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一般发生在年纪大的老师与年轻老师之间。
刚回到学校任教,就有管教学的领导给我说,XX老师讲课讲得很好,大意是包括如下两点:
1)整堂课都是用粉笔板书,一堂课板书完,刚好下课;
2)课堂时间控制非常准确,什么时间讲什么内容控制得很好,下课铃声一响,刚好讲完。
后来入职培训,也有一位年纪较大的省级教学名师提到上面两点。
对于老一辈的老师,能做到这两点,说明他们真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值得敬佩。但如果要在年轻老师中提倡上面这两点,则不妥了。现在来客观地做个分析:
1. 板书与PPT
在过去,过于由于技术限制,没有PPT,只能有板书,教案也要求手写;手写教案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年轻老师第1次上新课,教案要反复修改,手写教案就太耗费时间了。
另外,黑板板书,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对粉笔字的书写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很多年轻老师习惯于电脑上工作,粉笔字写得不好,为了上课还得练习粉笔字书写。
而PPT就友好多了;做好PPT了,后续就可以反复使用了;PPT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不断优化。而板书则是一次性的。
此外,最新WPS软件在PPT播放功能提供了粉笔、激光笔、录屏、弹幕等诸多功能,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板书功能(偶尔需要在幻灯片旁边用粉笔写字或打标记等),而且提供录课功能,供学生课后观看学习。
随着时代进步,先进的生产力替换落后的生产力是常态;PPT代替板书也是如此。
2. 精确控制时间问题。
在过去,课程变化很少,上课也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没有拓展的内容,在一次课程中,什么时间讲什么内容,做到分钟级别的时间精度是可能的;尽管没有必要。
如今的大学课堂,除了课本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拓展很多知识和内容;而且随着课堂情况随时调整讲课的进度和内容,所以一堂课包含的内容不是完全确定的;老教师或者名师所强调的在一次课中,什么时间点讲什么内容也不是必要的。
随着时代进步,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是常态;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是如此。
希望上述的客观分析能够让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关于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争论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