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一般来说,新老师初上讲台,都要讲公开课。公开课是每一名教师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公开课讲得好不好,对于新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一次成功的公开课,可以展示老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可以帮助新教师树立形象,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女教师上公开课PPT出了问题,她情绪失控,哭成了泪人

按照学校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今年新入职的老师都要上一堂公开课,语文老师晓媚被安排在第三周。

晓媚今年刚大学毕业,通过教师招考,很幸运地上了岸,被分配到一所乡镇初中。这堂公开课,她深知其重要性。如果上好了,就能给学校的领导、同事还有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对她以后的工作非常有利。

她提前一周就开始做准备。反复熟悉教材,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写备课笔记,精心设计练习题。她还到网上找了多个同一课文的PPT,通过反复比较,选取了其中的一个,打算上课时用。

上课前两天,晓媚有点不放心,就在宿舍里,一个人对着镜子试讲了好几遍。一个颇有经验的老教师提醒她,如果要确保万无一失,就要到班上提前演练一两遍,正式上课时,就搞表演,效果肯定好。晓媚不想那么做,怕学生传出去闹笑话。

第三周,周二第一节课。听课的老师们早已在教室的后面坐好了,上课铃响了,晓媚大跨步走上讲台。开头十几分钟,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初读和朗诵课文什么的,都挺正常的。开始进行课文分析了,不知咋地,PPT突然乱码了。

好多文字都变成了字母,而且错位严重,整个屏幕看上去一团乱糟,插入的图片和音频、视频也不可用。晓媚请老师和同学们等一下,她停下讲课,开始整理PPT,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她急得满脸通红,满头大汗,还是没有弄好。

还有不到十分钟就要下课了,就算她整理好了,也不可能讲完课了。晓媚开始抹眼泪,看着老师们陆续离开教室,晓媚开始哽咽,最后,老师们都走光了,她彻底崩溃了,站在讲台上,手足无措,哭成了泪人。

没有PPT就不能上课了吗?这节公开课凸显了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严重问题

因为PPT出了问题,晓媚的这次公开课彻底“完败”,她当着学生的面痛哭流涕,真的是又尴尬又狼狈。有人对此表示不解,难道没有PPT,晓媚就不能上课了吗

这节公开课暴露了当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部分教师上课,过分地依赖PPT,甚至离开了PPT就真的不会上课。出现这种情况的基本都是年轻教师,原因如下。

部分年轻教师的课堂基本功的确很欠缺。毋庸讳言,当前,很多初出茅庐的教师课堂基本功令人非常不敢恭维。不少人“三笔字”写得还不如小学生,粉笔字更是写得没法看,听、说、读的能力也非常有限。用PPT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他们的不足,于是,很多教师一走进课堂就打开PPT,非常热衷于用PPT来讲课,久而久之,离开了PPT就真的不会上课了。

部分年轻教师在教学上有惰性思想。同一篇课文,在网上随便一搜,就有海量的PPT,将它们下载到电脑,选取其中一个相对较好的,适当整理后就可以用了。比起繁琐的手写教案,既简单又快捷。不用钻研教材,不用设计板书和练习,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几分钟就完成了备课。这样,就有很多时间玩游戏、刷小视频了。

部分年轻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有误解。在部分年轻教师眼中,PPT代表着信息化教学,课堂不用PPT,就没有现代化气息,是教学观念落后的表现,就不“时髦”,PPT教学直观、具体、生动,学生上课像看电影一样,教师省事,学生喜欢。其实,这是对多媒体教学的误解,PPT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将其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最后的话

上课过分地依赖PPT危害极大。它会导致教师“听说读写”基本功的退化,加剧教师工作的惰性和简单化,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情,课堂信息量过大,学生走马观花,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有负面影响,而且很容易像晓媚一样,造成始料未及的教学事故。

当然,笔者无意完全否定PPT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作为现代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基本教学工具之一,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它来辅助教学,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教学犹如演戏,道具再好,演员自身的功夫还是主要的。

(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