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读书笔记分享-第三部分,共分三部分分享全书:
详解:不过在200万年的时间里,人类大脑容量几乎增长了两倍,最初我们的祖先的大脑是1.25磅。现在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然而至今的大脑将近300磅,为什么大自然这样迫切的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巨大的大脑呢?听到这里,你的脑海里是否也产生了一些好奇的火花,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呢?点燃好奇心就是成功解释的第一步。第二步,用熟悉的概念描述你的思想。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理解是层层递进的,每一层都是建构上一层的基础。演讲者最好不要突然提出一个不熟悉的概念,因为没有知识的铺垫,观众是很难理解的。但如果能够将新概念和熟悉的概念连接起来,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了。例如,你想解释心理免疫系统这个概念,不妨先讲讲免疫系统是什么。我们知道人的免疫系统是用来抵御疾病入侵的武器时,也就不难理解心理免疫系统是用来抵御内心痛苦的盾牌了。第三步,使用比喻和举例子。比喻和例子是构建概念之间联系的重要工具。如果说知识点和概念是搭建思想的骨架呢?比喻和例子就是填充思想的虚荣,他们能够让你的思想更加丰盈完整,同时也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你的内容。讲道理书中就有一个十分巧妙的比喻。他说,演讲好比是一场演讲者与观众共同经历的旅行,演讲者是导游,观众是游客,演讲者所表达的思想就是这趟旅游的目的地。一场成功的演讲就是要获取观众的信任,让观众心甘情愿地追随演讲者,突破固有认知的迷障,抵达新的思维重点。你看,一个如此简单的比喻,就能解释出演讲的本质,并且让人毫不费力地铭记在心。刚刚介绍的是有关解释技巧的三个步骤,下面我们要讲如何用说服技巧颠覆观众以往的认知,使新的思想取代旧的思想。说服常用的两个方法是真实数据与推理。我们先来看认知科学家史蒂芬平克是如何使用真实数据颠覆人们对暴力的认知的。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暴力危机,战争、谋杀、恐怖袭击层出不穷,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是,史蒂芬平克让我们知道,与历史上的暴力事件相比,当今世界的暴力趋势其实是在递减的。为了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他先摆出一些事实提醒观众,人类历史上的暴力活动有多可怕。比如在500年前的法国,就有一种公共娱乐形式,是把活生生的猫扔进火里,这位听它们惨烈的叫声,以此为乐。在古代社会,超过1/3的成年男性死于暴力。他想告诉观众,你或许认为当今暴力事件正是一个话题,但你忽略了历史上的暴力事件可能更为残忍。对此,史蒂芬平克进一步作出解释,是现代媒体的集中报道才让我们对暴力事件的印象更为深刻。但是,多少有过于主观的成分,才导致我们认为暴力事件正在恶化。平克给出了一系列数据,不仅包括各个时期死于暴力的总人数,还包括当时每个个体遭遇暴力死亡的概率。通过对比的形式证明,暴力事件的数量在当今世界的确有显著减少。由此,他解释出演讲的核心内容,针对暴力事件,重要的不是暴力致死的总人数,而是每个个体会遭遇暴力死亡的概率,并且这个概率正在下降。就这样,平克采用真实的数据,改变了观众对暴力的悲观认知。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数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推理是另一个说服他人的有效手段。推理论证一般要求演讲者先将推理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步骤。每一步的起点都让观众一眼看出就是对的,然后从第一部出发,一步步进行推导。这时候作者推荐演讲者使用如果,那么这个趋势来表述推理,观众会相信,如果前提假设是对的,那么结论也是对的。我们看一个例子,当帕洛塔是一名慈善改革家,也是一名推理论证的高手。在TED的一场演讲中,他试图说服大众消息,人们要想非营利组织得到发展,就需要像对待其他商业公司那样包容他的失败。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但企业要创新,也得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企业家们深知,但凡创新,就不可能拥有100%的成功率,如果不能接受失败,就决无创新的可能,更谈不上发展。基于这个假设,帕罗塔充分利用了如果,那么的句式进行推理论证。下面我们看它具体是怎么推理的,他说。如果我们不允许非营利组织有任何的失败,那么他就不会再筹款方式、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如果不去进行这些新的尝试,那么非营利组织中将会失去发展的活力,如果失去了发展的活力,那么他由于自身难保,也将无暇顾及重大社会问题。所以,如果我们想让非营利组织发挥它最大的效用,帮助我们解决社会问题,就一定要允许他的失败。第二部分的内容就是这些。我们着重介绍了演讲的技巧。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眼神交流,展示脆弱和幽默的技巧,与观众建立信任的纽带,使他们乐意接纳新的思想,然后再运用解释和说服的技巧,使观众对新思想完全信服。当思想的火焰已被点燃,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往其中增添燃料,使思想的光芒更加闪耀。而演讲中的细节就是推动成功演讲的高纯度燃料。演讲中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这是我们要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在这部分里,我们将重点讲解三个内容,一是如何脱稿演讲,第二如何使用幻灯片,第三是如何运用声音和肢体语言。首先来说如何脱稿演讲。