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老板,这是我刚做的PPT,请您过目。

老板:小白呀,你做的很用心,但是我总觉得差点感觉。你看怎么能调整成那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PPT。

我想很多人经历过这种场景,好像所有人都想要让PPT“高端、大气、上档次”,大家仿佛都懂得,却又都说不清如何才能“高端、大气、上档次”。

那么,今天我就来把“高端、大气、上档次”翻译成人人都能听懂的语言:

简单、能看、有道理,这也是我总结的做PPT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大家看到一个PPT的时候,就分析这个PPT是否足够简单,是否看起来赏心悦目,细节的处理上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

我们将分三次来讲PPT思维,这一篇文章我们就好好聊聊如何让你的PPT变简(gao)单(duan)。那就是简化你的PPT。

PPT就是一个为简单而生的软件,它的使用场景就是要让对方“秒懂”。而不是像写Word文档一样长篇大论。什么样的PPT是简单的呢?简单的标准是:观点明确,内容精炼,形式简洁,洞察深入。

下面,我就把《简化大法》,分享给你,让你的PPT变简单。

1.简化观点

简化观点,就像营销中的定位一样。一定要找出核心诉求点,不断的强化。简化观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心理学上讲“人皆恨失”,把自己付出时间成本想表达一部分观点简化掉,需要勇气。

比尔·克林顿竞选1992年美国总统时,打出很多竞选提案,甚至有和竞争对手重合的观点。

这时,克林顿的顾问团队,告诉克林顿要简化观点,以后只谈经济,其它一概不论。并打出了口号:关键是经济,笨蛋!(It’s Economy, Stupid!),表达出强有力的观点。(没有经济基础,谈论其它都是瞎扯!)

刚开始,克林顿对这条建议大为不满,认为行不通。事后才明白——你要选民记住三个观点,他们可能一个也记不住,只有告诉选民一个观点,大家才能记住你,支持你!!!

比如,我要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想多维度的告诉你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PPT小王子,NBA球迷,夜猫子。而对于关注我公众号的人,只会关心:我是如何成为PPT小王子的。多种标签的介绍只会导致大家对我印象模糊。所以,我应该只保留PPT小王子的观点。你记住了吗?

2.简化内容

如何简化内容呢?拓扑学的观点会给我们会带给我启发,仅保留能改变事物性质的关键信息。其它的信息,则可以删减。比如下面的信息出现在PPT中↓

生于青岛,现居北京

他不是帅哥,也没有背景

他做过多种职业

最终决定事情安心做好一件事

他是谁呢?他就是↓

再看下面这位

生于青岛,现居北京

他不是帅哥,也没有背景

他做过多种职业

最终决定事情安心做好一件事

他是谁呢?他就是↓

生于青岛,现居北京

他不是帅哥,也没有背景

他做过多种职业

最终决定事情安心做好一件事

黄渤和经本正一看似有很大的共同点

但不是构成二人不同人生的关键

所以在PPT应该简化掉↓

除了需要删减不重要的信息,还应该注重提炼信息。有人总结过,在PPT中,能用一句话不要用一段话,能用一个词的不要用一句话。其实,要简化到什么程度,还要根体问题具体分析,到底应该保留一段话,一句话,还是一个词。但是,如果场景是对的,该简化就需要简化。

罗密欧与朱丽叶总结一段话

这个适合做故事梗概

罗密欧与朱丽叶总结一句话

这个适合做故事简介

3.简化形式

我们见证了这个时代对美理解的变迁,很多人喜欢苹果风、MUJI风、扁平化风格。这些风格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天然去雕饰”。这些风格也慢慢变成了PPT的主流风格。

我们喜欢这些品牌的设计理念,这些品牌的设计理念也在渐渐地塑造着我们的审美。

这一切可以从2007年为分水岭,那一年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不仅重新定义了手机,甚至重新定义了PPT。当时的PPT(Keynote)是这样的。↓

