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调查这样说过,人们最恐惧的事情第一名是“当众讲话”,第二名才是死亡。这句话让我想起《奇葩说》的辩手之一颜如晶,她算是这么多期的辩手当中最害怕“当众讲话”的一个人。
最会辩论和最怕“当众讲话”,这样一个极大的反差居然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而且互不影响,反而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并非颜如晶的天性使然,而是她精钻在辩论的这个领域,上了无数次辩论战场历练出来的结果。
在我看来,在一场辩论中,每一个人站出来,从他吐出的第一个字开始,到最后收官结尾,然后坐下来,这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场演讲。
会演讲,或者会当众说话到底有多重要?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一个人能面对多少人说话,决定了他人生的成就。”
不管你的角色是什么,身处什么岗位,都无一例外都是需要一定的公众表现力。即使是最不喜欢当众说话的颜如晶,也是通过打磨自己的演讲技巧,实现了能言善辩的蜕变。因为她天性不爱在人前说话,通过演讲力实现了自己的公众表现力。
你有没有一上台就不知道怎么讲话的经历?你有没有试过明明都把稿件背得滚瓜烂熟了,上台后却讲得磕磕巴巴?
如果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变得跟颜如晶一样,通过演讲力提高自己的公众表现力,成为一个敢于在台上演讲自如地发出声音呢?
看完Sophie写的《PPT演讲力》之后,我找了一些实用的演讲技巧。不得不说,一切的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式的。机会,除了给已经准备好的人敞开,也对每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敞开。如果你也想学到一些演讲上的小秘诀,那就跟我一起阅读Sophie是怎么给我们拆解演讲小技巧吧!
此书作者Sophie, 她是易效能精品课程《PPT营销力》讲师。她说教导过数万名学员,遍布腾讯、阿里等知名企业,也曾任上市公司海外销售经理,具有非常丰富的PPT演讲、职场、商务应用实战背景经验。
这本书是一本实战性非常强的书籍,Sophie总结了PPT演讲“大树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快速地掌握了演讲实战技巧,进而应用自如。“大树模型”分为5个部分:干、枝、叶、果、根,每一部分自成一个大的章节,通过案例和应用场景,生动地说明了它们的妙用。
这篇文章我就给大家分享“大树模型”中的“叶”-讲出一个好故事的“HIT”大法。给大家拆解一下“HIT”大法在演讲中的妙用。
一、 3个公式,自创金句,让你秒变段子手
“HIT”大法, Sophie给出的定义是讲出幽默感(humor),有画面感(image)和有转折(turn)。一个故事讲得精不精彩,关键在于观众听你讲话的时候,有没有画面感,语言幽不幽默,故事内容有没有高潮迭起的转折。
其中讲出幽默感有三部分组成:自黑+把PPT变成捧哏+段子公式,而段子公式则是“讲出幽默感”的点睛之笔。现在来给大家逐一拆解3个段子公式。
第一个公式:埋包袱A+停顿+重读词/句+抖包袱B+停顿
这里的包袱就是运用了相声的技巧,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怎么把这个公式运用。
首先是埋包袱,就是很正常地说一件事情。
小女孩:“妈妈,可以给我十块钱吗?”
妈妈:“好的,不过你要告诉妈妈,这十块钱打算拿来干嘛?”
以上的对话是不是我们日常所见,很正常,没毛病,对吧。然后,接着停顿一下,为了引出重读句/词,而这个重读句/词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误导观众,强化以上的埋包袱A对应的结果也是A。
在这里对应埋包袱A的是小女孩的回答,“我想把钱送给公园门口的老太太,她每天都在那里,好可怜。”接着就是抖包袱了,给出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B。
妈妈问:“为什么那个老太太天天都在那里呢?”
