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VMware发布了最新的vSphere 7.0,我最关心的就是存储相关的新特性。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vSAN 7.0的新功能,其他核心存储功能(对接外部存储)的增强,我将在下一节给大家介绍。
现在,vSAN已经成为云的基本元素,可以部署在私有云VSphere里,或者VMware Cloud Foundation甚至AWS公有云里。
vSAN 7.0的新功能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更简单的生命周期管理,一个是原生的文件服务,还有一个是云原生存储增强。
在此最新版本中,VMware HCI为新的统一机制奠定了基础,该机制用于更新vSphere固有的称为vSphere Lifecycle Manager(vLCM)的软件和固件管理。这个功能还是非常有用的,建议所有的SDS厂商都能够像vSAN一样,把硬件的固件管理起来,这样对于整个SDS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SDS问题都是由于采用不兼容的硬件(包括固件)造成的。
vSAN终于支持文件系统了,虽然目前只支持NFS,不支持SMB。以前如果用户需要文件功能,需要集成第三方的文件服务,如Nexenta,部署复杂,而且费用也增加。现在vSAN变成统一存储了,对传统负载的支持会更加方便。
K8s集成增强。现在由于vSAN支持文件功能,因此也可以通过CSI接口和K8s联动了。不过,我查看最新的CSI认证网站,vSphere还是只支持block,而且快照增值特性也没有,估计很快能够看得文件的支持。
CSI也支持vVols,而且也支持快照,加密,resizing这些增值特性。如果用户需要对象服务,VMware还和MinIO合作,提供S3数据服务(下图那个鹤的图标就是MinIO的logo)。因此,现在vSphere+K8s+MinIO可以同时提供block、file和object三种服务了。
除了上面三大新功能,vSAN还有其他的增强。
首先看看延展集群和2节点拓扑的增强。
延展集群场景,新版本改善了VM的位置智能管理。比如VM优先从本站点读,如果重同步没有完成,VM不会迁移到没有完整数据的一端等等。
2节点集群在边缘场景还是非常有用的,其原理就是第三个节点在数据中心,只是做一个见证(witness),上面没有用户数据。但是,延展集群场景下,见证的主机可能需要从一个站点切换到另外一个站点(比如站点故障),新版本做得这种切换不再对2节点的边缘集群产生影响,保障了业务的连续性。
延展集群智能容量管理增强。如果发生两个站点容量不均衡情况,vSAN尽量不去做容量的重平衡,而是重新定向活动的I/O到容量小的站点,避免在不同站点之间做容量的重平衡。这个思路其他做SDS延展集群的是否也可以借鉴?
下面我们看看运维和管理的增强。
VMware的云分析平台Skyline集成了vSphere Health和vSAN Health,可以进行统一的云分析。
新版本改善了VM粒度的容量报告,通过vCenter UI和API都可以得到一致的结果。
新版本可以更加容易看到vSAN服务对每个主机的内存使用情况,便于做硬件规划。
在vSAN容量视图里,现在可用对vSphere复制的数据进行可视化。
最后看看vSAN新版本对硬件、弹性和用途的增强。
开始支持32TB大容量SSD盘,而且重删率也有改善。
开始支持NVMe盘热插拔了。
vSAN共享盘不再需要一定是Eager Zero Thick(EZT)类型了,因此,现在Oracle RAC也不需要共享盘保留100%的容量了。
小结一下vSAN 7.0的变化:更简单的生命周期管理、统一块和文件存储、扩展数据服务(K8s集成)、改善效率和运维。
我不是第一个分享vSAN 7.0新特性的,但是我是第一个分享PPT的,对吧?是否看起来更容易理解一些呢?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下一期我分析一下vSphere 7.0的核心存储特性的增强,看看其他存储厂商如何更好利用最新版本vSphere的特性,这个更加重要。
最后,补充一下。去年Tech preview的vSAN自动驾驶技术——性能自动调优特性好像没有看到正式发布。看来距离实用还有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