然而,两前年,微软的PPT还是这样的↓

真是一个不错的反面教材。我们尝试一下简化这张PPT里面的所有形式,包括字体、颜色、版式、符号等。把一切形式简化到最初,看能否寻找到遗失的美好。

粗略模仿了一下↑

开始变身!↓

修改思路

  1. 内容太多分成三页,一页只讲一件事。(第一页概括微软的资产,第二页介绍产品,第三页介绍微软的技术)

  2. 更改成16:9的比例(现在主流投影、大屏幕都已变成16:9比例了)

  3. 把背景颜色改成纯色。(我刻意选择了微软现在的官方主题蓝色。)

  4. 把文字统一字体,取消斜体;去掉文字描边(用格式清除工具一步搞定,下配图);把前面的小圆点修饰删掉;把文字间距调成1.5倍行距。

  5. 把背文字背景框的绿色和紫色渐变删掉!

4.简化理解

无论你的PPT是给人看的,还是给人讲的,最终都想让对方理解你。能否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一件事物,是一项非常重要,并值得刻意练习的能力。(据说,Google公司面试产品经理时,会问面试者如何用一句话讲明白什么是搜索引擎。)然而,有一种叫“知识的诅咒”的魔咒,在阻碍着对方理解我们在说什么。

我们来看一个著名的实验,就会知道“知识的诅咒”的可怕了。

这个实验很简单,敲击音乐的节奏来猜歌曲的名字。歌曲单上有25首众人皆知的歌曲,敲击者选择一首歌曲敲出它的节奏来,听者去猜歌曲的名字。实验的结果是120首歌曲的敲击中,只有3首被猜中,命中率只有2.5%,或者说每40首歌曲中只有一首被猜中。可是如果让敲击者预测听者猜中的概率,他们预测听者会有50%的概率猜中。

这就是就是著名的”知识的诅咒“实验。你可以试一下,找一个朋友,给对方敲一首《生日歌》听,让对方猜你敲得歌曲的名字,你会觉得很容易猜,而对方肯定会给你一个黑人问号脸.jpg

敲击者在敲击的同时,在自己的脑中同步演奏着音乐,所以他们误认为听者会很容易猜到,可是听者却听不到敲击者脑中的音乐,他们听到的只是一些杂乱的敲击声。

“知识的诅咒”让我们以为对方能够轻松的理解,而实际上,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等,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事,在对方心中一点都不简单。如何打破知识的诅咒呢?心理学有一个方法叫做:利用基模。简单地说就是用已知解释未知。

举个例子,什么是西柚?

解释一:西柚是柑橘属的亚热带水果 。簇生成串 ,皮薄且软 。果肉分瓣 ,颜色呈淡鹅黄到珊瑚红 ,从多汁到微干 ,从香甜可口到酸味扑鼻 。

解释二:西柚大致上是一种小型的柚子 ,形似葡萄 ,皮薄且软 。

是否读完解释一,大脑也无法想象出西柚是什么样子。而第二个解释,则巧妙借助你大脑中已经存在的柚子和葡萄的形象,帮你一步步把西柚的概念建立起来。

2007年,苹果公司要推出划时代新产品iPhone的时候,面临着如何向大家解释才能帮助大家理解的问题。乔布斯不是简单的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发明,而是借助已有的产品帮助大家理解。

乔布斯是这样解释iPhone的:“可以说它是三合一。它是我们推出的最好的iPod,同时也是一部超级棒的手机,此外,它还是装在你口袋里的互联网。这是前所未有的。”

检查一下,你的PPT是否有看来“很简单”,而对方可能很难理解的地方,然后,利用基模去解释。

结语

今天我们知道了“高端、大气、上档次”,可以翻译为“简单、能看、有道理”。

要实现简(gao)单(duan)

可以在四个方面做简化↓

用功的人,会把PPT不断做复杂;

用心的人,才会把PPT不断简化。

跨出做好PPT的第一步吧!

订阅我!分享文章!

一起科学、系统的学习PPT


(本文完)

部分参考资料

《让创意更有黏性:创意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 .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奇普·希思〔美〕丹·希思

《简化:如何简单工作与生活》.中信出版社. 作者〔英〕爱德华·德博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