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背后的男人许岑,本来只是老罗培训机构里面的一个英语老师,追随老罗后,为了配合老罗进行锤子科技的第一场产品发布会,48小时不眠不休学习Keynote的制作和使用,又在短短半个月里完成了老罗第一场发布会的幻灯片的全部制作演练。

之后成为罗永浩的御用幻灯片制作者;柴静的《穹顶之下》请他把关视觉;他为吴晓波2016年终秀幻灯片亲自操刀;华为高价聘请他做企业幻灯片制作培训;


罗永浩御用PPT师许岑

有效学习、高效学习,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你的学习对象,首先它得是有效的。

高效学习的定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和生活当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候还需要向名师求助。

他包含7个关键词:适合自己;学习手法;短时间;注意力;解决难题;设定目标;名师

相对短的时间,可能就是一周。

学习方法分两种:

自然主义和结构主义。自然主义的核心是模仿,结构主义为的是创造

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模仿,自然主义注重文本的本身。什么是文本?就是一门 知识或者技能它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比如学习语言、乐器、书法这些东西。

结构主义侧重对结构和交互关系的一个认识,它提倡透过表面的现象去寻求底层的关系,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是一套能举一反三的系统,这种诉求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创造。比如学习医药学、艺术、或者经济学。

怎么从有效变成高效?

学习速度和效率的提升理论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避免无效学习,另一个是尽可能通过好的学习方法把有效变成高效。

怎么才是更好的学习方法?最简单的就是把你的目标拆碎,针对那些细节进行反复的练习。不要一开始就照顾全局。比如学习演奏,不要每次练习的时候都从头开始,一直演奏到最后,中间遇到不会弹的,弹得不熟练的就糊弄过去,这样效率是很低的。应该每天只练好这曲子当中的一句,就一句,可能是8个小节,每天就练这8个小节。

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一定要基于搜索,就是要带着困惑和问题去执行碎片化学习,不过最终的效果一定是要把这些碎片化连接起来。

有一种假的碎片化学习的真相叫做收藏。你一定对这个东西非常熟悉,收藏这个按钮是非常常见的,在很多app和软件当中,所谓一种人性化的设置。他的存在能够非常大程度缓解人们的焦虑。但这种缓解他其实不是真正的缓解,他只是给你造成了一种幻觉。就是收藏了这些知识就是你的了。但其实,如果你收藏完了不看的话,你不去碰他,他并不是你的。你必须要破除掉这种幻觉。

许岑在教英语的时候,很多同学上课的时候会疯狂地记笔记,后来干脆有学生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完整地录下来,说等回家以后要反复的听。但是我发现他们没有一个人录下来之后能反复听,哪怕一遍也没有。我自己从来不收藏任何东西。

人们做事的驱动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内部,兴趣这个东西它就是很强的内部驱动。此外,还有虚荣心等等。另一个来自外部的驱动,也就是完成任务之后带来的奖励。成年人学习不需要兴趣,应该用任务来驱动,任务到处都是,生活中的任务驱动,工作中的职业驱动,以教为学这些都是任务。

拖延症患者

拖延症

拖延症这个病的学名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在拖延的这个表现之下,本质问题其实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任务,只有真正严峻的任务才能解决你的拖延问题。

拖延症并不可怕,也并不可治、我们需要明白2点:

1、任何人都有拖延症,只不过有些事他拖延,有些事他不拖延。因为一个人总不可能一直什么都不干嘛

2、就算是自认为或者被别人认为有拖延症的人也没有被拖死,大家都好好的活着呢。

给车加油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拖延症的很好的标准。自己开车,应该是没有人每次都会拖到这个车彻底没油了,叫拖车来把自己的车拖到加油站去加油的吧。那既然没有这样的人,所以大家应该有一个共识,人之所以能做到拖延,就是拖延了也对自己影响不大。我们需要清醒一点,确认一下你拖延的那些事,被拖延了是不是对你影响不大。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你没有拖延症,只有你有一些是能够按时完成的事,你就没有拖延症,事情没有想象得那么糟。

只有真正严峻的任务才能解决你的拖延问题,你要通过做成一件事来突破,然后形成习惯就好了。比如要做一个报告,这个报告是给一个人报告,并且这个人是你很熟悉的,很亲近的,跟你关系不错的,那你可能会拖延。但是如果这个报告是给2000人看,并且如果没有按期完成,你会损失50万,你还敢不敢拖延。

建议大家去学一些找到感觉就能掌握的一些技能,比如游泳,骑自行车。你需要先去学一些这种技巧性比较强的东西来增强自己的信心。

给自己设置一个真正严峻的任务,用小目标去解决拖延的问题,比如从整治自己的身材开始,设定小目标,通过做成这件事来突破,然后形成一种惯性。逐渐去学一些技巧性比较强的东西,先来增强自己的信心,最后再去做那些需要由量变产生质变的事情,那可能整个整个过程就是高效的了。

