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作为一名大九的学长,当年为开题报告、论文、答辩PPT
忙到不孕不育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这不,前阵子我就收到了一份开题报告PPT的投稿:
▲信息已做脱敏处理
如果你恰好就是那位准备接受导师毒打的大学生,那今天这篇文章你得细看,也许能让你们导师对你下手重轻一点。
▎设计风格确定
首先,校徽图片有吧?
用PPT自带的【取色器】工具在校徽上吸取颜色会吧?
接着,学术场合的PPT,别用花哨的字体,你就用最普通的黑体:
▲鸿蒙系列黑体
确定了配色跟字体这两点,我们再来看看具体该咋设计PPT。
▎封面
先不说背景的问题,我们只看文案。
关于封面标题我强调过无数遍:文字要有对比才好看。
比如文字之间的长度、字色、字号、笔画粗细对比等等:
接着看背景,直接把文字放到图片背景上会导致看不清文字:
我们可以先在图片上方插入一个设置了【渐变填充】的矩形,弱化文字底部的背景:
不过现在的版面看着好像有些空对吧?
不慌,插入三个PPT自带的【波浪】形状,叠出这么一个效果:
放到PPT底部,把空白的背景一分为二,完美~
▎研究思路与方法
像“研究思路”里大段文字,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试着“把长文变成短句”。
比如,仔细阅读文案,你会发现它其实可以细分为“研究对象”与“研究路径”:
所以,这里我先用一个圆形把“研究对象”跟“研究路径”的内容隔开:
再看“研究路径”部分,按照文案的递进关系,我将它们分成四个段落,并给每个段落提炼出一个小标题:
▲加入箭头强调阅读顺序
你瞧,现在信息重点是不是清晰了许多?
按照同样的分段排版思路,把“研究方法”里的要点也分开陈列:
▲继续用图标做点缀
一般来说到这一步已经很完美了,但我觉得两段式的
内容结构看着不够明显。
所以,我在“研究方法”底部加了个矩形,将上下两段内容隔开:
▎基本内容简述
仔细阅读内容,你会发现“简述”硬生生被写变成了详述。
比如,标题跟第一段正文,实际上是可以概括成一个标题的:
概括完了以后,正文里就只剩下四个独立的段落了:
老规矩,先为段落提炼标题,再看看大段长文是否可以分成多条短句:
把所有段落都按照这个格式处理,得到下图效果:
▲渐变线可以隔开各个段落
你瞧,这样一改,不用读完全文也可以快速get到重点,而且比起长文,短句的阅读体验会更友好。
接着,为了不让整个页面看上去全是文字,我们还可以给段落添加图标装饰:
看着还是有些单调对吧?
不慌,把封面中的【波浪】形状放到底部,搞定~
▎研究计划与安排
像这种涉及到时间安排的内容,其实用甘特图也许会更适合。
比如,我们先插入一蓝一白两个形状,把月份码上去,再用线条隔开各个月份:
接着,插入几个较小的形状,跨过线条,用于表示事件的时间跨度:
最后,把文字放到小形状旁边,事件类型、时间跨度,一目了然:
这里我还试着把白色的大形状分成了多个小形状,这样事件之间的界限会更明显:
▎总结
现在我们来一下PPT修改后的整体效果:
这一改可还行?
想要看着更严肃一些的话,你还可以把配色改成单色系:
OK,这一期就改到这里,有帮助的话记得一键三连,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