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是本专题文章的最后一篇,先和大家聊一聊PPT模板,并从模板中衍生出PPT素材库的相关分享。最后,再讲一下版本管理的那些事。
模板不是万灵药
很多人对于PPT制作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模板可以适用于一切,是应对PPT工作的万灵药。
很多人对于PPT工作本身也有一定的排斥感,认为这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每次遇到汇报这样的场合,或者按照上级领导要求进行PPT的设计时,都会认为是在占用他们的业务时间。
另外,在一些传统企业中,管理者基本上也从不上手亲自制作PPT,并认为这个工作并不重要,只要找到一个能做PPT的基层工作者就行,但前提是并不会去考虑对方到底适不适合。
正是因为对于PPT工作的抵触,以及管理者本身对于PPT的态度,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加快PPT的制作进程,而不会去关注PPT所承载的信息传达是否合理、是否高效、是否科学。
在这样的需求指引下,各式各样的模板成为了香饽饽,成为了解决PPT制作问题的重要抓手。
但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模板又无法完全起到模板的作用。
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基于模板输出的PPT与模板本身的样式总会有巨大的差距,可以说是“拷贝大走样”。这是因为模板只是一种外在表象的标准化,同时,即使这个模板有数百上千页,也完全无法覆盖日常业务中的所有场景。
一旦我们遇到的场景是模板尚未覆盖的,或者说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模板中各个页面的信息策略时,即使模板中有最为合适的,我们也无法将其划上等号,仍然会按照自己的既有策略进行呈现,也会跟随自己认为的好的审美,因此,最后总会与模板千差万别。
而在有些行业中,不少人会通过各种不同的人脉或渠道,获取来自于同行业企业的PPT稿件,或是干脆用自己上一家企业的直接进行套用,但最后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效果自然不太理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定的版权风险。
所以说,任何时候模板都只能用于参考,学习其对于信息素材的处理方式和策略,尽可能不要去直接套用。
真正有用的“套用”并不是模板本身,而是在模板基础上更为细分的要素,而这些要素就是PPT素材库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在日常不断收集这些内容,并在工作中不断复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从模板到素材库
对于PPT设计而言,有更高参考价值的并不是模板,而是更为细分的素材,这其实也是结构化和知识管理的理念。
通过将“打碎后再组合”的理念应用到PPT中,我们也可以将每一页的信息进行打碎,最终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比如图片、图标、图表、表格、逻辑表达等。
其中,我们在PPT制作中用得最多的还是逻辑表达。在上一篇中,我已经从整篇PPT的角度说明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是一篇PPT的骨架,而每一页其实也需要各自的逻辑表达。
对于逻辑表达,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些PPT的Smart Art功能,里面就有一些基本的逻辑表达,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直接使用,当然,这里面的逻辑表达类型还是较为有限的,我们还是需要积累更多的逻辑表达。
我的方法是,在PPT素材库中建一个“逻辑表达”的文件夹,和图片、图标这些大类是平行的,然后在子类中增加各种逻辑类型,比如对比、递进、时间线等,然后在日常工作中,将自己设计的新的逻辑表达或者遇到的收录进来,进行不断扩充。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首先,我们在日常收集时,不要仅仅将眼光局限PPT上,而是要大量阅读好的出版物,比如各种调研报告,如果是PDF版本的,那么我们可以将其截图截下来,如果只有纸质的,那么我们可以拍下照片,当我们有时间时,在去将其用PPT呈现出来;
其次,在素材库中的任何逻辑表达,都保持同一个最简风格,比如只有白色和灰色系,线条之类的也不要刻意修饰,因为这是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场景灵活套用。
如果从知识管理角度而言,逻辑表达是素材的大类,应该是一级目录,而二级目录则是每一种素材的子类别,或者可以用多重关键字组合来表达,便于最后的查找。
其他素材大类,如图片、图标和图表等,都可以参照类似的方式进行收集。
每一页PPT其实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组合起来的,最后形成完整的“信息集”,然后再对其进行视觉上的呈现,可以说是内容和形式上的分离。
关于“打碎后再组合”的相关文章,您可在本号中搜索“打碎”这一关键词,我已经在文档层面做了详细说明。
版本管理
版本管理看似和本系列的主题无关,但其实这是确保PPT上保持信息更新的必要手段,如果没有完善的版本管理能力,那么我们很可能会闹出不少笑话,将过时和错误的信息呈现给受众。
在上一篇中,我提到了一句“底层思维覆盖了PPT设计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我之所以用的是“各个环节”,其实是因为底层思维并无法覆盖到整个“生命周期”,当把版本管理真正融入之后,才能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也在高速变化,文档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也需要不断进行动态变化,这样的变化早已不是一个星期、一个月这样的长周期,而是以天、小时为主,甚至到秒级的短周期。
在今年河南和山西的暴雨灾害中,在线文档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其支持多人协作的互联网基因外,最重要的就是确保信息的实时更新。
在现代社会中,静态的文档早已无法满足日常业务需要了,而是需要更为敏捷、更为动态的文档。
PPT也需要这样,即使是一篇看似简单的企业介绍,也会包含很多信息要素,比如企业服务获得的奖项或成就、最新获得的专利、一些重大变化或者事件,以及核心团队的变更等。
在企业介绍中,上述这些信息都是高频变动的内容,同时本身也是企业介绍PPT中的重要信息,一旦出现没有及时更新的情况时,就会让受众得到错误的信息,进而影响其对企业的正确了解。
所以说,对于每一份PPT,我们都需要做好最为基础的版本管理,至少需要有简单的流程能够确保内容的及时更新,同时也要有一张描述每一个版本更新内容的表格,确保每一次版本更新都是可追溯的。
关于PPT设计的那些事我就分享到这里,希望能对大家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使大家能够在深入理解PPT的基础上高效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