准备一份演讲稿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演讲的风险,使演讲者在台上更加自信。但演讲本身是一场交流,如果演讲者只是盯着演讲稿念,没有与观众的目光交流,那么影响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怎么做好呢?那就是脱稿演讲。在脱稿演讲中,有背诵式演讲和即兴演讲两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我们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反复练习。所谓背诵式演讲,就是把自己要说的内容一字一句写下来,然后逐句逐段的调整和背诵,直到烂熟于心。许多成功的演讲者为了不让人听出自己背诵的痕迹,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琢磨自己的语气和用词,甚至提前找人预演。这虽然是一种笨办法,但就是这个笨办法让他们获得了成功。当然,有些人可能更擅长即兴演讲。顾名思义,即兴演讲不需要提前背诵演讲稿,而且在演讲的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组织语言。即兴演讲的优点是生动,真实,演讲者不必时刻去想下一句话说什么,因此有更多的精力和观众交流。但即兴演讲不等于无准备演讲,如果准备工作做得不好,也容易陷入突然停顿或是偏离主题的尴尬局面。因此,即便是即兴演讲,优秀的演讲者也往往会提前列出清晰的框架和要点,是先在脑海中构思演讲该如何推进,语言该如何组织。接下来我们聊如何使用幻灯片。用好幻灯片不仅能使演讲更加赏心悦目,还可以增强演讲的力度。有的时候,一张幻灯片抵得上千言万语,当演讲者想要讲解一些难以用言语表述的内容,直接展现在屏幕上给观众看,效果会更好。比如,我们想唤起人们对全球饥饿问题的关注,那么一份世界饥饿人口分布图,一张非洲儿童瘦骨嶙峋的照片,一段真实记录全球饥饿现状的视频,都能为演讲带来非同一般的震撼力。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样有一些值得我们留意的细节,我们主要围绕文字和图片两方面来为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首先,在文字上,幻灯片应该力求简洁。虽然加入文字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幻灯片的解释力量,但这并不代表演讲者要把自己说的话全部搬上屏幕。繁杂的文字不仅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削弱演讲者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才会让观众对演讲者所讲的内容失去新鲜感。看过的TED观众就会发现,TED屏幕上的文字大多精练而简洁,每张幻灯片通常只用一句话来解释一个核心思想,有时甚至只用一个关键词来代替。我们甚至可以采用设问的形式,与其写上黑洞是一种巨大的物体,任何光都无法从中逃脱这样长的一句话,倒不如直接写黑洞究竟有多黑,之后再由演讲者口头详细说明。这样做既可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又能让演讲变得更加深刻有趣。如果说简洁是使用文字的不二秘诀,那图片的诀窍就是清晰、清晰,再清晰。在播放幻灯片时,演讲者应尽可能使用分辨率最高的图片,以免投影到大屏幕上时模糊不清。并且为了让观众看得更清楚,作者建议采用全图型幻灯片,也就是将单张图片铺满整个屏幕。如果你要播放三张图片,最好是连续播放三张清晰的大图,不要把三张图片挤在一张幻灯片上全图播放,这种方式会让整个幻灯片显得更加美观大气,也能给观众带来一种震撼感。关于如何使用幻灯片就说到这里,简洁清晰的文字图片是使用幻灯片最基本的原则。来谈谈最后一个内容,如何在演讲中巧妙地运用声音和肢体语言。让我们先从声音说起。毋庸置疑,声音有一种魔力,演讲者能够通过它传递出各式各样的情绪,从而感染在场的所有人。语调和语速是影响声音感染力的两大要素。演讲时的语调应当带有起伏变化,如同波浪线而非直线。如果所有的语句都用同一个声调,也没有停顿或者节奏的变化,这样的演讲就是一种催眠,一定会让观众昏昏欲睡。我们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用笔画出你想要强调的语句,然后带着感情有变化的说出来。除此之外,根据演讲内容变换语速也很重要。安德森在书中说到,在介绍重要概念或解释复杂理论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害怕停顿,在趣闻轶事或者比较轻松的地方可以加快速度。但不管怎样,用自然的、口语化的节奏来表达,这是演讲者必须要做到的。除了声音,肢体语言也很重要。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肢体语言能够传达口头语言无法企及的信息。无法想象,如果没了肢体语言,那么看演讲和听人念稿又有什么区别呢?事实上,肢体语言同样赋予了文本的生命力。对于肢体语言,其实并没有固定的规则,任何让你感到舒适的姿势都是可以的。很多演讲者在台上会频繁的晃动双腿,或者摇摆的姿势前后挪动,这都是为了缓解焦虑的无意识动作,但这会干扰听众的注意力,并影响演讲的效果。所以作者建议我们可以选择站立,双脚自然分开,用摆动双手和胳膊来强调你要讲的内容,也可以选择在舞台上来回走动,在重要的地方停住脚步。你还可以选择坐着讲,谁说演讲就一定要站着了?肢体语言没有听法,只要能让你轻松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第三部分的内容就到这里,如何脱稿演讲、使用幻灯片和声音与肢体语言都是演讲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增强演讲的力量,推动演讲的成功。演讲的力量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就给你解读完了。这本书分享的不仅是演讲的技巧,还包括演讲的力量和直面未来挑战的勇气。战胜人生的每一次挑战,都离不开克服恐惧、掌握技巧和把握细节这三大秘诀。希望这本书能让你在演讲台上获得成功,演讲的力量就为你解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