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点:DNA双螺旋PPT动画

技巧概要:动画等差延迟+自动翻转+动画重复+遮罩

图文编辑:幻云PPT设计 大雄董军


PPT动画中的时间关系无非就是

与上一动画同时/上一动画之后/延迟时间

很多朋友入门的时候搞不清这几者的关系

咱们先来理一理



与上一动画同时-无延迟,可以理解为:要走一起走



上一动画之后可以理解为:你先走,你到了我再走



常规情况下的动画延迟可以理解为:你先走,我晚点走


特别是动画延迟中的等差延迟,如果我们掌握了等差延迟的使用方法,可以做出很多很不错的动态效果


比如简单一点的


再比如飘舞的小球


再比如稍复杂一些的DNA双螺旋(平面效果)

本节中的案例效果



所以用好了等差延迟,其实可以做出很多好看的效果,并且等差延迟的应用,特别的频繁和广泛,今天我们就先DNA双螺旋动画案例,来学习下:PPT中的等差延迟



说明

当然,DNA双螺旋动画使用3D制作更逼真,效果更好,也更简单,但是毕竟需要高版本支持。另外只有通过更多动画案例来实践,才能慢慢把动画原理融会贯通,所以我们本节只讲“平面的DNA双螺旋动画”,3D篇我们放在下一篇进行详细讲解


下节讲解:分解3D模型+转盘动画+等差延迟



下节讲解:整体3D模型+转盘动画




本节的DNA双螺旋这个动画



分解下,三个元素为一组,每一组的动画都如下所示



然后多组之间设置等差延迟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先来看下,每一组的动画具体的设置方法

1.首先插入两个等大小的圆形和一个长条矩形,都设置为无线条,颜色可以自己挑选

注:长条矩形置于底层



2.首先选中左侧的青色圆

动画以及方向:添加“直线”动画,方向向右

路径终点位置:路径终点移动到与红色圆重合

动画参数设置:开始为与上一动画同时,持续时间1秒,无延迟


双击动画窗格中的这个路径动画


效果选项设置:在【效果】中将平滑开始和结束均设置为0.5秒;

动画自动翻转:在【效果】中勾选“自动翻转”

动画重复设置:在【计时】中将重复改为“直到幻灯片末尾”




此时的动画效果


3.再次选中青色圆


动画添加:点击【动画】-【添加动画】-强调中的“放大/缩小”



动画参数设置:开始为与上一动画同时,持续1秒,无延迟

效果选项设置:尺寸改为80%,平滑开始/结束均为0.5秒,勾选自动翻转

动画重复设置:在【计时】中将重复改为“直到幻灯片末尾”



此时的动画效果

到这里青色圆动画设置完成



4.选中青色圆,点击动画刷,然后将青色圆的动画刷给红色圆



5.对红色圆的动画进行更改

路径终点移动:将红色圆的路径终点移动到青色圆,重合

效果选项更改:双击动画窗格中的红色球放大/缩小动画,在【效果】中将尺寸改为120%,其他参数不变



此时的动画效果

到这里两个圆动画设置完成


6.选中灰色长条矩形


动画添加:点击【动画】-【添加动画】-强调中的“放大/缩小”

动画参数:开始为与上一动画同时,持续时间0.5秒,无延迟



效果选项设置:在动画窗格中双击灰色长条矩形的放大/缩小动画,在【效果】中将尺寸先改为“0%水平”,勾选“自动翻转”



在【计时】中将重复改为“直到幻灯片末尾”



此时的动画效果

到这里一组动画效果完成



显然这里的长条矩形和两个圆的衔接有间隙,所以我们需要把长条矩形的长度拉长


如下图所示


此时的动画效果


这样解决了衔接问题,但是长条矩形两侧侧漏了怎么办

这里我们使用下遮罩


我们可以再两侧加两个矩形色块

将两侧矩形色块置于灰色长条矩形和两个圆中间

图层顺序如下



然后将两个矩形色块设置无线条,颜色跟背景色一致即可



此时的动画效果



7.选中这组的所有元素(两个圆+灰色长条矩形),进行复制,数量可根据需要定,我们这里复制9份,共计10组(注意这里每组之间等间距)

技巧拓展:如何快速等距离复制每组元素

首先选中两个圆和灰色长条矩形,按Ctrl+D,得到一份新的组,立即将这组进行位置和距离的移动,在确定好位置之前不要松开鼠标,确定好位置后,松开鼠标,然后继续按Ctrl+D,就可以等间距复制了



8.选中所有圆形,以及我们之前隐藏掉的两侧的矩形,右键置于顶层,然后将隐藏掉的矩形纵向拉伸直到遮盖住所有的灰色长条矩形


此时的动画效果



9.最后就是给每组动画添加等差延迟了,按道理来讲,我们使用口袋动画比较方便,但是这里的元素太多,每个元素还有多个动画,所以使用口袋动画调整,倒不如直接手动调整来的方便

第一组不用设置延迟

框选第二组(两个圆+灰色长条矩形)设置延迟时间为0.1秒

框选第三组(两个圆+灰色长条矩形)设置延迟时间为0.2秒

框选第四组....

以此类推,每一组都比上一组延迟递增0.1秒,直到最后一组


最终效果



当然,我们如果在一开始就把第一组进行倾斜,然后再进行后边的操作,可以让整体动画角度发生改变





分解3D模型+转盘动画+等差延迟



整体3D模型+转盘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