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文/里昂杨

为什么有些大学老师不愿意把PPT给学生,用各种理由推脱?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起来三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一件事情。因为职业特性,我经常接触到高校教师的PPT和教案。那时候,我正在拍摄一门在线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为了方面联络,制作团队和学院教研室有一个微信群聊。因为是我的第一个项目,我竭尽所能想要把它做好,样片拍摄完成后,教研室的老师们对片子很满意,我想着为了方便老师们准备剩下拍摄和制作课程的材料,就随手把样片的PPT和讲稿发到了群聊里。不久后,微信响了,是好友添加申请,来者正是拍摄样片的那位老师,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会发生什么。好友添加完毕,这位老师直接批评了我,不经过他的同意,把他的PPT和讲稿发到群里。我立刻意识到了这是自己工作上的失误,连连道歉,事后也很害怕因为这件事情,他到领导那里告状,好在,这次小风波过后,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后续跟这位老师的沟通和工作也算融洽和顺利。

其实,转发老师PPT和讲稿前,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然而,因为觉得群里是一个教研室的老师,而且又是内部传播,主观臆断应该没什么问题。事后,反思自己的行为,就算在一个公司里,同事之间的资料,还要谨防被人利用,换到教师这个职业也是一样的,我并不清楚老师们之间的关系,万一这位老师课件里的内容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岂不是会造成不小的麻烦,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经过这件事情,我在工作中格外注重保护老师给我提供的一切客户资料,例如,拍摄的时候,老师的PPT或者讲稿会提供给我们投屏到提词器上,几乎每一次拍摄结束,我都会当着老师的面,删除清空这些暂存的资料,这既是职业操守,也是经过此事后的一个成长。

回到这个问题,题干有一个“不愿意”,其实我想说,与其说是不愿意,不如说是不敢。

在我的工作中,偶尔会遇到老师和我沟通的时候,再三提醒我不要把他的PPT或者教案等资料传播出去,这背后涉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些老师曾经在跟我的闲聊中提到,有些学生上课玩手机,一到期末就请老师把PPT给他们“圈重点”,老师碍于情面,或者PPT的内容不会对工作和利益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一般都会给同学们。但要是不给,课程结束以后,有同学甚至会去教务系统,因为这些事情怀恨在心,在教务系统的教师评价上给老师“差评”。高校老师的PPT,说到底是老师们的知识产权,给学生是情分,不给也合理,上课的时候不记笔记,指望临时抱佛脚的学生不在少数。而且,有些学生实在品行低下,得到老师的PPT,丝毫不顾及影响,转手上传到网上,甚至还会拿去卖钱,在某搜索引擎用“课程名字+PPT”检索一下,这种情况实在泛滥成灾。

另一方面,部分老师所教授的专业课,为了拓展课程内容,会在课件中或多或少地展现自己目前的研究成果,研究领域,倘若被别人抄了去,这些辛苦的研究成果就付之东流了。到时候,老师们拿什么去维权?当下,我国的版权保护还不够成熟,版权保护的意识还没有大范围建立起来,各种盗版,抄袭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一个不经意的转发就有可能导致所有的辛苦前功尽弃,这样的风险,谁愿意买单?

老师不敢给的PPT,自然也会伤害到那些真正需要PPT来课后复习的同学,但要区分哪些学生是刚需,哪些学生是滥竽充数,对老师而言,难度不小。对学生而言,我呼吁同学们上课多做笔记,收起手机,好好听讲,少些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对老师而言,如果所授课程的确比较深奥难懂,课件内容需要公开给同学们复习,那不妨准备一个“特供版”,将课件内容上涉及到的,不适于传播的部分删减精炼,把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降到最低。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但是于学生于己,都能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效果。除此之外,立法者和执法者应该加快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建设。当下,有关知识产权侵权事件上的维权和处罚实在不尽人意,倘若,不从立法和执法上去改变,类似不敢给PPT这样的困境只会越来越多,只有当侵权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维权的人能够借助合法途径保护自己,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