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ppt怎么排列文字


ppt中的文字想要环形排列,该怎么排版文本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文字跟随路径排列的教程。

1、双击ppt快捷方式启动该应用程序,在标题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内容。

2、设置字体为自己喜欢的字体形式,这里设置了AMCSongGBK-Light,字号为54

3、文字内容复制若干,执行格式-文本效果-转换命令,选择跟随效果里的圆形。

4、接着选择文本框,执行格式菜单,设置宽度和高度均为4cm。

5、接着选择文本内容,执行格式菜单,设置文本框轮廓为黄色,查看效果。

6、设置文本效果,选择棱台中的松散嵌入选项,这样就完成了环形文字的制作。
PPT 不是Word,不要将幻灯片当成Word 页面放上大段的文字,这是制作PPT 的大忌。永远记住这么一个理念:放在PPT 中的文字是精华,如果将所有内容都放在页面中,还需要演讲者做什么。

如果放到幻灯片页面中的内容太多,如何删减才能保证不会“误伤”重要信息,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字的删减要从目的出发,将文字的提取当成广告文案细细推敲,提取出内容的关键信息,留下最能说明主题的文字。

您已浏览28分钟!恭喜获得1个阅读红包!
广告

1.发布会PPT文字如何删?

如果制作PPT 是为了在发布会上播放演讲,那么演讲者想说的话一定要保留,不能完全输入PPT 中。否则观众在看到了页面文字内容后,就会失去对演讲的兴趣。总体来说,发布会上播放的PPT 信息要精简,能给观众留下悬念。文字内容可以是演讲者演讲内容的关键词提炼,也可以是问句,不断地引起观众的兴趣。

例如,一个关于人工智能产品发布会的PPT,当演讲者讲到人工智能的概念时,可以提取的关键词就是“人工智能”,但是仅在页面中放上“人工智能”4 个字又显得平淡无奇。这场发布会的目的在于引起观众对人工智能产品的兴趣,那么将信息内容与观众联系起来,同时又制造悬念,可以将文字修改为“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你的生活?”,其思考过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思考,这页PPT 的文字精简后,效果如下图所示,此时演讲者就可以开始口述人工智能的概念了。

2.教学课件PPT文字如何删?

教学课件的目的是传播教学信息,因此需要将知识点条理清晰、内容齐全地列在PPT 中,此时文字就等于知识点的大纲框架,提醒观众当前在讲的知识点是什么,帮助观众梳理逻辑。

课件类PPT 中,知识点数量较多,但是谨遵一个原则:一页PPT 只讲一个知识点,不要贪多。基于此,页面中所有的文字都应该围绕一个核心。

例如,一份讲解着装礼仪的PPT,当讲到领带打法时,如果讲解的目的是要详细介绍常用的领带打法,可以一个页面放一种打法的文字信息。文字信息只需要说明打法的名称和简要介绍。至于具体的操作方式、典故、知识延伸,应该由授课老师口述讲解,如下图所示。

3.宣传推广PPT文字如何删?

宣传推广的PPT,目的在于让观众对产品产生兴趣,需要用产品亮点、真实数据、观众痛点来直击观众内心。精简这类PPT 的文字,可以围绕的问题核心是“观众最想知道什么”“产品能给观众带来什么”等。

如下图所示,是一段马术俱乐部的招生信息,在这段信息中,该俱乐部有多少个班是观众不太关心的信息,这类信息应该删除。事实上,在这段信息中,招生对象、费用及课时数量是最需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也是观众最需要的信息,基于这样的数据信息观众可以考虑是否要报名。

文字精简后的PPT 效果如下图所示,可以将数据类信息加粗强调显示。

4.工作汇报PPT文字如何删?

工作汇报类PPT,其目的就是让观众快速了解工作的进展、成果。这类PPT 在精简信息时,方法是“结论先行”,再根据版面的大小决定是否保留导致结论的相关因素、相关数据。换句话说,工作汇报型PPT 要保留的信息是齐全的工作数据、明确的工作总结。如下图所示,左边的红色是提取出的重点信息,由这些重点信息可以提取出结论和相关因素。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对年度工作的其他内容进行精简。完成内容删减后,发现版面有空间可以排列导致结果的因素,因此制作出的PPT 页面效果如下图所示。

PPT文字处理得好就是点睛之笔,处理不好就是垃圾。仅会删减文字还不够,还需要学会处理无法删减的大片文字、选择最好的字体发挥最强效果、做出海报效果的文字设计……


二、ppt米字格怎么做


修饰文字时,通过给关键词添加米字格,可以润色页面。

如下图所示,这是百度知道APP一张过渡页,上方的文字添加了米字格,对主题关键词起到强调的作用,

另外,在介绍字体的时候,偶尔也会使用类似的处理,如阿里巴巴普惠体的官网推广图(图不太清晰)。

上面说到的格子,除了用米字格,其实还可以用田字格,或者直接用一个方框,进行修饰。

田字格和方框,在PPT中都很好绘制,操作如下:

