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克莱因蓝似乎钟情已久,蓝衣蓝袜蓝帽蓝色太阳镜,微信蓝色背景等等。各种蓝向着那个魅惑的克莱因蓝靠近。这是一种情结——



向着蓝天和大海,向着宇宙的广袤和无际,因而向往蓝的背后终究引出一种对生命本源的探寻。

生命因蓝色而虚无。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来说说伊夫·克莱因吧!



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1928年4月28日出生于法国尼斯的一个艺术之家。父亲喜欢具象艺术,母亲喜欢抽象艺术。而伊夫·克莱因呢,他并没有对艺术表现出特别的痴迷。他喜欢航海,是因为喜欢蓝色的海。喜欢柔道是因为喜欢柔道背后的那种精神。他甚至获得了柔道的高级段位。


1947年,克莱因加入了一个名叫“玫瑰十字社”的团体。该团体就是倡导人们轻物质重精神,追求人的生命与宇宙精神的统一。克莱因如痴如醉,追求着他向往的生命境界。忽然他想到了蓝色,他想用那个早已植于自己生命中的那种颜色来表达自己的生命观。

1954年,26岁的克莱因怀着超越有形之物、抵达无形之境的理念,创作了他的第一批“单色画”(monochrome)。这种单色画就是在画布上均匀地涂上一种颜色,没有形象,没有点线——极简。克莱因主要运用蓝色、金色和红色等几种,当然蓝色是他最爱。


有一个小插曲,少年时代克莱因与小伙伴躺在尼斯的沙滩。三个少年玩想着瓜分世界,一个小伙伴选择了陆地,另一个小伙伴选择了空气,克莱因则说他想拥有蓝色的天空,他想在天穹的那头签下自己的名字。


在克莱因眼里,蓝色代表的是水和空气,天空和海洋,深度和无限,自由和生命,蓝色是宇宙最本质的颜色。

1956年,克莱因几经反复终于研制出他最钟爱的天青石蓝色。从此,他眼中的世界只剩下这一种颜色。他心无旁骛,爱着这一种颜色,就像爱自己的生命,爱自己向往的天空和海洋,无边的自由,无限的精神之源。


1960年他为这种颜色申请了专利,称为“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u, 简称IKB)。


克莱因的单色画摆脱了色彩本身的悦目和谐等视觉心理效应,而进入了纯精神性的观念领域。克莱因相信,只有最单纯的色彩才能唤起最强烈的心灵感受力。

他说:借助色彩,我体会到一种与空间同化的感觉,我是真正自由的。


他还说:一幅画的质量,它的终级实在存在于它的视觉性之外。



1958年4月,克莱因在巴黎伊利斯·克莱尔画廊举办了一个名为“空无”的展览。

展览前他把展厅的墙面涂成白色,让展厅空无一物。这个空无一物的展厅就成为他的一件装置作品,名为《空无》。阐释的是克莱因的宇宙观。实有的生命它的内核则是空无。空无即广袤即流动即永恒。克莱因的观念艺术包含着某种东方的哲学观。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展览开幕后,无数观众潮涌而来。克莱因衣冠楚楚站在门口。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观展后留言:空无充满着力量。


克莱因的《空无》是在单色画的基础上朝着非视觉性、非物质性的观念艺术迈出了更远的一步。



《蓝色时代的人体测量》是克莱因的另一件作品。1960年3月的某一天,克莱因在巴黎的当代艺术画廊,在3位人体女模特身上涂上克莱因蓝。然后让她们在画布上翻滚,将身体形态在画布上留下永远的印记。现场还演奏了克莱因创作的《单调交响曲》。



此后克莱因似乎越来越想入非非,他又想出了一招,让学过柔道的自己从二楼窗口飞翔而出,该作品名为《空中的画家跃入空无》,不知道克莱因飞跃的瞬间感觉如何,不过他还是因此扭伤了脚。克莱因腾空飞翔的身姿被摄影师哈里·勋克摄入镜头,该照片后来被克莱因发表在他自己创办的名为《1960年11月27日星期天》的报纸,这是一份“仅存一天的报纸”。



克莱因的另一个被他称之为“宇宙起源”的实验性绘画是将涂上颜料的画布绑在汽车顶上,然后开车在雨中飞驰,让画面产生由偶然得来的抽象痕迹。


《田纳西州》


《开始飞翔》


克莱因还尝试用喷火器当画笔,将火焰喷射在涂有红黄蓝颜料的石棉板上,在那些《火画》中,红黄蓝各种颜色经过烧灼,产生一种热烈奔放的视觉效果。


关于那些作品克莱因说:总的来说,我有两个目的,首先是记录在今天的文明里,人的影响力的痕迹,其次是记录引起这种文明的源头,换句话说,就是火的痕迹。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所思所想总是与空无联系在一起,我肯定,在空无的中心,如同在人的心脏,有火在燃烧。


加了海绵块的克莱因蓝色板


克莱因还创作了独特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利用海绵、石膏和树脂等材料制成。其中有一组根据新现实主义各位成员的形象创作的纪念浮雕,是通过真人身体翻模制成。克莱因将自己的半身像涂上金色,固定在蓝色底板上,而其他人则是蓝色形象,金色底板。


克莱因的作品伴随着非物质的精神性也伴随着故事。


《非物质的绘画感受区》


1959年的一天,克莱因将自己放在画廊准备出售的作品清理一空。对画廊老板说,有人来买画留下支票即可。最后真的有一位意大利人来“买画”。他们来到塞纳河边,当着证人的面,将一件他称之为《非物质的绘画感受区》的作品——其实就是一张收据——交给对方,对方则给予他一片金箔。克莱因随即将金箔抛入塞纳河,而对方则按要求将收据烧毁。


《蓝色维纳斯》


克莱因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有形的作品来源于无形的观念,因此无形的观念就是作品,甚至比有形的作品更重要。


什么是感觉?感觉就是存在于我们自身存在之外,但又永远属于我们的东西。生命本身并不属于我们,但我们的感觉让生命属于我们,我们用感觉来感受生命。


感觉是宇宙,是空间,是大自然通用的货币,我们可以用它来购买‘元物质’状态的生命。想象力是感觉的交通工具,张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获得作为绝对艺术的生命。

伊夫·克莱因如是说。


1962年6月16日,克莱因因心肌梗塞猝然死亡。这位毕生渴望超越实在的艺术家,就这样从物质世界消失了。在克莱因仅仅八年的艺术生涯中,共创作了1077件作品。

克莱因与杜尚、安迪.沃霍尔、博伊斯一起,并称为20世纪后半叶对世界艺术贡献最大的四位艺术家。