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第06期:《心中有数 生活中的数学思维》

推荐指数:★★★★

作者:刘雪峰

内容简介:如何用数学重新求证我们的人生?小到电饭锅为什么不会糊底,筷子夹不起来豌豆怎么办;大到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这些看似与数学无关的问题其实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维。

如果你是理科生,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用解数学公式的方式去解生活问题。如果你是文科生,这本书会激起你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告诉你如何去解决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问题。

类型:教育学习

阅读时长:2小时

本书评论:

作者用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来引出背后的数学逻辑,用数学的思维来告诉人们,如果遇到此类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不得不说,这本书中的解决方案很实用,数学原理也容易理解。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加入了很多晦涩的数学公式,对数学基础差的同学很不友好。但只要跳过这些难懂的内容,我们还是能从书中学到很多生活难题的解决办法。

我也将用最直观的语言,帮助大家梳理书中的知识,挑出最有用的部分。

我的总结:

生活问题:

“事在人为”与“宿命论”——失败时,你是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还是认为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 解决思路:

“概率的世界观”——虽然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但是只要努力,我们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

生活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理论的好坏?比如,股票专家提出的买入和卖出的信号,成功的人在成功前提出的成功方法。

  • 解决思路:

不要看理论是如何论证已有的结果,而要看理论对预测的判断是否准确。比如,翻看股票专家之前预测的结果,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和他的方法有没有关系。

生活问题:

团队应该集中同一领域的人员,还是聚集不同领域的人员?

  • 解决思路:

多样性红利——多样性才是团队的最佳选择。如果成员的特长和看问题的角度很接近,容易受内部影响,缺失全局观。比如组建一个学习小组,如果聚集了一群偏理科的学生,那么这一组的文科成绩并不能很好地提升。但如果将各科成绩好的学生分别召集进来,那么这一组的各科成绩都会有所提升。

生活问题:

在市区上班的你,是选择郊区的大房子,还是市区的小房子?

  • 解决思路:

卷积——郊区的大房子在入住时会很开心,但由于上班路远,每天需要花很长时间在路程上;而市区的小房子,虽然面积略小,但省下了大量的通勤时间。

生活问题:

森林野火该不该灭?

  • 解决思路:

利与弊的抉择——当发现小火苗时,立刻扑灭并不能控制森林火灾。但适当地烧掉一些枯树,可以防止枯树积累过多而引发大规模的森林火灾。

生活问题:

按错自提柜的取件码会不会碰巧打开另一个柜子?如果有人反复试,会不会拿走其他人的货物?

  • 解决思路:

稀疏性——取件码是由6位数字或字母组成的,而组成后的数据是一个六维的空间。自提柜的取件码又是随机产生的,那么在一个六维空间中,想要随意找一个点,犹如在一个沙丁鱼群中找一条特定的鱼。

生活问题:

通用汽车下的庞蒂亚克品牌收到了一份投诉信:为什么买香草冰激凌,汽车无法启动,而买其他口味的冰激凌,汽车就会很好地启动?

  • 解决思路:

条件独立——因为香草冰淇淋的购买时间会比其他口味冰淇淋的时间短,所以汽车冷却时间不够,引发了气阻问题,导致汽车无法启动。事件A“买香草冰激凌”和事件B“车启动不了”之间的关系是在于事件C“购买时间短”。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实际会有第三个事件而引发关联,比如尿布与啤酒的销量是同步增长的。

生活问题:

同样是跑步,为什么有人越跑越瘦,有人却越跑越胖?

  • 解决思路:

比例-积分-微分——一个人要通过跑步减轻体重,可以计划好每天跑步的圈数。这是比例控制。如果体重一直保持不变,那就说明他的跑步圈数不足以让他减重,这就要调整跑步圈数。这是积分控制。如果一周内体重减得过快,那就减少跑步的圈数,如果体重不减反增,那就增加跑步圈数。这是微分控制。

生活问题:

学习应该将每一章学扎实后再学下一章,还是先迅速读一遍,了解每章的主旨后,再学习没有理解的部分,反复多遍,直到把一本书吃透?

  • 解决思路:

第二种方法效果会更好。学习过程中,学会梳理知识框架,要比死扣一个知识点更为重要。学习如同造房子,先搭支架,再建承重墙,最后才是装门按窗。

生活问题:

如何读书才能进步更快?

  • 解决思路:

主动预测+从差距中学习——在看一本书时,在遇到问题时,先自己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解决,然后看看书中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有没有不同,最后去思考自己和书上的差异性。

生活问题:

一个学会自由泳的人,为什么会比从来没有学过游泳的人学蛙泳更快?

  • 解决思路:

迁移学习——虽然自由泳和蛙泳的姿态不一样,但是在换气以及游泳时身体的协调感、水感等方面存在共性。在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前,应该重点学习将来与工作技能密切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迁移到技能中。

生活问题:

如何清晰地表达一件事?

  • 解决思路:

由主到次的增量式表达——学会清晰地表达一件事,不仅在生活中很有用,还能帮助学生写作文。比如,描写“正月十五的月亮”:“正月十五的月亮圆圆的,很亮,能看见月晕。如果你仔细看,还能隐约看到月亮中的阴影。”这就将正月十五的月亮圆的特点重点突出了,然后加上次要信息——亮度,细节——月晕,更小的细节——阴影。

#数学##数学思维##学习#

我是小Q,写作15年,85后宝妈,会计专业

曾经的我是一个差一点做会计的编辑

专注的领域:心理、个人成长、占星、神秘学

学霸式读书,一起做内心强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