① 方框

1. 开始→绘图→矩形

2. 按住 Shift 键,左键点击空白处绘制一个正方形

3. 选择正方形→形状格式→形状填充→无填充,取消颜色填充,得到方框

4. 选择方框→形状格式→形状轮廓,修改轮廓填充色及粗细

② 田字格

1. 根据上方 ① 的步骤绘制一个方框

2. 开始→绘图→直线

3. 鼠标左键点击方框左侧边线上的连接点,保持按住鼠标并拖动至方框右侧边线上的连接点的位置,获取水平线

4. 鼠标左键点击方框上侧边线上的连接点,保持按住鼠标并拖动至方框下侧边线上的连接点的位置,获取垂直线

5. 按住 Ctrl 键点击两条直线→形状格式→形状轮廓,修改填充色、粗细和虚线选项

好了,方框和田字格绘制出来了。

但注意的话,会发现,米字格绘制起来并不方便。

为什么呢?

因为方框只有四条边上的中点有连接点,对角上没有连接点,这样绘制对角线时就不好对齐了。

由于后面会继续谈到连接点,这里先作简要介绍。

连接点是什么?

连接点有两种,一是连接线上的,二是其他形状上的。

数量及位置:

连接线上的两个端点就是连接点,可以用于连接到其他形状上的连接点;
其他形状上的连接点可能有多个,拖动连接线端点靠近形状时,圆点连接点会出现。
作用:

跟随移动。连接线上的连接点接上其他形状的连接点后,连接线的该点就会附着到形状上;当形状位置移动,连接线的该端点依然会在形状上,跟随着移动。
吸附连接。另一个好处就是,连接线可以准确地接到形状上的连接点,拖动连接线的端点靠近形状上的连接点时会自动吸附,利用这一点可以准确地控制连接线连接的位置(当然,按住Alt键绘制连接符时,就不会发生自动吸附)。

如在绘制流程图时,往往会借助连接点进行连接。

既然方框对角上没有连接点,那么添加对角线时就无法自动进行吸附了。

这样的话,如何去制作米字格呢?可以参考如下三种做法。

1. 顶点数量翻倍

2. 矩形与菱形结合

3. 设置直线宽高度

1. 顶点数量翻倍

第一个方法,借助 PPT 插件英豪工具箱来完成。

(需要插件的,可到官网 yhtools.cc 下载)

在介绍操作前,先来看看

连接点与顶点的关系

① 基本形状中,每个形状有特定的连接点,

如矩形上下左右边线中心分别有 1 个连接点,共 4 个;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条边线中点共 6 个连接点;

椭圆则有上下左右以及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共 8 个连接点。

(继续用上面的图)

② 每个形状有其顶点,右键点击形状→编辑顶点,黑色方心点即为顶点,

如矩形的顶点为四个顶角上的点;

三角形上的顶点即为三个顶角上的点;

圆形的顶点即为上下左右四个位置所在的点。

可见连接点与顶点的数量及位置并非完全一致。

连接点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经测试,发现,如果对形状进行编辑顶点操作,连接点就会发生变化;

此时,连接点与形状顶点就会变得一致,形状中顶点的位置同时也是连接点的位置。

编辑顶点的操作可以是,增删顶点、改变顶点类型(平滑顶点、直线点、角部顶点)、开放路径或改变线段形状(抻直弓形、曲线段)。

对于矩形而言,如果希望通过编辑顶点来改变连接点的位置,考虑到不改变原形状轮廓,可以先给矩形增加一个顶点,再删除掉;

或者选择一条边线,先改成曲线段,再抻直弓形,恢复直线段。

增删顶点

抻直曲线段

回到米字格的制作,在这里,我借助英豪工具箱的一个功能——顶点数量翻倍,对矩形进行处理;

这样,通过处理,矩形就变成有8 个顶点(分别是四个顶角的点,以及四条边线上的中点)的形状;

表面上看矩形好像没什么变化,但是这 8 个顶点均成为了连接点。

这 8 个连接点,刚好便于米字格的绘制。

操作如下:

① 添加一个正方形

开始→绘图→矩形,单击幻灯片空白处;

或者按住 Shift 键单击鼠标左键并进行拖动,绘制正方形。

② 顶点数量翻倍

点击正方形→LvyhTools→顶点相关→顶点数量翻倍,即可获得有 8 个顶点的正方形。

③ 添加直线

开始→绘图→右键点击直线→锁定绘图模式;

接下来借助正方形上的连接点连续绘制四条直线(水平线、垂直线、两条对角线,每次绘制不需要重新选择直线);

绘制完成后按 Esc 键可退出锁定模式。

④ 修改格式

选择正方形,形状格式→形状填充→无填充,获得方框;

选择正方形,形状格式→形状轮廓,选择合适的颜色及粗细;