小女孩:“她是卖冰激凌的。”
这已经完全超出结果A的范畴,然后进行第二次停顿,目的是留一些时间给观众做反应,笑。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是埋的包袱越正经、越正常,后面抖的包袱反转越大越好。
第二个公式就是改编俗语,这个就比较容易懂了,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看看:
“天下乌鸦一般黑”改编成“天下文案一般黑”
“有情人终成眷属”改编成“有钱人终成眷属”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改编成“温情诚可贵,规则价更高”
第三个公式就有点粗俗,就是A+屎尿屁或者猪狗驴。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雷军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就是说只要你抓住机会,即便你的能力不足,也是有可能成功的意思。
不过第三个公式要慎用,看场合使用,用得不当可能会得罪人。
以上三个公式,可以让你随时随地自创金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支持,引导观众进入你要讲述的话题内容中。
二、巧用道具,增加演讲战斗力
演讲过程中除了需要PPT,我们还需要一个重要的视觉武器,那就是道具。
2009年,比尔·盖茨在TED的一场演讲中,他从瓶子里放出了几只蚊子,引起了在场观众的轰动。之后,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因此人们对于蚊子造成的疟疾有了更多认识和讨论,盖茨通过此举实现了他的演讲目的。
这就是在演讲中使用道具的效果,适当地使用辅助道具可以刺激观众的眼球和大脑,从而达到互动的作用。而且人都是喜欢玩的,喜欢一些有趣的东西,在演讲中加入一些游戏的元素,也会大大地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这里的游戏不限玩法和内容,只要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就可以了。
例如在讲时间管理这个主题时,给场下的观众发一张纸条,纸条上面是画满了85个格子,告诉观众这85个格子,一个格子代表一年。然后假设我们可以活到85岁,那么请把你走过的岁月撕下来,剩下的就是你能握在手里时间。
这一个小小的互动可以引起在场观众对时间的思考,相信他们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此外,现在演讲中最常用的道具就是视频或者图片,这些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互动效果。毕竟,听众容易对一个人长时间的讲话感到厌倦,适当地切换一下画面,可以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里最常见的就是手机发布会,比如苹果手机,还有罗永浩的跨年演讲,或者是罗振宇的各种演讲。他们的演讲时间一般都是一个小时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演讲期间适当地插入视频、音乐或者图片,都可以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目的。
道具可以体现演讲者所要表达内容的画面感,让观众有类似的感受,增加说服力,从而让观众理解演讲者要说的观点和接受观点。
三、灵活运用提问+转折,告别流水账式演讲
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讲故事,如果内容没有转折,没有悬念,那么就无法带动读者或者观众的情绪,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
雨果在纪念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百年祭日的演说中,开头第一句就说:“一百年前他死了,但他的灵魂却是不朽的。”
他用一个“转折”句抖起旗帜,说出了自己对伏尔泰的评价与颂扬,这种夹杂着评价的叙述,是直叙却非平铺,一抑一扬,非常自然地激起了人们对伏尔泰的怀念和崇敬之情。这样“神转折”词语的使用在一开始就可以有力地控住了全场,为下面的演讲铺平了道路。
想想《奇葩说》里面的大咖辩手们,他们都有哪些常用的“神转折”词?
"对!但是..."——先承认对方的可取之处,再提出自己认为有缺失的地方,并引导听者关注自己的点。
在演讲中,我们也可以设置这样的自问自答,来引导听众跟着你一起思考。
比如可以用“来!来、来来来!”这样 一个简短直接的词,让听者的思维跟着你的思维走,跟着你所描绘的,所假设的,所开脑洞地描绘行进,再适时给出亮点,互动中接受了你。
演说或谈判中,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技巧,让双方的注意力都只集中在你所要表达的点上。比如用“试想一下!”“假设!”“如果,那么”“停,等一下,”等等这样的假设性词组。
只要我们合理地利用起来,不仅能让你的发言充满趣味,互动流畅,也会因为听者的参与而让自己更有自信,更舒展,更有说服力,更有魅力。因为,我们都知道,一场成功的演讲,不过就是为了让听众记住了你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