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刚完成一家公司的沟通与汇报培训。
在课间交流的时候,有学员提出一个疑问:跟上级也好、跟甲方单位也罢,汇报一会要注意PPT、一会要去提升口头表达的能力,到底意欲何为呢?
其实,做这些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哄”对方开心,确切说是满足对方的喜好。
咱们趁这个机会,讲一个所谓“VAK”模型。
先说一个基本概念:我们对世界所有的认知都是间接的,它都要经过两次加工。
一次来自于脑外世界,一次来自于脑内世界。
脑外世界的加工,通过所谓的五感进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这个好理解,比如人耳能接收的频率在20-20000H之间,高于或低于咱们都听不见。
脑内世界的加工,通过信念、价值观、规则意识等进行。
因此 ,我们大脑对世界的认知,都是经过了概括、删减、甚至是扭曲的。
比如心理学中创伤后记忆障碍,就是因为受害者为了保护心理安全,对部分不堪的记忆进行了扭曲或删减。
那么,既然认知是主观的,这其中就有一个对信息接收方式的偏好问题。
这个所谓的“VAK”模型,就认为,我们对信息的接收,有三种偏好:
有人是喜欢通过视觉系统(V),有人喜欢通过听觉系统(A),有人喜欢通过触觉系统(K)。
因此,我们就发现了这样的不同:
有的领导,特别喜欢讲这两句话——你不要嘴巴说说,把书面材料拿过来;你把这个材料做成PPT,再来跟我汇报。
这种领导就属于偏好视觉系统的。他们往往对文字的要求、PPT的制作等,有非常高的要求。
同样,我在线下进行培训的时候,也有这类学员。他们非常容易被PPT的制作、图片以及一些视频所吸引,那么这类学员也是偏好视觉系统。
有的领导,特别喜欢听你讲,不愿意看文字材料。
这类领导,就比较喜欢开会了,尤其是喜欢把你们召集在一起,一个一个听你们说。
线下培训的学员也有这种偏好听觉系统的。他们很容易被培训师的声音吸引,也就是大家所谓的“声控“。
有的领导则不同,他们属于触觉系统偏好。
我之前在做管理教练的时候,就碰到过一位领导,他既不喜欢看材料、也不喜欢听汇报,他就喜欢亲自去基层、去网点,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
完事后呢,也是开会,不过他开会不喜欢听你们讲,而是自己慢条斯理地发表意见。
那么线下培训的学员,如果是触觉系统偏好的,他们就非常喜欢课堂上的互动、游戏、活动,这种体验式的培训方法。
了解了这个”VAK“系统,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沟通、汇报技术。
针对视觉偏好的,你自然要把PPT做得更美观、要把文字材料写得更规范。
针对听觉偏好的,你则要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还要适当”走心”。
针对触觉偏好的,你要尽可能安排领导能够去到项目地址,亲自感受,他才会更满意。
那么如何判断你的领导、你的沟通对象是哪类人呢?
视觉型的人,往往语速比较快、音调高,形体语言丰富。
听觉型的人,语速稍慢、音调适中,感觉很丰富,很容易产生同理心。
触觉型的人,语速很慢、音调很低,甚至在讲话时有明显停顿,一旦下定决心就难以改变。
最后透露下,我自己就属于非常典型的听觉型偏好。所以,相较于PPT与文字材料而言,我更愿意听你讲。
想学习文字总结与口头汇报技术,搞定视觉型与听觉型领导,就来专栏看看吧:
想学习针对不同学员的培训教学技术,来这里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