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7号刚做论文二审的答辩(7月17号还有最后一次)

突然想到自己有使用学习观15中衍生出来的小技巧:演讲前该如何准备。

可能很多人已经不知不觉那么做了,这里就是小提一下,不过没有时间做视频了。

由于依然是学习观15的应用篇,所以编号是15.6。所涉及到的知识是:

1. 网络记忆

2. 影响输出的因素


正文


1. 错误的准备方式

我们准备演讲前,尤其是1小时以上的演讲,事先会写一个稿子。

然后多数人是拿着稿子反复读熟为止后上台。

但这种方式的效率非常低,很容易一紧张就回忆不起来从而大脑一片空白。

2. 目的

回忆15中所提到“大脑底层记忆方式是通过调整权重所形成的网络记忆”。

并明确演讲不是学习,是纯粹的记忆,目的就是通过不断重复形成过拟合

3. 输出和输入

而输出就是我们要演讲的信息。

不过脑中存储的是模型(网络),若无输入则无输出。

多数人的“错误准备方式”就错在输入的选择上。

如果反复读稿子,那么要构建的网络的输入就会是「稿子的文字」「脑中的联想」

这时会出现两个结果:

3.1. 读的滚瓜烂熟,但一旦不看稿子,就回想不起来了

这个原因和英语的听力一样,由于「稿子的文字」在演讲时不可用,输入就只能依赖「脑中的联想」了。可倘若连「脑中的联想」都没有,那估计要读到大脑麻木,不小心联想到其他内容时才能记住。

3.2. 由于紧张而大脑一片空白

虽然可以把联想作为输入,但「脑中的联想」很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扰,比如周围环境,自身情绪等。

一旦大脑由于紧张而思考“忘词了怎么办”,输入就会切换。

就很容易因为无法切换回来而彻底失去输入,结果便是大脑一片空白。

4. 正确的准备方式

所以不能仅依靠「脑中的联想」,还需要选择稳定的固定不变的信息,作为要构建的网络的输入。

4.1. 输入的选择

a. 如果是用ppt来演讲,那么稳定的信息就是ppt的图片等。

b. 如果没有ppt,那么稳定的信息是自己上句话的声音、台下的坐席灯光等。

4.2. 如何记忆

a. 看自己的稿子,记住意思。

b. 看ppt的图片(台下的坐席,灯光等),直接讲出刚才记住的意思。

重复a和b,就这么简单,这里:

输入是ppt图片 + 自己上句话的表达

输出是控制发声的肌肉信号

附:这是一个循环神经网络(不懂深度学习的可以忽略“附”)。

4.3. 注意事项

a. 不要边看稿子边讲,而是边看ppt的图片、观众等稳定的信息边讲。

b. 最好就是直接在你要演讲的实际场地进行练习,甚至重现你当时的站姿。

c. 可以自己找合适的输入,找甚至镭射笔的触觉都可以是你的输入。

学习观15衍生能出来的小技巧和应用数不胜数。

上面的小技巧我甚至有些觉得不值一提,大家可能早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只是不知为什么。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已经知晓了,不过如果觉得有必要,我可以再说两个小技巧。

洗稿警告:如果要洗这篇文章的内容,你最好能详细解释学习观15中的网络记忆和查找记忆的区别。

是否知道该文的内容 单选 0人 0% 知道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 0人 0% 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 0人 0% 之前并不知道怎么做,一直用错误的方式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