因含水量不同互换时要注意区分生重还是熟重;
4.用餐时不要先吃主食,应先吃菜、肉等副食,主食在用餐结束前再吃更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