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怎样使作文有文采ppt


【如何让文章更有文采】
作文“有文采”的基本要求有二:话语机智,文辞形象。即要做到话语有机智感,遣词遣得生动,尤其要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下功夫;造句要造得别致,句子成分倒错组合,有诗意;修辞用得精彩,如,比喻的喻体出人意料,排比的语气铿锵。借用、比描、泛灵、修饰等就是最出文采的好方法。
1、借用,即引用。
你哪知我有远大理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前路茫茫不知所往,正在徘徊出现了转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烦死了,愁煞人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比描即比喻等描绘手段。人的大脑喜欢形象感强的东西,我们作文的语言应既能传情达意,又形象感强。
A、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往事。
B、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丫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A、她瘦极了!
B、她的下巴与颈项瘦到极点,像蜜枣吮得光剩下核,核上只沾着一点毛毛的肉衣子。
A、试问闲愁都几许?且多,且乱,且久。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A只有意而没有象,B则通过比描成为中国传统的“立象以尽意”。倘用物理的眼光看,比描便于工作是通过联想给对象确定参照物。单说“愁”不易说清,为它觅一参照物,让读者在比照中自求自得,于是有了“立象尽意”的B句。
3、泛灵,即让被描绘的事物“泛”出人、物的“灵气”(往往用比拟)。
夏季的豆荚挤在门的四周。
我在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对面。
4、修饰——将文字写具体的好方法。
A、天空是蓝色的,鸟儿飞来飞去,远方的山模糊不清,绿色的四时散发着好闻的香味儿。
B、天空是孩子们画中的那种天空,彻头彻尾的深蓝色。绵延的山脉看上去就像恐龙的脊背,人字形的大雁在头顶上盘旋,青翠欲滴的四时散发着阵阵新刈的牧草的清香。
一篇文章的开头:菲儿正在公共汽车上专心致志地读书。这个开头不好,一个多好的修饰机会被作者错过了!什么书读得这样专心?简单说一下,读者就可马上大略猜知人物的性格乃至所处时代。因此,当你写作时,请记住:不是“一杯茶”,而是“一杯柠檬茶”或“一杯热气腾腾的柠檬茶”:
一只狗——一只卷毛狗——一只白色卷毛狗;一束花——一束康乃馨——一束素白淡雅的康乃馨;一个夜晚——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一个月白风清木叶萧萧的夜晚;一个国王——一个耍无赖的国王——一个一身百结衣耍无赖的国王。
“修饰”这个简单的技巧,我们以前没注意是因为只管写自己的,不管读者的接受状况——设身处地的替读者(阅卷者)想想,他们愿意看什么样的文字?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这已是形象的画面了,然而水田怎样夏木怎样,我们读者却不能准确知晓,而作者要传达的意思是“水田开阔,空蒙迷茫;林木幽深,茂密清凉”,所以王维写成“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仅仅两词的加入就使意境迥异,作者表达尽了想表达的,读者读到了作者所期望读到的。
语言本身只是一些抽象的文字符号,没有形象感,但语言却可以唤起形象感,这就要依靠联想和想象,没有它们就没有文学,为了重新激活上帝赋予人类的这种能力,希望大家养成两个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
一是用联想把每个与文字相关的信息激活。如,家——家门前的老槐树、树下的旧石磨、磨旁编着麦草辫的奶奶——写家、写乡愁的诗文等。
一是用想像把每一个文字“立体”起来。如,凌晨四点——夜的黑、灯火的倦怠、环境的阒(qù)寂、夜虫的呢喃、落花的声响等。
联想与想象在高考作文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故事性文章中的人物形象。2、为议论性文章营造一种历史情景。3、为议论性文字描绘一些必要的细节。
请欣赏佳作中的“修饰”与“想像”:
梨花院落融融的月光,和着柳絮池塘淡淡的清风,流入我的心中,轻轻地拨动那根尘封在岁月的心弦,奏出曲曲远古的清音……这清音,穿过了唐朝橘红的烟尘和宋朝暗黄的天宇,来到这月光如水的庭院。……这清音,飞越时空隧道,飘过无垠的大西洋,落入这梨香满园的庭院。
记得流浪异域,足迹启遍布撒哈拉的三毛吗?为什么她选择了如此艰苦的环境,为什么要去领略凄楚与绝境的颤栗?是漫天黄沙翻滚的雄浑,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幽远,还是驼铃声声的悠扬?……一幅幅画面在我眼前静静闪过,坐在海边的海明威,抚摸着向日葵的凡高……


二、怎样写作文ppt


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和想象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而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眉目不清。
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法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法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详叙法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略叙法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三、如何让孩子爱上作文ppt


作文,让我们很多老师和学生为之苦恼,很多孩子是谈作文而色变,戏称作文为榨油。确实不假,很多孩子一次作文写几个字就在数字的个数,难得愁云消散。作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煎熬出来的。作文本应是人类内心情感的一种思考与表达,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笔写我心,以我笔写我情。但如今的小学生对作文甚是惧怕,作文教学效率迟迟不前,这又是为何呢?一、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1.作文教学大环境不乐观。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工作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当然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要一个好的环境。当今我们的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表现出来的无奈,周围学生对作文表现的无计可施,都是不好的作文教学环境。从心里上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作文产生了惧怕心理。2.作文教学手段死板。很多教师对作文指导的认识不够,认为作文指导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走。这种认识过于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