按住 Ctrl 键,分别点击四条直线,形状格式→形状轮廓,设置为虚线、修改粗细及恰当的颜色。

好了,这样就通过顶点数量翻倍来完成米字格的绘制。

2. 矩形与菱形结合

第二个方法,不需要插件,用软件自带的合并形状功能就可以完成。

方法一谈到,通过编辑顶点操作,连接点会发生变化;

其实,合并形状操作后,连接点同样会发生变化:

a. 顶点所在位置会成为新形状的连接点,

b. 而且,还可能会发生顶点的叠加

(具体会发生怎样的叠加,这里就不细究了)

经测试,通过把等宽高的矩形和菱形结合,刚好可以获取有8个顶点的矩形(也就是跟方法一一样的矩形),同时连接点也在这 8 个顶点的位置上(即一方面改变了连接点与顶点的关系,另一方面顶点发生了叠加)。

操作如下:

① 添加矩形和菱形

开始→绘图→矩形,单击空白处绘制一个默认尺寸的矩形,也可以按住 Shift 键绘制所需尺寸的矩形;

同样,绘制一个菱形。

开始→绘图→菱形,单击空白处绘制一个默认尺寸的菱形,也可以按住 Shift 键绘制与矩形相同尺寸的菱形。

② 矩形与菱形结合

按住 Ctrl 键点击矩形和菱形,形状格式→对齐→水平居中及垂直居中,对齐两个形状;

同样同时选择两个形状,通过形状格式→合并形状→结合,获取新的矩形(也就是有8个顶点的矩形),接下来可以添加直线了。

接下来的步骤与第一个方法一致,动图可参考上面相应的动图。

③ 添加直线

开始→绘图→右键点击直线→锁定绘图模式;

接下来借助正方形上的连接点连续绘制四条直线(水平线、垂直线、两条对角线,每次绘制不需要重新选择直线);

绘制完成后按 Esc 键可退出锁定模式。

④ 修改格式

选择正方形,形状格式→形状填充→无填充,获得方框;

选择正方形,形状格式→形状轮廓,选择合适的颜色及粗细;

按住 Ctrl 键,分别点击四条直线,形状格式→形状轮廓,设置为虚线、修改粗细及恰当的颜色。

好了,借助矩形和菱形的结合,也完成了米字格的绘制了。

3. 设置直线宽高度

最后介绍的方法,不借助连接点进行连接,通过对直线宽高度参数的设置,也可以制作出米字格;

这种操作,在低版本的PowerPoint中也可以实现(合并形状(旧称布尔运算)功能需要在稍高版本中才有)。

米字格连接对角的直线,宽度和高度显然是相同的,通过手动设置相应的数值,直线也能调整成合适制作米字格的长度和角度。

操作如下:

① 添加一个正方形

同样,先添加正方形(矩形)。

开始→绘图→矩形,单击幻灯片空白处,或者按住 Shift 键单击鼠标进行拖动,绘制正方形。

② 绘制水平线和垂直线

开始→绘图→直线,通过矩形边线上的四个连接点绘制水平线和垂直线。

③ 绘制对角线

通过点击正方形→形状格式,可以看到相应的宽度和高度。

倾斜地绘制一条直线,形状格式中,把宽度和高度修改成和正方形一致的,这样,一条对角线准备好了;

(如果绘制直线时,把直线倾斜向另一侧,那么设置参数后可获得朝向另一侧的对角线)

按住 Ctrl 键拖动直线,复制出相同的一条直线,保持选择新的直线→形状格式→旋转→向右旋转 90°,这样另一条对角线也准备好了。

(或者,重新绘制一条往另一侧倾斜的直线,同样修改宽高度,也可以获取另一条对角线)

接下来,按住 Ctrl 键分别点击正方形及两条对角线,形状格式→对齐→水平居中及垂直居中,完成对齐的操作。

这样,米字格的外形也完成了。

④ 修改格式

最后格式的修改,与上面两个方法操作一致。

选择正方形,形状格式→形状填充→无填充,获得方框;

选择正方形,形状格式→形状轮廓,选择合适的颜色及粗细;

按住 Ctrl 键,分别点击四条直线,形状格式→形状轮廓,设置为虚线、修改粗细及恰当的颜色。

好了,通过直线参数的设置,同样完成了米字格的制作。

这里提一下,通过设置直线参数的操作绘制的米字格,最后可以选择同时选择米字格中所有对象,右键点击→组合→组合,组合后就方便了后续米字格的移动及大小的调整。

最后,总结一下。

1. PPT中制作米字格,文中介绍了三种方法,

2. 前两种方法通过改变连接点,使绘制变得便利,也就是利用插件的 ①顶点数量翻倍功能,或者软件自带的合并形状功能对 ②矩形和菱形进行结合操作,来实现;

3. 最后一种方法,不借助连接点,而是通过 ③直线宽高度参数的设置来控制直线的长度和角度,从而实现制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