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木友们好呀,我是小木。
经常看我公众号的木友都知道,我经常会扯一些自创的做P理论,像是什么「骨骼理论」、「极端理论」、「我不管反正白底最吊理论」等等。
很多人都表示,自从学了我这些理论,不仅精神病有所好转,连PPT也做得好多了。
对此我感到十分欣慰…
今天木叫兽就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真的不是我瞎掰出来的PPT设计理论——【对比理论】
【对比理论】出自著名的《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一书,作者在书中解释道:
让页面中的元素形成明显对比,一方面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找到重点,厘清内容的结构。
比方说下面两页文稿,是不是右边的设计更抢眼,内容的脉络阅读起来也更加分明呢?
今天咱们就从“让PPT更好看、更易读”这两个点出发,看看具体如何把【对比理论】应用到PPT中~
翠花!上干货!
让颜色之间形成对比
每当我看到下面这种“整个页面都只有一种颜色”的PPT时,我就会怀疑到底是我肾虚了看东西眼花,还是做PPT的人就是成心想为难我胖虎…
你不觉得这种PPT看上去不仅毫无生气、找不到重点,甚至看久了还容易引起色盲、色弱、头晕、眼花、最终导致不孕不育吗?
答应我,为了人类的未来,请大家在用色时记住以下原则:
▎对重点元素使用主色,对非重点元素使用辅色或者无彩色(即黑白灰):
像上面这样让颜色之间形成对比,一来可以区分内容的主次,二来可以让页面更美观,三来还可以提高生育率…
一石三鸟…除了666以外,我已经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词了…
让大小之间形成对比
平面设计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韵律。
意思就是,设计跟音乐一样,都是有节奏的,有起伏的。
不信的话你看看下面这页PPT,有没有体会到这种起起落落的节奏感?
没有体会到?
不慌,因为…
我也没有。
……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种元素之间大小不一的设计,真的挺好看的有木有?
除了好看以外,由于人类天生就容易被“大”的东西吸引,所以你在放大元素时,可以有选择地放大重点元素,这样还能让重点元素更突出:
让远近之间形成对比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PPT层次感》的文章,在制作文章例图的时候,我就大量运用了远近对比的设计手法:
在设计这种页面时,你只需要记住“近的东西大,远的东西小,近的东西清晰,太远/太近的东西模糊”的原理即可。
▎路人甲:道理我都懂,可是上面这种模糊的形状是怎么做出来的?
很简单,你只需要把你的近视眼镜摘掉,你看什么都是模糊的…
▼
不好意思跑偏了…
想要做出这种模糊效果,你只需要先选中形状,接着点击【开始】-【形状效果】-【柔化边缘】-选择柔化的程度即可:
▼
以上就是关于对比原则在PPT中的运用示范。
其实对比原则可运用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密度对比、粗细对比、长短对比等等。
如果我这里要把它们写完的话,一来,估计没多少人会看到最后;
二来,我很可能会成为史上第一个“因为写PPT教程而赶不上末班车最终导致家里的那只傻狗因为无法吃到晚饭所以怀恨在心因此爬到我床上去假装大小便失禁”的博主。
所以…为了我今晚不用睡地板,大家将就着看吧…
再贱…
暴揍木哥中…
欢迎关注小木的公众号“跟我学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