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灰雀》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列宁的故事等资料。

看图导入,交流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1)。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某几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婉(wǎn)转、面包渣(zhā)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出一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读完后出示幻灯片4)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幻灯片5)

教学第二至十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至十自然段,思考:那只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怎么做的?说了些什么?相机出示幻灯片(6、7、8、9)

(1)引导学生理解“找遍”(板书:找遍)

(2)启发学生抓住列宁的神态、语言体会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心态。(学生在议答的过程中,要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理解“自言自语”“可惜”蕴含的意思和感情。教师相机板书:着急、担心、惋惜)

(3)提问:列宁的言行说明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列宁对灰雀的热爱是真诚的。板书:喜爱)

2.再读课文,思考:小男孩的语言、表情、心理有什么变化?小男孩与丢失的灰雀有没有关系?

(1)指读有关语句,出示幻灯片(10、11、12)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表情、心理的变化。(板书:没看见 不敢讲 还活着 一定会)

(2)引导学生从语言、表情推断小男孩与丢失的灰雀的关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小男孩知道丢失的灰雀的下落,他能使灰雀飞回来。从而引导学生想象灰雀是被他捉去的,他决心改正错误,放回灰雀。)

(3)提问:小男孩语言、表情、心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是列宁爱鸟的真情打动了小男孩,使他坚定了改正错误的决心。板书爱)

3.分角色朗读二至十自然段,体会列宁爱鸟

板书设计


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见幻灯片13)

2.填写合适的词语(见幻灯片14)婉转地( ) 自言自语地( )欢快的( ) 欢蹦乱跳地( )

3.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