在衣食住行上训练专注力

专注力是决定效率的重要因素。

如何从平常的生活,也就是衣食住行来训练专注力呢?日常的生活本身不能训练人的专注力,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去营造仪式感,这样会提升我们的注意力。

1、购买昂贵的学习工具

训练专注力的杀手锏,学习工具,买贵的!作者学吉他,初学者就借钱买47000的吉他,一年才还完,买了这个吉他后,自己每天至少练习4个小时。再说小时候练小提琴,4岁到12岁,练了8年,一直伴随着痛苦,不想练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小提琴出来的声音不对劲,那把小提琴不是作者自己选的,而是祖传下来的。可是,祖上却没有出过小提琴演奏家。

除了学习之外,买别的东西也不要图便宜,便宜的东西本来就不是靠专注力制造出来的,你把一样东西买来自己用,这样东西要使你感知到那种专注力,才能够对你自己的专注力形成训练。如果我们有一笔钱用来买东西,买一样贵的东西,好处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没钱再去买那些便宜的东西了,也就是说,我们拥有的东西少一些,东西越多越不能使人专注。

当然,这些原则富二代不适用。

2、学会一个人好好吃饭

从吃饭这件事上训练专注力就是:尽量吃好点,少吃速食,少点外卖,尽量少吃自助餐。无论买东西,还是吃饭,要的是一个仪式感,吃自助餐就是没有仪式感的行为活动,这个吃点,那个吃点,吃不好而使人吃撑。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好好做一顿饭给自己吃,这是营造仪式感非常好的行为活动。一个人如果连吃东西都不能够专注,你说让他把别的事情做好,那是毫无道理的。

舞台上的射灯

3、使用射灯

在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当中尽可能去使用射灯,就是这个灯的光束能够聚集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的那种灯。这种仪式感的可以让你的注意力稍微集中一点,因为其他的环境都是黑的,有点像舞台的感觉,把自己放在舞台上应该会比坐在观众席里更专注一些。

4、进入高质量的睡眠

平常生活当中影响人的专注程度非常大的因素,就是睡眠,睡眠不够,人很难做到专注。一个长期缺觉的人,想专注那真的太难了。所以,方法是困了就睡,不要已经困得不行了,还硬撑着做事,这个效率是非常低的,不如立即进入高质量的睡眠。那怎么进入高质量的睡眠呢,当你累坏的时候,就能进入高质量的睡眠了。所以,需要多运动,运动会让我们睡得更好。

这些就是在生活中训练专注力的小技巧。

直奔大师

成年人学习,一定要带着任务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准这个学习的切入点。建议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当然这个大师指代的是一种特定的一种情境,这个大师不一定是指一个人了,而是你的最终目的。

给自己制造反馈

要想制造反馈,你必须先有成果,就是要基于已有的成果来发现问题,所以才要制造反馈。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的方法,我们可能要写一点东西出来,录制一点音频出来,甚至是录像。总之,是一定要有输出,或者说叫应用来作为前提。

1、制造文字类反馈

看完一个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东西,书也好,文章也好,任何文字的资料都可以,你要写一份摘要出来。两个写摘要的规则,1、写摘要要对照文本写,而不是脱稿写,要找到文本当中的重要事实、陈述和一些观点,构成你的摘要。2、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不是选择把不要的去掉,把要的留下来。就是把文本当中的重要事实、陈述和观点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绝对不能去吵人家的原话。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他的话,这才叫理解。

2、制造语音类反馈,就是给自己录音。

制造肢体类反馈,给自己录像。不录下来,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丑态百出。我很喜欢打篮球,并且一直以为自己打得很好,至少很好看,但是当我录像下来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动作是多么的丑。

怎样突破学习瓶颈

任何人都有可能遇到瓶颈,当你遇到瓶颈的时候,你要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就是说你已经走得很远了,有些人还不如你。遇到瓶颈也许是心态问题,也许是方法问题。瓶颈是瓶颈,它不是极限。他是指在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当中,别人都跑过去了,你卡在那儿了,这种情况,他是有突破口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可能需要调整的不是方法,而是心态。学习中遇到瓶颈有一种可能是不自信造成的,这种不自信它就属于心态问题了。

解决心态问题,心态调整得好,做一些事会相对比较容易。打游戏的例子,所谓心态的调整本质上还是让自己不要过分分心,不要去估计那个总分数,而要把注意力放在每一局的输赢上边。

扩大涉猎范围,瓶颈不仅仅是全靠调整心态来突破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你涉猎范围不够广,想要突破它你就要不断地积累。比如乐器演奏,在乐器演奏的美感上获得突破,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听,多感受。当然了,如果还能多看一些文字的资料,比如那些世界级演奏家的传记,这些东西都会为你带来突破,这就是所谓功夫在诗外。

更加专注,请教名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做到不去分心。许岑当年数学成绩非常差,他就想出了一个方法,他专门训练数学考试的选择,他要做到选择题不丢分,或者就是放弃选择题的最后一题,最终通过这种方法,他高考数学就只做了选择题,最后也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如果自信来自于自律,那就是扎扎实实的自信。如果自信来源于想象,那就是盲目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