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这本《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作者是杰瑞德·库尼·霍瓦斯,一位认知神经学家和教育学家,将认知科学的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处理输入的内容的。

在刚开始做PPT汇报的时候,我的导师们就经常给我们强调:讲PPT要用嘴和脑,不要堆砌文字,PPT演示考验的就是你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不是你的文字撰写能力。以前只是知道,堆砌文字不好,但是并不了解背后的原理。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双耳分听实验(Dichotic listening):实验者给被试戴上耳机,耳机两侧同时播放两种不同内容的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中(追随耳)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个耳朵(非追随耳)中获得的信息。

结果表明,被试能够报告追随耳的大部分内容,而对非追随耳的内容报告则很少;如果想要同时理解两边不同的内容,基本上是哪一边都听不懂的。

也就是说,被试者不能同时报告2段内容的细节。我们可以同时听见很多人说话,但是只能听懂一个人说的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的大脑是如何理解口头语言的?

大脑中负责理解口头语言的区域主要有三个:

1.听皮质:负责处理输入声音的声学特征。此神经区域在大脑两侧均有,所以大脑有足够的神经区域处理进入双耳的声音。

2.左侧额下回:筛选和屏蔽信息流。选择一个信息流进入布洛卡区通道,同时将其他信息进行屏蔽,被屏蔽的信息会永远消失。

3.布罗卡区:负责处理和理解被左侧额下回筛选进入的信息。

当我们在进行(文字)阅读的时候,大脑的视皮质被激活,而此时大脑中的听皮质和布罗卡区也几乎被同时激活。

所以文字阅读其实是一种无声的口头对话。

专注于文字➕专注听人说话=同时专注听2个人说话=不可能

当一个人在做汇报的时候,观众的焦点只有一个,而其他的都会成为背景音,如果在PPT上堆砌文字,那么听众就会在你和幻灯片之间来回跳跃,导致两边的重要信息都有遗漏。

当两条同一性质(听觉)信息流试图通过同一处理通道的时候,会受到左侧额下回的阻拦。而听觉和视觉用的是不同处理通道,并且我们的大脑可以将其整合为一个信号,这个过程被称之为感觉整合(Sensory Integration)。

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并非是一个简单相加的数学过程1+1=2,而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生态过程1+1>2。

举个例子:

请你先读一下这句话:文字的力量有限,但美和光可以在人们心中扎根并传递。

再看一下这张图:

再看一下这张图:

有没有让你眼前一亮的感觉呢?

我是有这种感觉的,这段配图文字让我对于【用相机记录生活】这件事升起了强烈的使命感。

所以日常生活中在拍完照以后,不妨花一点时间,为它配上一小段文字,说不定会碰撞出美丽的火花。

视觉信息加听觉信息,是一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结合。

在自己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做过这样一个尝试:给文字配音乐。但尝试几次以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在看的过程中还有些烦躁。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文字和音乐都是听觉信息,而我的大脑没有将音乐处理为背景信息,而是想要同时兼顾,所以有了这样的反应。

再看看日常生活中的视频,为什么加上音乐以后感觉就不一样了?

可能是因为图片和视频是视觉信息,音乐是听觉信息,人们的大脑可以很容易的将二者整合为同一信号,产生奇特的化学反应。

那么回到最初的话题,在PPT中堆砌文字会使得演讲效果大打折扣,那么要如何告别文字堆砌,做出更好的PPT呢?

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

但是要注意,以图为主,针对的是幻灯片的内容,而不是演讲汇报的内容,对于演讲汇报来说,需要以表达内容为主,以图为辅。

加油呀 ٩( ö̆ ) 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